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不觉,沪港通开通一年。对于它,不同人有不同评价,但客观上,很多评价的标准,其实有欠公允。 通常的焦点是,原本预期,跟最终事态发展,是否一致,有没有按着同一剧本去演。例如,不少香港投资者,尤其机构投资者,倾向认为,A股与H股的差价理应大幅收窄。结果怎样?开通前的半年炒作,这个差价的确有轻微收窄,当然,这是合理的,因为尚未开通,套利机制并不完善,任何在开通前的买入,其实只是博取方向上的押注。 有趣的是,真正开通后,这个差价没有持续收窄,对名单上不少股份而言,反而是有扩阔的迹象,这一点显示出,理论上两地同一股份应以同价交易,短期内没有完成。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单凭A股和H股没有收窄差价,而认为沪港通不成功,是片面的。原因很简单。很大程度上,差价没有足够收窄,跟套利活动的风险有关。试想像,在交收制度不同的局限,加上其他制度的限制下,表面看来容易之至的一买一卖,未必可行,在没有足够的灵活流通之下,哪有人优而为之?即使对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来说,目前机制上的设计,距离可以令人以相对低成本,流畅地两边同步一买一卖,在低价买入,在高价卖出,以赚取差价,仍有很远的路要走。 至于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要点,正是两地投资者在机会出现时,会否交互买入本来不能购买的股票。在沪港通正式开通前,不少人估计,内地投资者可能有兴趣买入港股中的非中资类蓝筹,是以很多人提早买入,一心期待获利沽出的一刻。可惜,这一刻到今天仍然不明显。 说起来,这一点值得大家深思,因为,不同地方的投资者,从行为财务学的研究结果得知,显然有一定对本身熟悉地区的投资项目,愿意投入较多资金,即使这行为模式意味着整个组合没有足够的风险分散。 把这个普遍存在的金融现象,放在沪港通开通之后的A股和港股,情况亦无例外,A股投资者关心的,主要继续是一向关心的A股,港股投资者关心的,很大程度上,仍然多年来习惯的港股。如此一来,岂不是如部分论者所说,这是制度不成功吗? 非也,非也。正因为上述现象是全球普遍的,那就不是沪港通本身的问题,反而是信息成本存在之下,投资者如何避免冒上太高风险买入不熟悉的产品之余,反过来其实是买得太多自以为熟悉但其实未必低风险的工具。 还有一点是针对沪港通的使用额度。除了开通初期有过较大的使用量,大多数时候,不论北向或南向的额度,都用不完,这个现象令部分人认为需求不足,尤其跟开通前估计如何秒杀用尽额度的想法,相去甚远。 然而,这个平台开通,不等于马上就要用尽,更不必天天都用尽,有机制容许更多交流,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这一点本身益处。 其实,放在较大的方向去看,沪港通只是众多金融改革的一步棋,长远而言,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需要不同层面的准备,过程中,愈能够让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增加具体使用的机会,提升其获接纳程度,则一切便会来得更平稳有效。在这一点上,观乎沪港通开通以来,技术上运作良好,一切按机制而行,已经达标,至于上述几个批评,相比之下,其实都只见树而不见林。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