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最深刻的特征莫过于产能过剩。2008年4万亿高强度投资带动的产能过度堆积问题,近年来日益严重。宏观层面,全社会杠杆率加速抬升,虽然政策层面一直强调去产能,但实质上收效甚微,某种程度上还出现了产能继续上升。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去产能的任务目标。 产能和债务问题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经济层面的问题反映到资产负债表上,即体现为总需求下滑背景下,企业盈利恶化和负债率攀升。去产能在经济实践中是个常见的现象,笔者梳理了一般去产能的路径及相应国际经验,探讨我国去产能的实际问题。 财务层面,去产能等同于去杠杆,而去杠杆意味着降低债务/收入比。其主要途径为:减少债务的规模和增长速度、收紧政策倒逼市场主体降杠杆、进行财富转移、降低社会贫富差距。 去杠杆化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惨痛的、通货紧缩性的去杠杆化”,发生在大量印钞之前,经济通货紧缩性衰退,且名义利率高于名义经济增长率。“成功的去杠杆化”,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来平衡债务缩减、政策收紧带来的通货紧缩力量,推动经济的增长、债务/收入比的下降以及名义经济增长率高于名义利率。 “疯狂的、通货膨胀性的去杠杆化”,相对于通缩力量,增加货币供给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利率进入自我强化的上升螺旋通道。 1930年—1932年大萧条时期的美国、1990年至今的日本,通过通缩性去杠杆均导致经济持续低迷。当时新增货币供给被限制,名义经济增长率低于国债利率,本币走强,支付债务利息成本和名义收入的停滞下降导致债务/收入比的上升。而1933年罗斯福推行的新政后则为良性去杠杆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大量的新增货币流入市场,货币贬值,名义经济增长率高于政府国债利率,通货膨胀率上行,缓解债务/收入比率高企的压力。当然还有通过货币超发,以债务货币化的方式来去杠杆,这一过程刺激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形成了恶性通货膨胀,从而降低了债务/GDP比例。 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去杠杆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美联储实施多轮量化宽松,压低长期利率,同时中央政府加杠杆来承接企业部门、居民部门的减杠杆冲击,目前实体经济杠杆率已经大幅改善,同时企业和居民部门再次初步具备了加杠杆的能力,这意味着实体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的增强。去产能、去杠杆将造成经济的猛烈冲击,政府在打破刚兑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总量宽松政策,尤其是中央政府适当加杠杆以维持总需求的相对平稳,对于良性的去产能而言都是很必要的。 责任编辑:黄荣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