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上海综合指数直扑3400点,创近两个月来新高。上海与深圳两市的成交量增加到近1万亿元,也创近一个月来成交新高。还有,上个星期上海综合指数上涨6.5%,连续第二个星期上涨,其涨幅也是今年6月底、7月初发生股灾以来,近4个月最大涨幅。深圳成分指数也累积上涨7.9%。可以说,这些迹象都表明,当前中国股市出现向好的态势。 不过,当前中国股市向好,其实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关联不大,因为从当前所公布的数据来看,国内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多少改善,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并没有多少减缓。可以说,星期一(10月19日)公布的第3季度GDP数据为6.9%,尽管比市场预期要好,但实体经济增长压力并没有减弱。也就是说,当前中国A股向好,既有整个国际市场形势变化,也中国市场本身去杠杆所导致的结果,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联系不大。 从国际市场来看,10月份以来,全球市场不仅一扫前几个月的恐慌,而且不少国家的股价、汇价及商品的价格同时飚升。早些时候,投资者恐慌地抛售各种金融资产,而这段时间则变成恐慌性抢入这些金融资产。其实,这波新兴市场的大逆转,不仅在于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远逊于预期,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会延后,甚至于今年也不会加息,从而使得流向美国的资金开始流回到新兴市场,投资者以为全球市场廉价的资金还会继续泛滥,而且在于产油国正在洽商降低石油产量,以稳定国际油价,从而让国际油价暴涨,并由此带动新兴市场的货币全面回升。其实,就说到底就是国际市场开始信心恢复。全球投资市场,信心恢复,预期逆转,价格也就开始飚升。 同时,我一直在强调,在目前全球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如此发达,程式化交易如此盛行(华尔街达70%以上,欧洲市场达40%),任何市场风吹草动都是这些交易上下其手的机会。比如,8月份的人民币汇改,汇率只下降不到3%,就引发了全球市场的轩然大波,这些都是与国际投资大行及对冲基金推波助澜的结果。当市场信号向好时,这些工具同样是推动资产价格上涨急先锋。 早些时候中国股市的大涨大跌同样是与这些程式化交易及金融衍生工具有关。比如中国场外配资盛行就是造成今年中国股市暴涨暴跌最为重要的原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经过不断地清理,场外配资整顿已经进入尾声。再加监管部门对股市程式化交易、股市衍生工具的规则有所调整,对内幕交易监管更为严密。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股市的自我修复机制向正常化复归,从而全面增加了中国投资者的信心。最近,无论是股市的成交量大增,还是两融业务连续6个交易日上升,都清楚地说明了中国A股市场的信心开始恢复。 当前中国股市开始向好最为重要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利率开始逐渐在下降,并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而且按照当前的趋势还得继续下降。金融市场利率下行不仅意味着市场的流动性在不断地增加,也意味市场的融资成本开始真正下降。 比如说,10月14日发行的10年期国债中标利率为2.99%。这是2008年12月以来首次跌破3%。这也是意味着10年期国债时隔7年后重新回到“2”时代。还有,2014年底1年期和10年期国债利率分别为3.26%和3.62%,到了2015年10月14日分别下降到了2.41%和2.99%。金融市场利率全面降低,这对于当前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大和经济结构调整任务重的中国经济来说,该利率的变化意味着今年以来中国央行连续的降息降准的政策开始引导着金融市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都在逐渐在向下行走,金融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正在发挥作用。 无论是从理论上来看还是从经验上来看,金融市场利率下行都刺激股市价格向好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只要观察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股市的走势,股市繁荣周期总是与低利率周期联系在一起。比如2008年美联储的利率推到历年来的最低,这是造就美国股市翻番上涨的最大动力。所以,当前中国无论是金融市场的利率还是存贷款基准利率,都是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这将成为刺激当前中国股市向好的重要因素。 二是从有的经济数据来看,市场十分憧憬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金融市场的利率进一步降低,也憧憬十八届五中例会即将召开,因此,“十三五”规划相关领域热炒同样成了推动当前股市上涨的力量。 可以说,当前中国股市向好是一种趋势,不过,投资者也应该看到,十一黄金周之后,中国股市出现了连续上涨,涨幅已经累积达到11%了。投资者进入市场就得当心,股市随着都可能出现获利回吐。至于这波行情能够走多久?投资者还得仔细观察。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