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现货市场£企业

我国房地产市场及相关产业对铜需求的影响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5-10-19 08:42:40 来源:期货日报网 作者:银天下·森德研究所

预计今年由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贡献的铜需求约为450万吨,较2014年小幅下降


引言


在中国现有的96个产业中(按照国家统计局2013年公布的行业分类标准大类计),约有90个产业部门直接或间接使用铜或铜产品,占比超过90%。根据安泰科之前公布的数据,中国电力建设约占精炼铜终端消费的53%,家用电器约占12%,交运设备用铜占9%,房屋建设(不包含线缆)约占2%,电子产品与印刷电路板用铜占6%,其他占18%。而电力建设、家用电器行业与房地产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曾有分析认为,国内的铜消费即是房地产消费。


那么,2015年以来的房地产交易复苏是否会影响铜的下游需求呢?本文将通过计算房地产相关行业精炼铜的需求占比,来量化此轮房地产复苏对我国铜需求带来的影响。


在狭义的房地产行业定义下,整体行业铜需求可谓微小。狭义的行业定义是指房地产建设只包括房屋的结构建设,并不包含后期强弱电布置及内部装潢。建造部门用铜主要集中于建筑铜水管、散热器、燃气管等。


据安泰科统计,目前我国建筑业占铜消费比重较低,整体需求占比约为2%。虽然在美国、加拿大等多数发达国家中,80%以上住宅使用的管材是铜质的,而且目前一些标榜高端的楼盘也都已预铺铜管作为体现楼盘价值的证明,但从总量及目前行业的发展方向来看,建筑业的直接用铜消费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需求拉动力有限。


在广义的定义下,由房屋附属设备建设而引发的间接用铜需求,使得房地产链条下可囊括更多的终端铜消费,其中最重要的附属便是电力线缆行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精炼铜终端消费在生产性行业中大致分为几个部分:电子电器制造、电气设备制造、电力电缆制造、机械设备制造、工程机械制造、船舶制造、汽车制造。


电力电缆制造在终端铜消费中占比很大


据了解,中国主要生产行业精炼铜需求中,电力电缆制造在终端铜消费中占据了很大比重。今年上半年已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电力电缆建造中,其精炼铜需求约占总体制造行业需求的62%。电力电缆行业用铜主要集中于电线、变压器、开关、连接件等。电力电缆行业属于配套行业,其并不能完全独立发展,其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行业密切相关。


据了解,2014年全年,电力电缆生产行业共消耗精炼铜超过550万吨,但这些精炼铜并非全部被房地产行业消耗。那么,我们该如何得知多少的电缆铜消耗能被归因于房地产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


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住宅供电中要使用铜芯导线,并且每套住宅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0平方毫米,包括插座回路和照明回路,而分支回路截面不小于2.5平方毫米。另外,对于安装空调等大功率电器的线路则应单独走一路4平方毫米的线路。考虑到厨房及卫生间电器种类和数量的激增,厨房和卫生间的回路也推荐使用4平方毫米的铜线。如果电力铜芯导线的配置小于2.5平方毫米,将只能满足一般家庭照明负荷载流量的要求,安全使用寿命短,安全系数小。因此,不管是照明回路还是插座回路,均应该使用大于等于2.5平方毫米的铜芯导线。


那么,按照国家标准与行业普遍使用的线缆规则推算(电缆为平均B类80平方毫米以上线材,电力线为平均VV类10平方毫米以下线材),房地产强电布线每平方米用线量约为0.003吨,而弱电部分综合每平方米用线量约为0.0006吨(弱电线缆平均以SYV类4平方毫米线材计算)。按照2014年我国房地产竣工面积计算(107459.05万平方米),新建房屋线缆用铜需求约为390万吨,约占2014年电力电缆用铜的70%。


依附房地产建设的家电业也是用铜大户


除电力电缆行业外,同样依附房地产建设的家电行业也是用铜大户。新屋竣工量与家电销量数据之间存在20%以上的相关系数,其中大型白色家电中冰箱、空调、洗衣机大约30%的需求是受新房需求的影响,而这些电器中或多或少都需要用到精炼铜及其产品。


据国际铜业协会(ICA)统计,仅空调生产所消耗的铜就已占到家电行业整体铜消耗的70%。我们知道,一台家用空调单机用铜大约为0.01吨左右,商用空调更高一些。另据产业在线统计,2014年中国空调累计产量超过1.18亿台,那么整体空调制造用铜超过150万吨。而用ICA数据继续反推的话,中国家用电器整体用铜接近200万吨,占2014年中国电器设备行业用铜的75%以上。我们即使仅将20%家用电器消费归因于房地产,其间接用铜需求已至80万吨。


整体来看,在狭义的房地产定义下,我国房地产行业对铜的需求占比并不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广义的房地产及其密切相关的行业中,房地产的铜消费已独占半壁江山。我们根据上文的推导来做一个简单的加法,单从电力电缆与家用电器来看,房地产产业链下的铜需求已约占中国整体铜需求的50%;从关联度上来看,目前的房地产建设与中国精炼铜终端消费可谓是息息相关。


房地产市场升温或不能带来铜消费的复苏


进入2015年,随着央行降息周期的开始与鼓励购房政策的不断出台,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了转暖的情况。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显示,在经历了12个月的环比负增长之后,数据已于今年5月转正,同时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也在今年6月出现了同比正增长的情况,8月销售面积同比增长更是扩大至7.20%。


房地产的持续升温是否能够带动中国铜消费的复苏呢?短期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房地产销量与价格的复苏并不意味着房地产投资与竣工数量的复苏。从历史数据来看,房地产销售一般领先于房屋竣工。传统的房地产复苏传导链大致为:房地产销售面积增加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数上升,一般领先1—2个月,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上升将同时带动房屋新开工面积的回升,最终新屋开工转化为可销售的商品房屋一般领先18—21个月。


自如上的传导链条不难看出,房屋销售的复苏与最终竣工量的上升,中间存在有20个月左右的时间间隔。换句话说,此次的房地产复苏对于铜消费的影响最早也要在一年半以后才能明显体现。


更加重要的是从市场层面来看,此次房地产复苏的传导链并不顺畅。今年8月底进行的中国住房动机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购房者意向相较于年初已经有所减弱,并且消费者对于住宅价格敏感程度有所提升。“房价过高”是过去6个月中受访者不买房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是担忧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放缓将抑制房价上行。


由于购房者在此次复苏中的谨慎态度,此次房屋销售回暖所带来的投资复苏也并不强劲。至今年8月,房地产开发资金同比增长仅为0.90%,与2014年以前动辄两位数的增长相差甚远,房地产投资的持续不振也必将导致明年房屋竣工量的疲弱,最终影响终端铜消费。


其次,本次房地产销量复苏与之前几次复苏本质上有所不同,库存商品房成为本次房地产销售复苏的主要供应源。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公布的商品房存销比显示,与2012年的房屋销售复苏相同,存销比在本次复苏阶段出现了大幅下滑,从2015年年初最高的16.15下降到8月已不足10.00。然而,竣工面积并未出现如2012—2013年的持续上涨。经过季节性调整之后,我们发现,在2012年的房地产复苏周期中,伴随着存销比的不断下降,竣工面积维持较高水平上升,到2012年年底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正增长,新建房屋成为房地产交易市场的主要标的。


而反观本次房地产复苏,竣工面积并未出现2012年时与存销比反向变动的情况。从2014年开始,房地产竣工面积一直随着存销比的下降而下降。这种异常的情况表明,此次房地产复苏更多是在消耗之前过高的商品房库存,而新增入市的新建商品房屋并未对房地产交易的供给端提供有力支撑。而目前存销比下降动力趋缓,与历史低位仍然有较大距离,就算此波房地产热继续保持,房地产新增投资的热情也难以有效被提振,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博弈的新常态。这种新常态意味着本轮房地产复苏对于新屋建设的推动非常有限,而在疲弱的新屋建设的背后可能是更疲弱的房地产的铜需求。


总的来说,此次房地产复苏与之前有较大的不同,房地产交易与价格的回升将较难传导至终端铜需求上。随着新建房屋需求不断下降,与房地产相关的铜需求行业也将难再获强势增长,不论是从短期还是中期来看(20个月左右),房地产的历史铜消费经验将不再明显。我们预计,今年由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贡献的铜需求约为450万吨,较2014年小幅下降,而全国精炼铜需求也将出现回落,至1000万吨下方,这种缓慢退坡的铜需求趋势或延续至2016年。


另外,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研究中心的研究来看,发达国家在人均GDP7000—10000国际元时,铜消费增速达到顶峰。而目前我国人均GDP已于2013年跨越10000国际元大关,所以从历史经验角度来看,继续增长的铜需求也将很难再现。


责任编辑:丁美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