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长信科技公告称,拟以不超过10亿元收购某动力锂电池公司。这意味着,公司正式成为炙手可热的锂电池概念股。 长信科技位于安徽第二大城市芜湖,公司目前营业收入主要来自 ITO 导电玻璃、触摸屏 sensor 和 TFT 玻璃减薄三大业务。但是由于2015年面板行业竞争白热化,公司业绩遭遇上市5年来的最大“危机”,2014年净利润出现首次负增长,毛利率也下滑至历史最低。 为了摆脱原有产业发展瓶颈,长信科技从2015年开始频繁跨行业资本运作,先后进入热门的车联网和大数据业务领域,而如果锂电池资产收购成功,则意味着长信科技将出现三大新业务,与原有三大业务并驾齐驱。 但是《华夏时报》记者观察到,长信科技在年初曾定下净利润增长30%的年度目标,然而,截至今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增速只有1.96%,能否完成全年目标成为最大悬念。 多重概念加身 资料显示,本公司主营产品和服务为ITO导电膜玻璃、电容式触摸屏传感器玻璃、触控显示模组以及TFT玻璃减薄代加工业务,公司产业分属于电子材料与元器件行业。 由于原有业务的景气度下滑,长信科技在2015年制定了多样化发展战略,向车联网和大数据业务领域进军,将布局数据收集、压缩传输、整理分析、数据分类销售等环节,重点开拓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慧城市管理、智能保险等市场,以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方面称:“大数据业务前景广阔,目前有多家企业纷纷进入这一市场,且前期投入巨大,公司将快速实施,在本地做成样板,以点带面,快速占领市场,争取先发优势。同时依赖大股东的实力,让大股东主要承担前期巨额投入,减轻对股份公司当期业绩的影响。” 事实上,车联网和大数据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热门概念,而长信科技显然并不愿止步于此。 12月15日,长信科技又公告称,公司将以发行股份、支付现金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进行收购资产,本次交易金额拟不超过人民币 10 亿元。公司表示,标的公司处于动力锂电池行业,且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符合公司外延式发展的要求和方向。 据长信科技披露, 目前,双方领导进行了初步接触,尚未签署框架协议,本次交易具体方案及细节尚有待进一步谈判确定。 如果说车联网和大数据与公司原有业务还有交叉的话,收购锂电池企业的逻辑则很难想象。而《华夏时报》记者在联系长信科技后也未有任何回应。 利润增速的尴尬 长信科技曾是创业板一只绩优股。2010年,公司登陆创业板当年实现4.83亿元,增长84.74%,净利润1.17亿元,增长93.5%。随后三年营收和净利润年均增速都在30%以上。不过从2014年开始,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当年营收虽然大幅增长49.76%,但是净利润却同比下滑37%,毛利率也首次跌破30%至23.58%。 对于公司业绩的下滑,长信科技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的解释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行业产能增长过快,产品供大于求,导致价格大幅下降。尽管如此,长信科技在今年初依然制定了净利润增长30%的年度目标。 2015年半年报,长信科技营收虽然因德普特电子的超预期销售而暴增165.28%,但是净利润依然大幅下滑10.55%,到三季报虽然略有回升,但净利润增速也仅有1.96%的增速。 究其原因,《华夏时报》记者观察到,长信科技今年以来三项费用出现大幅攀升,导致产品毛利率急速下滑。如仅在上半年,公司销售、财务、管理费用总额就达1.03亿元,同比上升了47.98%。公司毛利率连续四年下降,从2012年的38.97%,下滑至今年三季末的11.38%。 华安证券研究员宫模恒认为,公司增收不增利主要由于公司规模扩大,员工人数增加,工资福利等支出增加,其中研发费用增加较大,较去年同期上升 44.11%,主要是针对市场和客户需要,不断加大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力度。销售费用同比增加 65.19%,主要是在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为扩大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规模所致。不过公司方面对全年业绩实现目标似乎胸有成竹。 今年上半年,长信科技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筹集4.2亿元在二级市场购进股票1150万股。为增强投资者信心,公司高管继续增持,并对业绩增长做出承诺,如果业绩增长达不到30%,将现金补足差额部分。 要完成该目标,意味着公司今年净利润要达到2.15亿元,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71亿元,已经完成全年目标的80%,而最后一个季度公司必须实现利润超过4400万元。而长信科技在半年报的预测中认为,公司环比净利润在上升,随着下半年销售的增加,以及公司调整策略的持续发力,预计公司将顺利完成全年的利润计划。 从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由负转正看,公司净利润环比的确在回升,但是从公司历史财务数据看,并不存在明显的前低后高的规律,甚至在部分年份四季度还是营收淡季,所以今年四季度长信科技业绩能否翻身,给投资者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悬念。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