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附属

三大数据印证中国经济复苏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10-06 22:38:57 来源:中国广播网

前三季度的CPI走势、货币政策的延续以及就业形势情况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拐点”位置——好的迹象在抬头并有加速趋势,同时整个中国宏观经济也正在加速迈向复苏。

四季度CPI有望转正

普遍认为,今年2月是个具有标志性的月份,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1.6%,6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当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5%,创下99年以来最大降幅;而消费指数创下2年来新低。唯一冲高的指标是货币供应量,截至2月底,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创下5年来新高。

CPI降幅在2月探底之后,在3月到5月稍微反弹回升后,又在6月探底并在7月达到谷底,降幅达1.8%。8月,CPI收窄降幅为-1.2%。与2月不同,众多专家都表示经济确实出现“向好”迹象。从工业生产到投资消费,从“风向标”发电量、运输量到汽车、住房等市场热点,上升趋势更加明显。中国经济持续反弹态势再次得以确认。

与此相适应,市场普遍预计CPI将在11月转正。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CPI有望于今年11月转正,明年全年通胀水平预计3.5%。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认为,翘尾因素正逐渐减弱,物价上涨因素将逐渐体现出来,CPI将于11月转正。众多机构也都表达了相似的看法。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无退出之意

虽然CPI将在四季度由负转正几成定局,但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无退出之意。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共同努力,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明显下滑趋势得到遏制,经济形势总体呈现企稳向好势头。同时,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了投资者信心。8月,央行“动态微调”政策出台引发了A股深幅调整,显示出投资者对货币政策的依赖性。现在,政府的坚定态度令市场也坚信经济复苏将持续巩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近日撰文指出,今年上半年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不但为宏观经济走出低谷奠定了良好的资金环境,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打掉了通缩预期。同时,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思路很清晰:货币政策取向应在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信贷增长,促使银行信贷在适度均衡增长的基础上投向与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结构优化相关的产业和行业当中,为我国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就业状况出现转机

就业指标一直是经济状况最根本、最直接的反映,也倍受关注。去年春节,大批农民工失业回乡,沿海企业大面积倒闭。现在,最新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1.5亿外出农民工中绝大多数已找到工作,只有不超过3%的农民工还在寻找工作,总人数在420万左右。

不仅如此,和逐渐回升的经济数据同步,沿海地区的“民工荒”正在加剧。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7月供求报告显示,企业需求总人数60.3万人,求职总人数35.4万人,用工缺口达25万人。 深圳市4月用工缺口2.3万人,到6月份用工缺口超过6万人。而在劳务输出大省四川,也出现了招工困难重重的局面。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日前表示,下一步人社部仍然要贯彻落实一揽子的积极的就业政策,来确保全年就业目标任务的完成。共有六项措施:第一,通过经济的发展,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更多地增加就业岗位。第二,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尽量不裁员、少裁员。第三,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来鼓励自主创业。第四,针对重点的群体,统筹安排就业,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首位,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第五,继续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提升就业者的就业能力。第六,继续加强就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就业者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帮助。

综上所述, CPI的适度正增长、宽松货币政策的继续实施、就业状况的改善都证明中国经济踏出低谷,走上强劲复苏之路,同时也保证中国经济在未来一年内仍将快速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