一、植物油长期下跌的逻辑—全球大豆自2012/13年度开始增产 全球植物油价格自2012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核心影响因素是全球大豆自2012年开始进入增长周期,全球大豆供需格局逐年宽松,此外全球棕榈油供需状况自2013年开始再度宽松。2015/16年度美国大豆丰产概率大,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可能进一步提升(巴西自9月15日后开始种植,基于巴西汇率贬值以及出口竞争的因素,作物面积增加的可能性大),因此下降趋势还未看到拐点。 数据如下:2014/1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达到3.18亿吨,较2012/13年度增加7868万吨,增幅32.8%,同时需求仅增加5019万吨,导致库存较2012/13年度大幅增加2630万吨,库存消费比由2012/13年度的2.6%升至12.7%。 2014/15年度全球棕榈油产量较2012/13年度增加718万吨,增幅14%,而国内需求增加691万吨,增幅14%,库存及库存消费均呈现上升趋势,库存消费比由2012/13年度的8.2%升至8.4%。 二、目前面临情况:美豆等待定产、棕榈油在供应压力及汇率贬值下宽幅整理 短期来看,植物油短线趋于震荡,有两方面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2015/16年度大豆未定产,从机构和USDA对产量的预测来看,丰产的预测一致,但具体数据有差异,尤其是对单产的分歧较大,USDA有可能在后期报告下调产量。USDA8月供需报告对美豆单产的预测为46.9,蒲式耳/亩,与市场机构平均预测的44.6蒲式耳/亩大相径庭,USDA在9月供需报告中再次上调单产至47.1蒲式耳/亩,高于市场预期的46蒲式耳/亩。从我们对USDA作物优良率以及历年单产对比来看,在今年优良率水平下,USDA对单产的预估确实偏高,后期不排除调整的可能。 其次,马币贬值因素推动BMD棕榈油反弹,但供需背景是东南亚棕榈油产量处于高峰期,BMD棕榈油未摆脱区间宽幅震荡。9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205万吨,环比增加13%,出口160万吨,与上月基本持平,库存249万吨,环比增加10%。 三、第四季度国际市场可能情况 1、美豆随产量下修而反弹,但上市压力可能带动价格再次回落 我们对比USDA历年单产及优良率来看,今年优良率对应的单产偏高,不过今年优良率相对稳定,USDA对单产的调整可能不大,基于最新一期优良率小幅下调,我们认为USDA在10月报告小幅下调单产,按照46.5单产,8300收割面积计算,产量为1.0497亿吨,较上年减少300万吨;假设USDA根据良好的压榨利润将国内压榨上调30万吨,出口保持不变(美豆2015/16年度销售进度相对上年偏缓,截止9月3日销售进度为32%,上年为48%,因此上调出口的概率不大),那么期末库存依然较上年增加,美豆供需宽松格局未变。 2.棕榈油减产季叠加厄尔尼诺影响,10月份以后棕榈油将反弹 棕榈油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10月份左右达到产量高峰期,随后进入减产季,供给端的变化支撑棕榈油价格,此外,今年厄尔尼诺气候对棕榈油产量的不利影响在冬季至明年初会体现,2009年厄尔尼诺导致2010年马来西亚棕榈果生产率明显下降,今年也将面临此问题。 四、中国植物油库存9、10月份见顶回落 6-9月份大豆进口数量巨大,豆油进口存在利润,豆油库存将在9月份进一步上升,10月份后,随着大豆到港下降,库存回落。2015年1-8月份中国累计进口大豆5243.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0%,预计9月份进口量为681万吨,环比下降97万吨,但同比仍增加178万吨,预计9月份大豆压榨量为630万吨,折豆油123万吨。目前豆油进口存在150-200元/吨左右的利润,后期豆油进口量可能达到15万吨左右。9月份新增豆油供应138万吨,需求预计为135万吨,豆油库存结余3万吨,截止9月15日,国内主要港口豆油库存为100.85万吨,预计9月底库存将增至104万吨左右。 结合棕榈油消费季节性以及进口利润来看,棕榈油进口预计在10月份回落。入夏后,棕榈油搀兑需求增加,且棕榈油进口短暂出现利润,国内棕榈油进口数量自5月份以来回升,棕榈油库存也呈现上升趋势,近期进口亏损扩大,而双节的备货也将结束,因此,10月份棕榈油进口将回落,棕榈油库存预计下降。 五、植物油交易策略:短线震荡偏空,10月以后阶段性做多 美豆产量后期可能小幅下修,但不改美国大豆供需宽松格局,美豆在10月份集中收货上市阶段面临压力,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高峰预计到10月份,国内植物油库存将在9月底或10月中见顶,在此之前,植物油短线震荡偏空。操作上我们选择观望或者豆油1601以5450为止损做空,棕榈油1601以4400为止损做空。 10月份美豆上市压力消化以及东南亚棕榈油产量高峰期结束,国内植物油库存也逐步回落,我们阶段性看多植物油,尤其以棕榈油为代表,届时将择机建立多单。 责任编辑:丁美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