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人民银行(PBOC)官网周三(9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8月末,中国黄金储备规模较7月的5393万盎司再度增加1%,至5445万盎司,同时也是连续第三个月增持。 数据还显示,截止8月末,中国黄金储备总价值为618亿美元,7月末为592亿美元。 (中国官方储备资产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FX168财经网) 今年7月中国央行自2009年来首次更新了黄金储备规模。当时的公告显示,中国6月黄金储备飙升57%,至5332盎司,一举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五大黄金储备国。另外,今年7月中国也同样增持了黄金储备。 (中国黄金和外汇储备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FX168财经网)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周三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提到,近期人民银行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公布了黄金储备数据。截至2015年6月末,我国黄金储备规模为1658吨,较上次(2009年4月)公布规模增加了604吨。 《2015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有关“如何看待近期我国黄金储备变动”的部分如下: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原则,黄金分为货币黄金与非货币黄金,前者由央行持有,是一种金融资产,在金融账户的储备资产项下记录;后者由其他部门持有,是一种实物资产,在经常账户下的货物进出口中记录。央行增持黄金储备,根据交易对手可分为国内交易和国外交易。 国内交易不需要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进行记录。国外交易需区分交易对手进行记录,只有与国外央行或国际组织的交易才记录货币黄金,从其他商业机构购买属于非货币黄金进口,记录在货物项下,这些非货币黄金通过黄金货币化(非交易变动)最后形成央行的货币黄金储备。 我国本次增持黄金的渠道主要包括国内杂金提纯、生产收贮、国内外市场交易等方式。其中,国内杂金提纯、生产收贮以及国内市场购买都属于国内交易,不需要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进行记录。国外市场购买黄金的交易对手均是国外商业机构,而非央行或国际组织,因此不应记录为货币黄金增加,而应记录为货物进口。 考虑到本次增持黄金是多年来逐步累积的,进行追溯调整较为困难,因此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不再对这些交易进行记录和调整,未来发生交易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 存量方面,央行的黄金储备余额记录在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储备资产项下,2015年2季度货币黄金余额变化与流量之间的差异形成约220亿美元的非交易变动,其中包括黄金货币化以及往期存量黄金的价格变化等。2015年6月末,我国黄金储备余额624亿美元,与外汇储备之比为1.7%。 虽然与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相比,我国黄金储备的规模不大,与外汇储备之比不足2%。但是,从绝对量来看,我国的规模并不低。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CG)7月公布的数据,中国已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五大黄金储备国。排在前四位的美国、德国、意大利以及法国由于其本币均是可自由兑换货币,同时外汇储备规模较低,因此黄金储备与外汇储备之比较高。而我国作为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的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规模较大,黄金储备比例自然较低,因此不能仅以这一比例高低来衡量黄金储备规模是否合适。作为外汇储备全球第二大国的日本,其黄金储备的占比也只有2%。 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具有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属性,与其他资产一起配臵,有助于调节和优化国际储备组合的整体风险收益特性。但是,相对于其他外汇资产,黄金储备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黄金的价格波动较大,市场容量小,持有成本高,流动性欠缺等。 从价格方面来看,国际金价波动较大。2009年年初以来,黄金由每盎司800美元左右逐步上升到2011年中的高点接近1900美元,之后不到两年又回落到1200美元左右。价格的大幅波动不利于储备资产保持安全性。 从市场容量和流动性看,国际外汇市场的日成交量在5万亿美元以上,债券市场仅美国余额就有约50万亿美元,而国际黄金市场日成交量仅有约0.3万亿美元。因此大规模持有黄金作为储备资产难以满足随时变现的需要。 从资产的保值增值性来看,持有黄金储备不仅不能生息,还要支付托管费用以及存储费用等成本。 此外,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黄金生产国,也是黄金消费大国。2015年上半年,我国累计生产黄金229吨,消费黄金561吨,其中,首饰制造用金412吨,金条及金币用金102吨,工业及其他用金47吨。可见,“藏金于民”成效显着,而从国家储备角度来讲,也没有必要和老百姓“争”金。 责任编辑:张文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