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票专家

郭施亮:如果开通“沪伦通” 对A股影响几何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5-10-23 08:53:42 来源:郭施亮博客 作者:郭施亮

近年来,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已经成为当下家喻户晓的重要话题。而在近日,随着“沪伦通”概念的再度提及,A股市场的“互联互通”推进进程也再次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纵观近期颁布的中英联合宣言,其中,在宣言中也强调了双方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就互联互通问题开展可行性研究,由此也进一步强化了“沪伦通”概念的升温。


事实上,就在今年的9月份,即在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双方已就加强资本市场长期合作,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就“互联互通”开展可行性研究等问题开展了初步的沟通。与此同时,就在近日,管理层亦拟计划港交所联结伦敦与香港大宗商品市场的“沦港通”,以进一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至此,虽然上述措施仍未有显著的进展,但却给予了市场无限的猜想。与此同时,回顾最近一年多来的市场举动,实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股市场的国际化步伐已经在加快提速,而从最近几个月的A股对全球市场的综合影响力分析,A股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大幅提升,并对全球股票市场构成举足轻重的影响。


实际上,自2014年以来,A股市场就已加快开展“互联互通”的进程。其中,从去年11月“沪港通”的正式通车,到今年年中的中港基金互认政策的实行,而后到如今深港通政策的加快推进,实则也反映出A股市场的国际化地位正得到不断地加强。


从本质上看,随着沪港两地“互联互通”机制的逐步落地,实则也具有着诸多重要性的意义。


其中,为香港及内地市场带来了资金双向流动的影响,同时亦激活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拓宽了资金的投资渠道,当属“互联互通”模式下的最直接影响。


再者,从“沪港通”到基金互认,而后到深港通的深入推进,实则已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并直接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当然,对两地市场的国际地位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影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多项重要措施得以落地之际,其最核心之处,莫过于大大提升了两地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模式,并加速实现了两地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与此同时,亦减少了人民币与港币之间的互换限制,间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进程。


时至今日,距离“沪港通”正式通车已有近一年的时间。然而,在“沪港通”即将迎来“通车”一周年的纪念日之际,“沪伦通”概念的提及,却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市场的热议。对此,我们尝试作出这样的猜想,如果开通了“沪伦通”,又将会对A股市场影响几何呢?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对“沪港通”,还是对“沪伦通”,其落地所带来的直接影响,莫过于进一步强化两地乃至多地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同时亦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两地及多地市场的发展,以达到互利互助的局面。


与此同时,与“沪港通”相比,“沪伦通”的通车将进一步助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也从很大程度上提升A股的国际影响力。此外,因两地市场之间存在诸多的差异性,这也将会直接加快国内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为A股的国际化扩张之路扫除障碍。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就目前而言,对于“沪伦通”的通车,仍然处于研究的阶段,而要想其正式推出,或许也是为时尚早。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两地市场之间的运行机制、交易制度等问题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则需要充分考虑到两地市场之间的时差以及投资者投资风格存在巨大差异性等问题。


其中,就以两地市场的投资者投资风格的差异性为例,对于当地而言,因当地市场的法律法规相当完善,且具备成熟的监管体系,而在当地市场的长期投资回报率方面,亦能够给予投资者较好的预期回报率。由此一来,当地投资者也更倾向于长期性的价值投资。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内市场,因市场的投机氛围浓厚,而A股市场却长期以散户作为主导。由此一来,国内投资者的持股周期却较为短暂,而投资者也更擅长于快进快出的操作策略,并试图在短时间内牟取暴利。对此,长期下来,能够真正获利的投资者却少之又少。


笔者认为,时至今日,“沪伦通”的推出依旧是一种预期,但要想在短期内得到深入推进,或许并不实际。不过,对于A股市场而言,要想真正提升其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仅依靠迅速做大规模、快速向外扩张的策略是远远不够的,还得需要完善自身潜藏已久的制度漏洞,并提升自身的监管能力以及治市水平。否则,A股市场走向“国际化”的根基并不牢固。


责任编辑:陈智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