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风险管理和参与成本角度看,金融中介的存在有助于提高投资者风险配置效率和降低参与成本 对于期货公司而言,就是应该发挥好规避各类实体、金融市场风险和资产管理的职能。期货市场起源于现货市场的套期保值需求,其存在的基础在于规避风险的主要功能。期货公司作为专业中介,就是应该发挥好风险管理的专业水平,帮助各种企业规避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遇到的各种价格风险。同样,期货市场作为门槛相对较高的“专家市场”,有意于运用期货工具的广大投资者面临着越来越高的参与成本。这种情况下,期货公司可以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替投资者做好资产管理和专业理财工作。 4.随着金融混业趋势的发展,期货公司作为金融中介还可以发挥更多的职能 今后随着银、证、保业务的逐步融合,期货公司可以与其他金融中介合作,开展更多的交叉业务,打造综合金融业务平台。 目前来看,国际上较大的期货公司主要发挥以下职能:经纪、结算、场外交易、期权等产品做市商、投资咨询、资产管理、融资等(前三种职能可以看作是大的经纪业务类别),这一现状也验证了上述分析。 四、立足国情看中国期货公司职能 任何事务的发展都离不开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脱离实际研究问题必然缺乏实际效果。现阶段,应当怎样认识我国期货公司的职能,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1.充分认识国内金融市场的现状 我们认为,相对于成熟市场期货公司的“全能”,我国期货公司目前的职能发挥仍应经历从基础到高级的渐进式发展历程。 首先,要从金融市场发展成熟度来看期货公司职能。金融市场发展的程度是金融中介及其职能发展的大环境。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呈现出新兴加转轨的特征,转轨过程就是市场逐步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同时,社会的总体诚信度与发达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拔苗助长,一味追求成熟市场期货公司的业务职能,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其次,要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政策层面看期货公司职能。综观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史,关于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的争论长期存在。近十年来,随着金融市场互相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特别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混业经营和监管的成功,金融混业趋势逐渐成为国际市场发展主流。但是,限于我国金融市场实际情况,国内金融混业何时开始尚难预见。因此,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必须清楚,目前期货公司的职能发展要以分业经营制度为基本框架。 最后,要从历史经验看期货公司职能。我国证券期货市场起步较晚,都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这段发展历程中又有很多值得今后发展吸取的经验教训。比如,证券市场在综合治理之前,盲目开展委托理财和自营等业务,结果造成证券公司大面积出现生存危机。期货公司职能的发展必须借鉴这些教训,在内部管理水平和外部监管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考虑部分高端职能。 2.现阶段国内期货公司职能 现阶段,结合国情,我国期货公司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以经纪业务为主的一系列中介服务职能。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主要发展经纪业务和投资咨询职能。经纪业务是国内期货公司目前的主要职能。虽然目前市场上关于手续费的竞争日趋激烈,但是更要看到我国企业套期保值客户和机构投资者的开发仍有巨大空间,境外代理市场非常广阔,金融期货经纪业务后劲十足,期货公司在服务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大有可为。因此,期货公司应提高认识,做精做细现有品种,做深做透经纪业务。投资咨询业务在条例修订后,从期货公司经营许可证上被删除,但在实际经营中,期货公司的投资咨询职能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增长是必须加强的。不论今后投资咨询业务牌照是以何种形式出台,期货公司还是要不断提升投资咨询水平,进而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二是尝试发展资产管理和中介监督职能。市场对于专业的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具有较大需求,证监会已经开展了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专项研究。期货公司在以严格控制风险为前提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对资产管理业务加以研究,在证监会正式推出业务试点后积极申请,尝试开展。近两年,业界一直在探索期货公司参与理财或信托产品的中介监督业务模式,即期货公司作为理财或信托产品期货交易通道的同时,发挥风险控制和资金监管的第三方作用。这种业务模式值得尝试,但是必须确保一个前提,即期货公司在业务操作过程中不承担任何盈亏连带责任。 三是探索发起期货基金或期货信托公司,发行期货基金或理财产品。期货基金和信托是期货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这一业务职能应该会出现。目前,期货公司可以加强投研人员的培养,为新职能的发挥积累人才。同时,借鉴国际和国内市场成功经验,探索期货基金和信托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框架。 四是从长远发展看融资和自营等职能。现阶段,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分类经营的制度框架,以及社会总体诚信体系,都是限制期货公司发挥部分职能的客观因素。因此,对于融资和自营等职能,期货公司应从市场整体的长远发展加以考虑,等到限制因素逐步消除,再水到渠成地加以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