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品种体系和市场机制逐步完善,油脂油料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不断深化,在大豆压榨、饲料加工、禽畜养殖等实体产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中,成为企业现代市场经营的有力工具。尤其近几年,基差定价、库存管理、压榨利润避险等在产业得到普遍运用,看盘经营、参与期货经营成为企业必修课。 “大豆危机”改变企业市场参与程度 2004年,国内大豆企业对大豆期货的参与还处于尝试摸索期,当年4月,之前长期持续上涨的大豆市场风向突变,国际市场上CBOT大豆短期内暴跌27.9%,一直习惯了现货高库存,同时偏好在期货市场上做多的国内压榨企业受到重创。市场机构统计,当时国内油厂亏损约80亿元,外资企业趁机并购境内大豆压榨企业,大豆民营压榨业几乎全军覆没。产业人士意识到,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不参考不运用期货市场,完全被动接受国际市场价格风险,企业难以持续发展。此后,越来越多产业企业参与到油脂油料期货市场中,2004年到2008年,法人客户大豆持仓占比从30%增长到50%。2008年,受金融危机冲击,美国CME大豆期货价格由7月初的1654美分/蒲式耳,下跌至10月中旬的825美分/蒲式耳,短期跌幅达50%。受美盘价格巨幅下挫影响,我国大豆期货价格从7月初的5855元/吨下跌至10月中旬的3081元/吨,跌幅为47%,同期现货市场大豆跌幅相近。市场机构测算,在大豆价格波动最剧烈的9月至10月中旬,如从美国进口一船大豆,以每船按6万吨计,船一靠岸即亏损7200万元。根据商务部统计,9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410万吨,行业理论损失近百亿元。但因为此时行业企业普遍在采购大豆的同时,通过国内期货市场卖出豆粕、豆油避险或套利,使行业躲过了这场灾难。据市场机构统计,仅10月份,参与期货避险的前20名大豆经营企业期货头寸盈利额达10.41亿元,弥补了相应的现货损失。 从2004年和2008年两次大豆危机的对比不难发现,我国大豆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不断走向深入,期货市场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 基差定价改写行业定价模式 据市场人士介绍,在期货市场发展早期,豆粕市场价格主要由大型油厂主导,而随着油脂油料期货市场发展,油厂的豆粕报价一般都要参考前一交易日的期货价格走势和当天豆粕期货的开盘价。在下游行业,一些企业对期货价格信息的利用已从“定性”转为“定量”,将期货价格的变化即时体现在企业销售采购的定价中。随着“期货价格”的普及,市场各方对期货价格的认识步入一个新的高度,催生了“基差定价”的广泛运用。 基差定价在发育成熟的国际农产品市场被广为使用,受益于豆粕期货市场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基差定价很快得到国内市场的积极响应,一些南方民营榨油企业也加入豆粕基差定价中来。到2010年,以九三油脂为代表的国有油脂企业开始了从国内原料收购到成品销售的全产业链基差定价经营。 2013年下半年,在油脂油料消费需求放缓的背景下,通过基差交易进行现货贸易的油脂油料和饲料企业大量增加,华东、华南地区几乎所有大型油脂企业都在使用基差交易,其贸易量高时占市场总量50%以上。大豆系品种价格波动剧烈,市场面临巨大风险,企业避险意愿强烈,这些现实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基差交易的使用,在油脂油料价格大幅波动背景下,基差交易已发展为整个行业的普适交易模式。 随着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彰显和影响力扩大,油脂油料品种在国际定价话语体系中不断增加权重。比如,我国自棕榈油2007年上市以来,期货成交量不断放大,影响力日益扩大,目前棕榈油期货价格广为国际棕榈油商家参考、对国际棕榈油价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在国际棕榈油话语权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国内企业在豆粕等品种的国际贸易中,已开始采用国内期货价作为基准价,国内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正日益增强。 期市套期保值避险功能凸显 近年来,饲料、养殖企业的涌现,体现出期货市场功能对产业的影响和作用不断深入。对饲料企业来说,因其附加值低,原料采购成本控制直接决定企业经营成败。 2013年,生猪价格连续下跌,生猪养殖产业面临严重困境,作为我国最大的猪饲料生产企业,双胞胎集团积极参与期货避险,通过期货市场卖出库存豆粕,提前锁定利润,并对未来拟采购的玉米进行保值交易,提前锁定成本。更难得的是,为了维持饲料养殖产业的良好生态,该企业将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锁定的收益部分转移给生猪养殖户,一起共度难关。 据大连商品交易所数据,今年参与大连油脂油料品种交易的法人客户有6284个,法人成交和持仓占比分别为40.5%和53.1%。产业人士表示,目前参与我国油脂油料期货的客户涉及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条,豆粕、豆油、棕榈油等品种的相关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参与度已超过80%,国内日压榨能力1000吨以上的油厂90%以上参与,现货套保比例达70%以上,成为国内期货品种的典范。 专家表示,当前,在经济步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的形势下,需要油脂油料期货市场承担起服务产业发展的新重任。特别是2014年起,执行6年的大豆临时收储政策退出市场,大豆开始实行目标价格直补政策,大豆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为大豆期货市场更深入地服务产业和实体经济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豆粕期权上市推进,大商所合约和制度创新完善持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油脂油料期货市场国际化等,均将成为油脂油料期货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