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上一个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大宗商品繁荣不再。铁矿石的熊市让很多贸易商丢了饭碗,还拖累着承接上岸的港口。2015年上半年,作为重要进口节点的青岛港、日照港,矿石业务的接卸量均出现下滑。 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在国际矿山上门卖货的刺激下,北方港口继续打着铁矿石的主意,并开始布局“大船经济”、“矿石超市”,由此引发的码头建设竞赛也悄然启动。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因业务雷同、腹地交叉等先天因素,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港口,已站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 “活下来有一半就很不错了,即使能活下来,也只是在勉强维持,说不定哪天就关门了。”9月上旬的一天,马龙对记者表示。 作为一家矿石贸易公司的老总,马龙的办公地点位于日照市海滨二路的中盛国际商务港。鼎盛时期,这里做矿石物流、贸易的企业可能超过300家,如今,已是一片冷清。 多位贸易商直言,铁矿石价格的波动,让贸易风险陡增,而2014年青岛港德正系融资骗贷事件的持续发酵,导致银行毅然抽贷,资金链断裂让众多贸易商关门。 铁矿石价格暴跌 在钢铁产业链条上,铁矿石贸易商只是其中一环。对于这些贸易商来说,去年每吨铁矿石10元、8元的利润,已无法和5年前每吨数十美元相比。 到今年,利润更是少得可怜,生存成了头等大事。马龙介绍道,“一吨赚一块钱就可以了,现在哪有几家赚钱的,不赔就烧高香了”。 利润的下降,根源在于铁矿石价格的急剧下跌。去年1月份,普氏62%铁矿石指数尚在130美元/吨,今年4月初则一度跌落50美元/吨关口,15个月内的跌幅超过六成。 进入9月,普氏62%铁矿石指数虽艰难回升至59.25美元/吨。但贸易商和机构对今年的铁矿石行情,已然丧失了信心。“如此大的跌幅确实出乎意料。规模中等的贸易商勉强还能靠关系做一些订单,小贸易商只能观望或者退出,现在谁出手谁就赔钱。”马龙告诉记者。 如今,身边干了10多年铁矿石贸易的同行,大都开始转型。马龙说,“可能身边什么都没有了,自己开饭馆、给别人打工的太多了”。 港口抢“饭碗” 除了铁矿石价格下跌这一根本性因素的冲击,贸易商们还面临港口和矿山直接合作带来的挤压。 今年7月2日,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通知,允许40万吨级船驶入。7月4日,载重40万吨的“远卓海”轮在青岛港卸下了35.1万吨巴西铁矿石。 此次“远卓海”轮装载的一半货物的货主,是青岛世纪瑞丰集团。该集团董事长刘毓昆说,与传统30万吨级以下船舶运输相比,40万吨级船舶运输的运价可降低10%~30%。仅就公司的20万吨货物来说,物流成本可降低40万美元,折合每吨铁矿石2美元。 金银岛市场分析师弭澎琦认为,对处在转型升级关口的港口来说,大船靠岸除了增加吞吐量,还能建立起铁矿石交易的产业链,向上下游业务延伸,拓展营收来源。 记者也注意到,在2015年下半年展望中,青岛港提及,依托Valemax型矿石船国内首靠的领先地位,与国际矿山开展合作,建设矿石保税、混配、加工、中转配送基地,发展“矿石大超市”。 事实上,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步骤,有超市计划的并非青岛港一家。在董家口港区20公里外的日照港,也在搭建贸易商就地选购的交易平台。 在贸易商老吴看来,矿石价格的下行,正挤压贸易公司的生存空间,而国际矿山与用户直接对接将是趋势,港口“超市”的地位将越发重要。 老吴此前在新加坡从事铁矿石贸易,目前他关掉了新加坡的公司,回到日照寻求转型。此前几年间,老吴从国外矿山进货,转而卖给国内钢厂赚取差价。现在,巴西、澳大利亚矿山直接到中国港口推销,这坚定了他回国的决心。 融资变得很难 作为日照当地与港口、贸易商有着密切往来的资深业内人士,杨波(化名)在休息日也没闲着。他忙着和日照当地的铁矿石贸易商、担保公司、银行人士进行接触。 对于当前贸易商的生存状态,用杨波的话讲:“他们已经无法过日子,连遮羞布都没了。” 就贸易商和银行的关系,杨波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们(贸易商)和银行玩起了猫捉老鼠,这个游戏中,谁是猫、谁是老鼠都分不清。”事情的起因,源于“青岛港德正系骗贷事件”继续发酵,如今的银行忙于收贷。 在一位银行人士看来,银行也有苦衷,为了防止坏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抽贷。但对靠银行融资的贸易商来说,一旦还上贷款,就很难再贷出来。 杨波举了一个例子,“一个贸易商贷了7亿元,每月利息在600多万元,现在他连60万元都赚不到,利息都还不上,怎么可能去还成本?这样银行怎么办?” 一家贸易公司财务人员则告诉记者,“原来做矿石贸易的,家里豪车能有10多辆,但因为资金链断裂,银行抽贷,现在也只能变卖家产了。” 9月6日的下午,即使门口屏幕上打着“铁矿石、镍矿”的广告,但门厅里的马龙,却忙于将一批饰品摆上柜台。虽说这只是个人爱好,但这雅兴却来自贸易的萧条。 “要是铁矿生意好的话,就不弄现在这些东西了。”2014年的这个时候,马龙公司的铁矿石走货量有40万吨,而今年只走了10多万吨。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