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程序化交易 >> 程序化交易资讯动态

规范程序化交易重在正确引导,推动其健康发展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5-12-21 11:44:29 来源:期货日报网 作者:孙慧平

我国境内资本市场引入程序化交易已有多年,且发展迅速。今年6—8月,A股和股指期货市场的大级别快速调整行情,使程序化交易尤其是高频交易进入监管视野。为规范程序化交易行为,10月初,证监会就证券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至今,该办法仍未公布。


  在19日北京物资学院举办的第九届期货论坛暨程序化交易峰会上,多位境内外的专业人士就当前境内外程序化交易现状、监管情况进行了交流,希望监管部门能正确引导和规范程序化交易,推动其健康发展。


  境外实施“针对性”监管


  随着程序化交易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兴起,近两年来不少人工高频交易者感觉到了生存压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程序化高频交易夺取了人工高频的速度优势。交易开拓者科技公司总经理陈剑灵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程序化高频交易成功 完成一笔交易只需30毫秒,而人的眼睛看到行情便需500毫秒,在交易速度上程序化高频具有绝对优势。


  近几年,国内不少对冲基金也引入了程序化高频交易策略,以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


  据记者了解,因其速度优势和频繁报撤单的交易策略和模式,程序化高频交易很多年前便在境外市场遭受非议,近几年引入境内市场后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在当前监管层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的背景下,许多投资者暂停了程序化高频交易策略。


  “如果从市场健康发展的角度看,我们软件供应商更希望监管者能够建立一个稳定、健全的市场,能够容纳多类型的交易者。”陈剑灵说。


  在香港金融资产交易及清算所董事长尹满华看来,程序化交易之所以能够兴起得益于市场交易成本的降低。“美国上世纪60年代取消股票市场交易印花税,也促成了后来程序化高频交易的快速崛起,至今美国监管机构没有禁止程序化高频交易,主要是因为它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但尹满华同时表示,一旦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程序化交易的集中止损可能会在短期内对市场造成巨大波动,“比如美国2011年的‘闪崩’事件,当时美国监管机构没有选择暂停股票和股指期货交易,而是对故意通过程序化交易扰乱市场的交易者,采取了法律手段”。


  引入国内股市及相关衍生品市场的指数熔断机制将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有助于防范市场系统性风险发生。”尹满华认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程序化交易是发展趋势,加强规范程序化交易很有必要,“希望监管部门能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同时也希望监管机构及业界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让投资者了解风险,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中粮祺德丰投资服务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敏介绍,欧洲地区对程序化交易也有一些规定,比如高频做市商要登记备案,收费方面不是按交易笔数计费,而是按照报出的单子和实际成交的比例来综合计费,“另外,交易所会计算每个月其占用多少带宽,如果超限会罚款”。


  “今年以来,由于行情发生剧烈异动,程序化交易也开始进入监管视野。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与会嘉宾和学者的讲解和讨论,从客观角度出发正本清源,对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院长赵娴说。


  趋势系统可添加“振荡思维”


  除对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的探讨外,一些专业人士还就当前程序化交易系统策略和模型的优化谈了自己的看法。


  黄敏介绍,他们公司的交易系统都是自己开发的,“这样更容易实现我们的特定需求,从全球市场来看,做市商自己开发系统也是惯用的模式”。


  从行情发展规律看,振荡行情的维持时间往往长于趋势行情,但就目前的程序化交易系统而言,很少有人能开发出令人满意的振荡行情捕捉系统。


  “人工交易可以进行高抛低吸操作,但大多数程序化交易系统捕捉振荡行情机会的能力较弱。”私募基金合伙人张然认为,在较为成熟的趋势交易系统中添加“振荡思维”,可有效减小回撤,“运用趋势和振荡相结合的思路,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若要单纯做振荡行情,目前比较有效的是套利策略,但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高抛低吸”。


  北京物资学院期货研究所张亚东也认为,一个程序化交易模型很难对振荡和趋势行情进行有效区分,但多个模型结合起来操作,可以平滑收益曲线,减小交易回撤。


  在尹满华看来,随着国内居民对投资理财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会再盲目追求高收益,而程序化交易更容易帮助普通大众实现绝对收益。“现在进入程序化交易领域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投资理念和大多数人的理财观念相匹配,这为程序化交易的发展提供了很好契机。”尹满华说。


责任编辑:张文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