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援引国内一家大型铜冶炼商的高管周六表示,包括该公司在内的九家大型铜冶炼商已同意,原定的35万吨减产规模将是最低水平,若铜价进一步下跌,或现货精炼进口的加工精炼费用(TC/RC)低于冶炼商的成本,则可能扩大减产规模。 上周六(12月19日),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CSPT)旗下成员在上海召开季度高管会议,讨论精炼和金属市场,及评估11月底同意减产以来的进展。这些生产商当中大部分都是国企,如:江西铜业、铜陵有色和金川集团。 2015年12月1日华尔街见闻报道: 包括江西铜业、铜陵有色在内的中国10家铜冶炼企业发布削减铜产量的声明,将把2016年产量削减35万吨,超过此前彭博报道的20万吨减产规模,占到中国今年铜总产量的8.75%。 本次减产的背景是国际铜价持续低迷。上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六年来首次跌破每吨4500美元。中国经济放缓给铜价带来极大压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和消费国。 华尔街见闻周末此前提到,彭博新闻社上周六报道称,中国的铜冶炼企业考虑明年减产。江西铜业和铜陵有色等铜企当天在上海召开会议,讨论如何拯救铜市。 路透社周末指出,包括江西铜业、铜陵有色在内的九大铜企,已就2016年将精炼铜减产逾20万吨的初步计划达成协议,这一减产幅度相当于今年总产量的约5%。 上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向发改委提议,要求政府买入铝、镍,以及钴、铟等稀有金属,以消化过剩产量。 10家铜冶炼企业宣布减产后,铜价小幅走高。 据中国有色网公告: 为积极应对当前铜行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响应国家“供应侧改革”的号召,2015年11月28-30日,中国铜冶炼骨干企业(名单见附件)的主要负责人召开了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会议取得了各企业的积极响应,达成了高度共识: 1、各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供应侧改革”的号召,认为既要考虑治标更要考虑治本,既要实施应对目前极端市场困难所必需的减产措施,更要积极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产能升级。 2、各企业就行业健康发展的原则达成共识,为统筹兼顾企业短期利益和行业中长期利益,决定短期内先关停亏损产能;中长期内,为避免重蹈其他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造成全行业亏损的覆辙,将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并决定未来几年不再扩大产能。同时,向国家相关部门建议停止审批新增铜冶炼产能,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引导社会资本采取参股、控股等资本手段对行业进行兼并重组,从而保持国内铜冶炼产能总量总体稳定。 3、各企业一致同意,2016年将采取减少精铜产量35万吨,以及其他为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4、铜作为中国严重短缺的资源,与会企业一致认为,目前的市场价格已背离行业基本面,建议国家积极采取收储措施。 5、各企业一致同意形成行业内部的自律和监督机制,监督对行业决议的贯彻落实,为“供应侧改革”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以确保中国铜行业的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6、会议决定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以增强信息沟通和共享,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有效措施。 7、为维护市场公平环境,保护好广大投资者利益,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和市场平台对高频交易等进行监管和限制。 二○一五年十一月三十日 附件:倡议企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烟台国润铜业有限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张文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