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程序化交易的属性与监管目前趋严,这使得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的操作空间更加狭小。 中国证监会拟对A股和期货市场的程序化交易进行规范,但规范文件的不少条款让证券和期货公司颇感为难。“限定得比较死,证券、期货公司在以后执行这些政策的过程中,会比较困难。”一位大型券商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此前的10月9日晚间,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随后,沪深交易所、中金所、上期所、郑商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也于当晚发布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 上述征求意见稿,就今年8月市场热切关注的股市剧烈波动中程序化交易的各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定义何为程序化交易,以及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报撤单等八大特征。也明确了如何监管程序化交易。 将“不羁”的程序化交易收到“笼子”里,使其可控,确实是欧美市场监管也在探索的方向。但中国证监会的管理条文会否出现“一限就死”的情况? 就程序化交易的现状而言,国内目前毫秒级别的竞争和国际微秒级差别就很大。“如果新政策实施,将会倒退很大一步。国内本来已经是毫秒级别的,现在可能慢到秒级别的了。”上述大型券商内部人士称。 按规定,证监会征求意见将于11月8日结束。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目前意见征求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涉及证券公司的自营、资管、研究、销售、交易多个部门。目前各大券商也在内部征求意见,要求本月底汇总,提交给证监会。而期货公司也在准备反馈意见。 界面新闻记者多方了解到,证券、期货公司对此是喜忧参半。一方面,管理办法的出台,相当于监管的尘埃落定,比起今年夏天在股市剧烈调整中,监管层没有那么明确“红线”地查封程序化交易账户来说,目前监管思路明确让程序化交易各方这次心里有了底,觉得是好事。但另一方面是管理办法趋于严格,不仅可能对程序化交易者设定的“红线”过多,证券、期货公司也面临操作和技术上难以实施的局面。 “管理办法的出台是一个正面和积极的发展。因为有相关的监管措施,才能在有序监管下,正常开展此项业务。但就具体的条款而言,有些地方还是偏严格,有值得讨论的地方。”方正证券金融工程部总经理李尧琦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中国量化投资学会理事长丁鹏则认为,管理办法的出台使得高频交易策略基本失去了操作的可能。他称,期货交易所的相关规定,“每日申报4000笔以上,且存在一秒内在同一期货品种不同合约上反向开仓的行为意味着跨期套利基本上就不能做了”。 管理办法要求证券期货公司对程序化交易者的信息进行申报、备案、和核查。但也未必好施行。一方面是,程序化交易者使用的软件,软件具有知识产权保护,证券期货公司并没有权利要求其公开源代码。软件的升级变更备案,也难以真正的施行。 二是,存在冒名顶替的可能性。比如说,程序化交易者可能给券商期货公司审核的时候拿的是一套系统,但实际使用时用另一套系统,“从技术上讲,我们是没法识别的。证监会要求证券期货公司尽到了解客户的责任。但如果客户有意绕来绕去,很难知道。在技术上,难以实行对客户完全真实的把控。”某证券公司相关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称。 管理办法还规定,要求证券期货公司建立起程序化交易指令计算机审核系统,自动阻止申报价格及数量异常的指令直接进入证券期货交易所主机。除此之外,证券期货公司还要对相关异常指令进行人工复核。视情况提醒客户修改指令或延时申报,对可能对市场价格和流动性产生重大影响的指令有权拒绝接受委托。 但对程序化交易指令审核核就要求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柜台具有相应的风控功能,这在操作上也是困难重重。 据了解,目前券商所用的经纪业务柜台,都只具备简单的验资验券功能,并不具备风控功能。“柜台开发风控功能难度比较大,因为不是传统简单的功能,而是涉及到行为的判断。有些特征单靠系统很难认定和界定。”上述券商相关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他表示,程序化交易本身就是系统自动化的交易行为,不可能一个自动化的交易指令过来,而需要证券和期货公司的人工去复核。“这是不可能的,要求系统有这么智能的功能的话,现在来看不太现实。” 而沪深证券交易所规定,一个交易日内出现5次以上每秒申报5笔、一秒内完成申报并撤销申报且日内出现3次以上、日内申报2000笔以上的程序化交易者,将会被予以重点关注。 “要想使得很多价格自我发现机制比较完善的话,就需要套利者要比较容易去做套利。比如指数套利,一揽子就有300只股票,按规定控制在一秒钟内下5笔单子,那么下一揽子股票需要60秒时间。价格早就跑掉了,基本上跟手动下单差别不大。这个是值得商榷的。”方正证券金融工程部总经理李尧琦对界面新闻记者称。他还表示,本身程序化交易对流动性贡献很大,如果把这块限制的比较死,市场的流动性亦会受到一些影响。 “也不能说程序化交易就完全没法做了,只是说有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这需要程序化交易者跟证券公司、监管层有一个互相磨合的过程,因为大家都在探索阶段。可能是一个从严到松的过程,一开始比较严格,如果市场比较有序,稍微会放松一点。”李尧琦表示。 责任编辑:张文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