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附属

大商所助推东北经济振兴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10-21 11:07:54 来源: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作者:胡俞越 安波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东北地区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大商所也搭上了顺风船。《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建设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在做精做细现有上市期货品种的基础上,推出东北地区具有优势、符合大连商品交易所功能定位的期货品种。”这是继《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后再次对大商所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可以预见的是,借助东北振兴这一平台,大商所将实现大跨步的前进,其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也将助推东北振兴。
  一、大商所助力东北产业结构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地区,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6项安排在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地区,占全部投资总额的37.3%。依托雄厚的工业化基础,东北涌现了诸如大庆油田、鞍山钢铁等一大批优良的重工业企业,成为了新中国现代化工业的摇篮。而东北的农业也具有傲人的历史,“北大仓”的美誉客观地印证了东北农业的重要地位,工业和农业共同缔造了东北昔日的辉煌。
  然而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的时间内,东北经济发展的路径并不合理,体现为过于倚重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而忽视了对农业技术改造和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产业协同效应并未充分发挥。同时,由于重工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贡献也十分有限。据统计,东北三省2002年与1995年比,第二产业比重仅下降了0.1个百分点,但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却下降了12.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东北农业由于产业链过短,缺乏增值环节,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农民收入绝对值下降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东北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受政府影响颇深,因而产业结构很难按市场化的客观要求发展。同时,作为政府主导的后遗症,大量国企的存在也导致了东北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因此,推进市场化改革成为东北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路径。而期货市场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载体,其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也将助推市场化进程以及降低市场化过程中的风险,从而成为东北市场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全球十大农产品交易合约排名
  
  
  
    
  作为传统的工业、农业生产基地,东北仍然具有深厚的积淀,这也形成了大商所发展和东北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大商所的LLDPE和PVC契合了“提升基础原材料产业”的规划,其中LLDPE最高日成交量达116万手,PVC上市不到三个月成交规模就逼近百万手,对化工原材料产业和相关上下游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辽宁省的原材料工业从2003年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4%到2006年达50%,2006年原材料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03年增长119.7%。而1号黄大豆、豆粕、豆油和玉米全部排进了世界农产品期货交易前十名,大豆类农产品也由此成为了东北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这对于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和附加值的增加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新能源的蓝图将增加各个农产品的关联度,以玉米为代表的粮食作物也将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于发展低碳经济,调整重工业独大的现状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为公开集合竞价的结果,期货价格具有一定权威。同时,作为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开信息,期货价格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从而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如何利用期货价格来引导企业和个体进行经营决策,以避免出现“蛛网现象”等低效率结果,大商所进行了有益探索。自2005年开始,大连商品交易所便在东北粮食主产区开展了“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为客户免费提供期货知识培训,并通过“公司+农户”、“期货+订单”模式的试点,有力促进了当地粮食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2008年大商所又针对新的市场形势和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期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对现货企业的开发,启动了“千厂万企市场服务工程”。在“千厂万企市场服务工程”实施过程中,交易所建立了试点企业辅导制度,选取在现货市场有一定经营规模和实力的企业,通过经验丰富的会员培训辅导现货企业合理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同时给试点企业以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参与成本,并对试点企业进行动态跟踪,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千村万户”和“千厂万企”工程带动了东北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上半年东北地区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26.6亿元,同比增长11.5%。
  在提升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商所的集聚效应也推动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7年大商所日均期货保证金余额70多亿元,日均保证金总额56.70亿元。巨额资金的流入和沉淀拓展了银行业务范畴和种类,为结算银行创造了大量利润。同时,依托大商所,东北地区期货机构也获得了较快发展。目前东北有期货公司19家,期货公司驻东北分支机构67家,同时还活跃着一批专业投资公司,这些期货机构的发展壮大了东北地区金融机构,推动了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二、大商所服务于中国经济转型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东北振兴战略不仅仅是区域战略,而是国家战略,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决策。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完成“三个替代”:内需替代外需、消费替代投资、服务替代制造。而期货市场由于具备高度发达的市场化手段,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现代金融服务业,大商所的发展将直接体现为东北服务业的增量发展。同时,随着上市品种的增加、市场规模的扩大,作为比传统金融市场有着更高市场集聚和辐射效应的期货市场,可以吸引和集聚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支持经济发展;作为信息市场,大商所的发展还可提升相关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业和工业信息化建设;大商所交割体系建设和信息对资源更大范围的配置,将进一步推动相关商品物流体系的发展完善。
  具体而言,大商所十多年的运作,使作为期货市场重要品种的东北玉米、大豆等品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着资源配置,促进了北粮南下,还带动了东北仓储、港口、运输等物流业的发展,诠释了期货市场对于延伸产业链的积极作用。同时,大商所推行的“公司+农户”、“期货+订单”模式,提升了玉米、大豆相关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依托东北基础原材料基地的优势和政策导向,LLPDE和PVC的活跃已经使大商所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同时期货市场的火热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大商所在全球交易所中的排名
  
  
  
    
  注:所有产品期货期权比较,按单边计算,单位:万手
  从区位上看,大商所面向东北和华北地区,背靠渤海湾和东北亚,占据着战略要冲,具有极大的国际辐射效应。同时,《意见》将大商所定位为“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契合了大商所的地理位置,将进一步强化大商所在亚洲和国际期货市场发展中的地位。事实上,从期货市场区域功能的发挥来看,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北亚地区需要建立不同分工的期货交易所,而大商所凭借农产品、化工原材料等具有特色的核心品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了新兴市场的代表之一,在全球期货交易所排名中一直位列前十。在这个意义上,大商所已经不仅服务于东北和中国,其集聚和辐射效应还将成为亚洲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进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此外,根据《意见》对东北相关产业发展的扶持方向,大商所在成为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的过程中,除应继续做深做细做优做强现有品种外,还应积极利用本地区农林、畜牧和石化、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研究推动粳稻、生猪、化肥、煤炭、电力等期货品种。大商所还应发挥市场的创新和选择功能,推动上市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和立足于东北亚的期货品种,加速形成完善的品种体系。
  三、大商所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使广大企业意识到了经营风险,而期货市场成为当时最安全的避风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已经成为国际企业界的共识。据ISDA的调查数据显示,世界500强企业明确报告利用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多达471家,占比高达94.2%,而中国的比例仅为68%。
  事实上,有学者证明,套期保值并不能规避所有风险,而是用基差这一较小的风险来代替现货价格这一较大的风险,因此套期保值并不必然意味着盈利,而是通过降低风险来进行企业的持续经营。大商所正是为企业提供了降低风险的平台,据统计,至2007年年底,在大商所会员和客户总数中,东北地区会员和客户开户数分别占全国市场的11.9%和9.1%,其中来自粮食、油脂和饲料加工业的企业等法人客户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由于存在距市场近、信息获取快捷、临近交割库等优势,大连期货市场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价格信息和便利的避险通道,保障了企业安全经营。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期货合约来管理库存,即通过“先卖后产”的方式锁定成本,稳定收益。因此,从微观层面上看,大商所通过期货合约这一高度市场化的手段,为市场主体提供了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工具。
  大商所无论在振兴东北、中国经济转型和东北亚融汇方面,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商所不仅属于东北,也是属于中国和世界的。中国经济回暖、世界经济企稳以及振兴东北给大商所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大商所应把握这一契机,找准定位,在与现货企业的互惠中发展自己,进而助推东北和中国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