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上证综指早盘低开后震荡翻红,午后券商股再度发力,带动股指持续上扬,盘中涨近 2%最高上摸 3596.38 点;创业板指重新领跑,升近 4%站上 2660 点。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涨 1.91%报 3590.03点;深证成指涨 2.79%报 12273.35 点。两市全天成交金额 1.17 万亿元人民币,上日成交金额为 1.37 万亿元。当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分别涨 6.13%、6.30%。中小板指收盘涨 2.90%,当周涨 6.02%;创业板指收盘涨 3.77%,当周涨 7.39%。万得全 A 指数收盘涨 2.77%,当周涨 7.10%;万得全 A 指数(除金融,石油石化)收盘涨 2.59%,当周涨 6.13%。盘面上,板块全线飘红,券商股再次领涨,中信证券等 16 股涨停,三个交易日指数涨幅累计近三成;互联网、软件、林木、半导体、通信设备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电信、陆路运输、食品、酒类等板块涨幅稍窄。概念股方面,受同方国芯 800 亿定增消息提振,芯片国产化概念股批量涨停;IP 流量变现、福建自贸区、安防监控、次新股等 10 个指数涨幅均在 4%以上。 周末证监会宣布 IPO 重启,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的政策措施,我们认为市场仍处于可为阶段。第一,IPO 重启不改趋势,新规将吸引资金回流。证监会 11 月 6 日宣布 IPO 重启,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的政策措施,取消预缴款制度。历史上,IPO 曾八次暂停重启,本次为第九次,整体上 IPO 重启不改变市场原有运行趋势。IPO 虽然增加股票供给,但也会带来资金流入,尤其是打新、炒新资金。市场上涨阶段,IPO 重启后打新收益率很高所以能吸引更多资金入市,而市场下跌阶段,打新收益率低自然难以带来更多增量资金。以 2000 年后五次 IPO 重启为例,比较 01 年 11 月 2 日、06 年 6 月 2 日、09 年 6 月 29 日、13 年 12 月 30 日四次新股 IPO 重启之后打新收益率(05 年 1 月 IPO 重启时间较短,对比意义不强),01 年熊市氛围中只有 3.3%,低于企业债收益率的 4.5%,IPO 重启后市场继续下跌,另外 3 次都在 8%以上,远超同期的企业债发行利率,IPO 重启吸引资金回流股市,市场上涨趋势不变。 新股发行新规,有助资金回流股市。相比 IPO 重启,更重要的是新股发行制度修改,取消预缴款制度,预计新规将采用市值配售新股。市值配售制度将消灭大部分专门打新的资金,将利润留给二级市场投资者。根据基金类型和投资方向统计,上半年“打新基金”至少 83 只,二季度末规模达 5484 亿,7月份 IPO 暂停之后,三季度末缩减至 1375 亿,萎缩 75%,而同期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规模萎缩 43%,与上证综指最大跌幅 45%接近。而且大类资产配置上,83 家打新基金二季度末在股票、债券、银行存款和现金等的比例为 2.5%,9.5%,88%,三季度末为 2%、73%、25%。由此可见,615 股灾后 IPO 暂停,大量打新基金从股市流入债市。随着 IPO 重启和市值配置制度推出,这些资金未来必将回流股市。此为,今年上半年打新收益率平均 9%,推高了无风险利率,取消预缴款制度和市值配售制度下,这个堰塞湖将不存在,有助于全社会利率下行的创导机制更顺畅。 第二,流动性环境中性。流动性宽松格局未变,松紧变化短期均不会改变。3 季度金融机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较二季度降 35bp 至 5.7%,创 10 年 3 季度以来新低,一般贷款利率下降 45bp,说明不断降息后利率下行的趋势和传导顺畅,流动性宽松的格局未变。不过,同时需注意,央行 6 日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既要防止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总需求的惯性下滑,同时又不能过度放水、妨碍市场的有效出清”,流动性短期不会更松。 操作方面我们建议,市场仍可为,可继续持股。可关注高股息类股、大上海主题。今年券商股飙涨有行业的特殊因素,无需担心市场风格演绎成 14 年年底的极致情形,14 年 11 月券商和成长股齐涨,降息后 12 月银行地产跟涨、中小创下跌。今年不同之处是,第一,615 股灾后机构减持券商、增持银行,使得券商严重低配,第二,去年降息改变基本面预期,银行地产涨需要基本面催化,今年没有。继续持有券商和成长股。如市值配售推行,打新资金从债市回流股市,将出现配置型需求,考虑到这类资金有类债券特征,追求稳定收益,低估、低涨幅的高股息率类股将成为它们的配置选择。主题继续重视大上海,国企改革、迪士尼、科创中心、金改多重催化,个股如上海建工、张江高科、陆家嘴、上海机电、春秋航空、龙头股份以及本地商业股。 责任编辑:黄荣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