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中旬开始,国内豆粕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现货价格自2800元/吨跌破2700元/吨,期货主力1601合约更是从2700元/吨直逼2500元/吨关口。豆粕此轮下跌主要受美豆持续走弱以及国内豆粕需求端阶段性萎缩双重因素驱动。 当前或是美豆最艰难的时刻 今年美豆产量形势基本定型,后期外盘大豆市场的关注焦点在于美豆的出口销售前景。最新数据显示,虽然近期出口销售情况有所好转,但美豆新作整体销售进度仍明显落后于往年。叠加新作收获进度加速以及巴西播种天气的利空,持续制约外盘美豆期价不断走低。 但笔者认为,当前或是美豆最艰难的时刻,一方面,850美分/蒲式耳预计能获得较强支撑;另一方面,短期利空出尽后,美豆仍有反弹的可能。今年美豆创纪录的收割进度,加重了新作大豆的供给压力。有消息指出,农场主和经销商的库容压力不断显现,加上销售进度的落后,通过价格下跌来刺激出口市场份额的恢复以及国内大库存的向外转移就在情理之中。 美豆主供市场仍将是主基调 近期美豆装船速度明显加快,截至10月22日,美豆的一周装运量为历史单周最高水平。随着美豆收割接近尾声,加上持续偏快的装船节奏,主产区库容压力将得以缓解。而在南美剩余可供出口的陈豆数量日益有限的情况下,转向美豆采购仍将是明年1月之前国际大豆贸易市场的主流。总之,供给压力的释放、需求的恢复、低位的美豆价格,将大概率地刺激美国农户的惜售心理以及中国为代表的需求主体的采购积极性,从而催生大豆的反弹行情。 不过,目前最大的风险来自阿根廷陈豆库存的释放。如果后期阿根廷大豆出口便利的举措兑现,市场猜测年底前将会有部分陈豆库存释放,并继续挤压美豆新作的销售空间。但是笔者认为,由于抗通胀目的持续,而且更具出口竞争力的玉米、小麦等对运力的挤占,阿根廷巨量大豆库存集中释放的可能性并不大,后期美豆主供市场仍将是主基调。 我国豆粕库存将在11月重建 就国内豆粕供需基本面而言,一方面,从10月中旬开始,相对偏紧的格局已经结束,市场供给转为宽松,需求出现季节性下滑;另一方面,10月大豆进口量季节性不足,但仍明显高于往年同期。而进入11月以后,进口大豆到港量快速恢复,豆粕供给端将明显增长。 实际上,豆粕需求从9月开始已经放缓。一是中秋和国庆双节生猪出栏高峰后,猪料需求出现季节性回落;二是随着气温不断下降,水产养殖业逐步结束,水产料需求将快速回落,从而使得饲料需求继续低迷。由此看来,供给虽明显增加,但需求出现季节性萎缩,我国豆粕库存可能会在11月重建,届时市场供需将趋于宽松。 豆粕期价考验重要的支撑位 在11月豆粕库存重建后,现货价格可能仍有下行压力,但期货价格已经提前反映该预期,本轮跌幅比现货大,贴水扩大且已跌至前低支撑位(豆粕1601合约前低支撑位在2500元/吨,豆粕1605合约前低支撑位在2450元/吨)。如果能在2450元/吨和2500元/吨位置获得支撑并止跌企稳,豆粕将转为低位振荡;如果跌破此位,豆粕将延续空头趋势。但11月或是豆粕行情的最弱阶段,12月随着猪料需求的恢复,豆粕需求也有望恢复,库存预计再度下降。同时需关注美豆能否获得契机反弹,跟踪美豆需求的恢复情况。 整体看来,美豆短期弱势难改,国内豆粕供给趋宽松,需求季节性萎缩,11月现货价格仍有下行压力,但是豆粕期货价格提前反映预期,跌幅明显大于现货跌幅,关注在前期低点重要支撑位2500元/吨和2450元/吨能否止跌企稳。笔者认为,无论美豆或者是国内豆粕,目前都在阶段性的困难时期,此阶段过后仍有转好的可能,因而操作上不建议中长期追空。 责任编辑:丁美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