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新三板资讯

5000亿基金入市 新三板基金迎来爆发式增长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5-09-28 16:22:42 来源:投资界网

随着新三板流动性的改善,新三板市场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资管机构开始关注新三板,纷纷设立基金“淘金”新三板。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新三板热度大增,因为引入做市商的缘故,新三板成交量也开始放量,投资者对新三板的信心有了很大提高。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截止2015年8月,各类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专门投资新三板的基金有2,000多支,整体可投资金规模达约5000亿元人民币,而新三板总市值高达1.41万亿人民币,新三板基金规模只占新三板总市值的35.5%,新三板基金将逐渐入市,“分食”新三板这块“大蛋糕”。鉴于新三板市场日益火爆的态势,清科研究中心特推出《2015年中国新三板基金发展研究报告》,从中国资本市场切入,分析了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现状、新三板基金发展意义,同时以数据的形式阐述新三板基金发展现状,并对其退出回报做出剖析,其次对市场较为火热的新三板基金进行案例研究,最后展示了新三板基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对PE机构的影响,以期为投资机构未来的投资方向作出指引。


新三板流动性增强,VCPE纷纷设立新三板基金


自2014年8月新三板开启做市转让制度,成交量飙升,2006至2013年六年时间内,新三板成交量达7.04亿股,成交金额是34.72亿元人民币,2014年新三板成交量达12.14亿股,成交金额是66.70亿元人民币,超过原来6年成交量和成交额的总额,而在2015年前8个月,新三板成交量高达151.37亿股,成交金额突破1,275.47亿元人民币,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成交金额,均发生了质的突变,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流动性明显提高,新三板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市场规模飞速膨胀。


截止2015年8月,新三板的挂牌企业已达3,359家,2014全年挂牌的有1,200多家企业,但2015年前8个月,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达1,787家,超过去年全年的挂牌企业总数,新三板聚集着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者对新三板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众多机构也随之将目光投向新三板,纷纷设立新三板基金。


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截止2015年6月,VC/PE设立的新三板的基金有735支发生募资,共募资1,187.45亿元人民币,其中2015年上半年VC/PE机构共新募集456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新三板,占新三板基金募资总数的62.0%;已知募资规模的397支基金,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本量为974.42亿元人民币,已披露金额的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2.45亿元人民币。总体来看,2014年是新三板基金的转折年,2015年新三板基金将集中爆发式设立和募资。


各大资管机构策略不同,“各显神通”投资新三板


由于资管机构背景、资源及投资风格各不相同,因此各自针对新三板的投资策略也各不相同。按照设立主体和投资策略不同,目前新设立的新三板基金可以划分为:


一、VC/PE“传统派”,以投资拟挂牌企业为主


由于新三板的挂牌企业和拟挂牌企业都处在中早期阶段,因此,VC/PE背景的新三板资管机构受投资者欢迎。目前传统VC/PE机构,包括同创伟业、高特佳、东方富海等投资机构已经陆续成立了新三板基金。例如同创伟业,同创伟业的该做法是目前传统VC/PE机构的一种普遍做法,即先募集小规模基金,投7-8个项目,大概一个项目在1,000万左右,并在6-12个月投完,投完之后再滚动募集新基金。


二、阳光私募“跨界派”,以参与新三板定增为主


不同于PE、VC机构先募资再去找项目,阳光私募一般先确定项目再募资。投资机构通常提前注册了很多有限合伙企业的壳,项目进来后就直接装进壳里,之后开始募资,再把壳中的股东名册变更下就可以。整体基金设立和投资以投资项目为基础,效率比较高,例如天星资本和鼎锋资产。


三、券商和公募基金“抢筹派”,背靠集团丰富资源


这类机构对新三板的制度红利带来的系统性机会颇为看重。短期内,做市商扩围、分层制度和竞价交易的推出、转板机制的落地以及公募等机构的大规模入场,都将大幅提高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新三板投资机会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是来自于制度改善下的系统性机会,二是价值挖掘带来的个股性机会。例如昆吾九鼎和北京同创九鼎共同发起成立的PE系公募基金九泰基金,公募中的前海开源、国寿安保基金等、私募中的朱雀投资、理成投资等都是传统二级市场的知名投资机构。很多公司背靠大集团,旗下金融牌照齐全、实力雄厚,组建团队并不难,而且,丰富的集团资源更受新三板企业欢迎。

责任编辑:陈智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