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期货可以获得更多的黄金头寸 假设投资者预计持有黄金十年,并在十年末卖掉以获得收益,那么,究竟哪种投资途径能有更优的成本效率。是购买实物金属,并持有到期再出售较为合理?还是投资黄金期货以获得相同的头寸?抑或是持有黄金ETF获得更好的成本收益回报? 实物黄金投资成本 实物黄金提供了最直接的黄金头寸。实物金属的直接持有成本较易计算。假设现以超过现货4美元(大约为35个基点)的价格购买黄金,此外还需为黄金储备支付保费,这大约为每年30个基点。10年后,以届时的黄金现货价格出售。综合来看,投资实物黄金的总成本为3.3%。如果在期初以足额的美元购买400盎司的黄金,那么在10年期后,以届时的现货价格换算累计净收益,则相当于最终持有了386.8盎司黄金。 黄金期货投资成本 期货合约则更加复杂。当投资者购买期货产品时,几乎不用支付购买费用(仅仅为10或20美分)。但是,期货交易却要支付一定的佣金,这大约为0.25美元/盎司。因此,投资期货可以获得更多的黄金头寸,但是,相应地成本却更高。这是因为,黄金期货市场具有期货升水的特征,即与短期合约相比,长期合约的价格更高。 对于黄金市场期货升水的原因,有一个较为简单的解释。与期货投资的主流操作不同,黄金期货合约的出售者并不期待从金价下跌中获利(即以投机为目的),而是以套利交易为主要目的。套利者同时参与黄金现货和期货市场,并从两个市场的黄金价格中赚取价差:同时购买黄金现货、出售期货合约,并储备实物黄金。黄金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则通过持有成本模型(cost of carry)联系起来。上述交易的“持有成本”主要为利息费用以及储备成本。因此,按持有成本模型,期货价格应比现货价格高,二者差异即为持有成本。在不久之前,黄金期货升水大约为80个基点。目前,该升水变为25个基点。这就是持有期货合约的成本。 现在,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交割时间为2016年12月的期货合约在目前来说还有1年左右到期。黄金现货价格为1135美元/盎司,而购买期货时需在现货价格的基础上再额外支付4美元。在接近2016年12月时,则需要出售该合约并买入下一份到期日更远的合约(以到期日1年期为例),即对黄金期货进行滚动展期。在每次展期交易中,还要再支付交易佣金。此外,购买期货合约的溢价(4美元)将会浪费掉。当要出售期货合约时,期货价格基本等于现货价格。 在目前的“新常态”世界中,黄金期货在接近到期日时会进入现货升水。现货升水与期货升水相反,指期货合约价格低于现货价格。卖掉一份现货升水的期货合约比出售期货升水合约的成本更大——以2015年12月的合约来看,将额外产生80美分的成本。因此,每次展期的总成本大约为5美元(4美元溢价加现货升水成本)。若是持有期货头寸10年,则需展期交易9次。假设每次展期交易的成本不变,在投资期末,则会有4.4%的总累计成本。在投资期末,对最后一份合约平仓并不再买入新合约,则期货头寸终止。最终,将所有累计净收入按现价折算,则相当于将获得约382.6盎司的黄金。 实物黄金投资成本低于黄金期货 在持有期均为2015—2025这十年的前提下,投资实物黄金的最终价值为386.8盎司,而投资黄金期货合约的最终价值为382.6盎司。黄金期货价值略低于实物价值,但二者的差异不算明显。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分析是以目前的市场情况为前提,即黄金期货价格远低于正常时期的水平。若是市场恢复正常,则投资期货的成本将会更高。 当然,投资期货的方法可以更加复杂。如果投资者善于跟踪市场情况,有一定的策略交易知识,并且运气稍稍好一点,那么,在期末,可能达到零黄金头寸敞口,甚至获得盈利。显然,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大部分投资者。 相比黄金期货,投资实物黄金还有另一个优势。期货交易存在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期货合约的交易者在进行平仓或实物交割时,可能会由于对手方未能履行期货合约的交割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在短时期内,黄金期货市场上的对手风险还不算太大。但是,以未来10年的时间来看,黄金市场可能会进入永久性的现货升水,一旦事实如此,那么,投资期货合约将变得没有价值。 黄金ETF 与实物黄金不同,黄金ETF可以通过保证金购买,这点和期货投资相似。ETF使得投资者获得黄金头寸,但同时又避免了诸如存储费用、保险费用等持有黄金现货的成本。投资者每年按基金的费用比率支付一定份额的投资价值。费用比率(expense ration)是基金收取的用以支付管理成本的花费。
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 Gold Shares ETF收取0.4%的费用比率,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每年对一笔2万美元的投资支付80美元的管理费用。此外,买卖ETF还需要缴纳一定的佣金。虽然大多数在线佣金都在10美元以下,但对于活跃的交易者来说,佣金费用可以累计。对于经纪人协助交易、自动电话指令和特殊指令类型,经纪人所收取的佣金将会更高,甚至可以达到25美元。 责任编辑:张文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