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媒体:银监会叫停银行私募基金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5-12-23 13:36:20 来源:华尔街见闻

对于私募股权业务,中国银监会监管下的金融机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17家商业银行本已到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又被收回去了。


据财新23日报道,多家商业银行收到窗口通知,监管部门将依法撤回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备案资格。银监会目前暂无公开回应。


自2015年6月11日监管对私募基金业务开闸以来,短短5个月内,共计17家商业银行向基金业协会申请备案私募牌照获批。不过,迄今为止,尚没有一家银行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设立的私募基金在基金业协会备案。


为何银行私募基金牌照这个“煮熟的鸭子”又飞走了呢?多位商业银行相关人士向财新表示,开展新业务要跟监管机构提前沟通,做好事先报备。而且,按《民法通则》规定,以资产管理部、投资银行部等部门名义承担基金的法人主体资格,不大合适。


尽管现行法律法规对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几乎为零门槛,但是,《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这就是说,商业银行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与现行法律法规是冲突的,目前商业银行尚不能直接持有企业的股权或认股权证。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为何要开展私募股权业务呢?这张牌照意味着什么呢?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在依靠息差的传统借贷业务获利减少的背景下,银行只有提升中间业务收入来弥补盈利下滑,所以投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对银行而言显得越来越重要。


银行拿到私募牌照以后,就可以不走信托、基金子公司或者券商的资管计划通道,直接进行股权或债券投资。


《北京商报》援引业内人士表示,在银行获得私募牌照后,预计商业银行在投贷联动方面会有新的突破。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发行私募基金产品向高净值客户募集资金,对新兴产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企业后续融资需求提供贷款支持,通过“股权+债权”的形式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即使受阻于现行法律,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海外投行子公司开展私募股权业务。但这并不能完全替代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海外投行子公司有助于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但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还有其他方面作用。”一家国有大行资管部副总向《证券时报》表示,第一,大幅减少对通道业务的依赖;第二,全方位融入股权市场,包括一级和二级市场;第三,管理费收入将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目前,商业银行入局私募股权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分别是只投不贷和投贷联动。相关监管部门此前也曾多次表态,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今年5月,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表示,计划推动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机制研究。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创新投贷联动等融资方式支持创新企业。


按照上海市银监局副巡视员金爱华此前给出的解释,投贷联动的业务模式是指信贷加风投的业务模式,即商业银行与风险投资等专业机构合作,在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和专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之外,通过投贷联动方式提供信贷资金,以及为股权投资基金提供贷款等。在美国,对高科技企业的贷款几乎都是由银行与风投机构联合操作的。


银行私募牌照一放一收背后反映出的,正是当前各界热烈讨论的中国大金融监管体系。在商业银行开展私募管理业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机构监管主体和业务监管主体。目前,商业银行由银监会监管,而私募管理业务则需要到基金业协会备案,基金业协会则由证监会监督指导。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本月在一财网发文称,其从基金业协会了解到,目前基金业协会对商业银行申请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持开放态度,但能否登记还需银监会进行窗口指导。


“自己的小弟跟人跑了,换你你开心不?”这是一家已拿到牌照,却不敢再做任何宣传的股份行资产管理部老总对《证券时报》说的原话。


《证券时报》曾援引业内相关人士的建议称,“即使‘一行三会’合并暂难落地,监管之间至少也应马上建立一个信息沟通机制。”


华北地区一家股份行资管部总经理也表示,“现在我们的业务只要涉及股权市场,都谨慎很多。”他说,监管部门之间应该有一致性,即使有些业务不正式发文,也要有个内部沟通机制。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