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票专家

谢百三:中国股市不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5-09-28 08:57:16 来源:腾讯证券 作者:谢三百

中国股市有十二大特点,与欧美日港台股市有极大的差别。


要战胜股市,要多盈少亏,在股市中驰骋风云,就必须了解摸熟股市的特点。同理,管理层要管好股市,兴盛股市,也要了解中国股市的特点,特性,个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要注重股市与各国股市的共性;但更要注意它们的个性,特殊性。否则,照搬照抄洋经验怎么能管好,管顺股市呢?而个人投资者怎么在股市中盈利呢?


比如像什么融资配资;在国外可行,在中国是风险极大的,为什么,中国股市有很多与国外不同的特点,有制度性缺陷。


中国股市与宏观实体经济不是完全同步的。


回顾历史,中国股市的牛熊市:


1992年,股市从1500点跌到400多点。当时宏观经济情况其实很好,小平南巡后,百废待兴,各省都在"讲话"鼓舞下,大干快上,股市却在大量新股压迫下急速下跌惨不忍睹。后来双双从400多点一跃而上,也是政府全力救市而起的。与经济无关。


1999年5月19日,股市从1050点飞快地向1700-2245点涨去,迅速出现了罕见大牛市。当时经济其实并不好,亚洲经融危机的杀伤力还很大;对中国影响不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股市却大牛起来,先冲到1700多点;回落了一下,次年春节后,冲到2245点(据说是中央政治局开会,决定启动股市。反过来拯救实体经济。但迄今未见过官方文件,也不知国家及银行为此投入了多少资金,据宋国清教授(注: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估计,如有,应投入了几千亿)。


从2245点,中国股市经过几年下跌到998点;到2005年,股市开始走牛;这一次是与实体经济有关的。


一是人民币(汇率)开始升值,从1:8.28向1:6.2开始升值;2005年7月20日开始的。一旦本币升值,往往大量的外汇流入,外汇占款增多;国内流动性趋松。股市就会上涨。


二是股市跌了几年了,仅998点了,也该涨了,人心思涨。


三,最重要的,在时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领导下,开始了难治之症,“股权分置”改革;基本方案是“10送3”,A股股东同意国家股、法人股流出来(变现);而国家股法人股对流通股A股(10:3送股)补偿;且当时尚福林聪明在于,允许个人流通股(A股)得到的10:3送股很快上市,而国家、法人股在1-2年后逐步分批分阶段出来流通。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让A股市场大涨的时间窗口。有1-2年轻松时间。


四是当时北上广深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都在上涨,好卖,它拉动钢铁、水泥、石灰、家具等42个产业兴旺。结果股市从998点向高不可测的6124点(2007年10月)冲去。


这是唯一一次与实体经济关系密切的牛市。但后来很快又被严厉的货币政策所压了下去。


2014年10月;中国股市从1800点向5100点冲击的大牛市更是与实体经济基本无关。实体经济各行各业都萧条,几千万家企业、很多公司处于亏损及微利状态,而且这种下行趋势几个月不变,但是,股市一度大涨起来,且成交量多次放出天量。


什么道理?各行各业都不行,投资了就亏;于是不如到股市里来“赌”一把;当时很多实业人来都是豪赌,1万亿以上成交量多得是。


另外,正式允许投资者融资、配资也是一大原因;人们以2倍甚至4-5倍的杠杆借钱冲进去。股市就疯狂地向5100点冲击。


这次牛市与实体经济无关,甚至相反,与融资配资放大的关系极大。


总之:中国股市不是宏观经济之晴雨表,它有时与实体经济相关,有时又毫不相关。


因此,人们切莫完全看着实体经济好坏来运作股票。


之所以出现这种怪相是多种原因造成的:(1)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2)国内投资渠道少;(3)A股比B股多数贵得多;(4)股权分置等等,等等。因此,对此要有清醒认识才好。


本周股市与经济:人们不忍心跑、不敢补仓


股市依旧在3000-3100点作弱势盘整,成交量很小,上海仅2000多亿一天。人们处于矛盾之中。很多高位放大套牢的人在这里跑又不忍心跑,补仓又不敢补。


市场传言:新股(IPO)可能要开闸,要市值配售(某专家建议)更让人不敢持仓过多。但管理层立刻辟谣否定(但此事早晚会重来)。


由于政府的强力救市(十分难能可贵);技术分析已很难准确预测判断后市。故很多人在观望,看何时走稳了再参与。


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好在中国股市历来与经济是不同步的。

责任编辑:陈智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