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全球股市强劲攀升,国际原油创下年内新高及美元指数连连刷新年内新低的背景下,大连豆类跟涨显著。“十一长假”过后,国内豆粕出现了连续的跳空上行,巩固了现有的底部,逐渐确立了双底的形态。外围市场的走强为短期的反弹提供充足动能,而随着进口大豆到港节奏的逐渐放缓、国内新豆收购政策的相继公布及国内豆粕终端库存的持续趋紧,豆粕短期的涨势基本确立。 一、USDA报告偏多利好,美豆阶段性底部显现 美国农业部10月9日公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显示,预计美国2009/2010年度大豆产量为32.45亿蒲式耳,低于市场预测的32.81亿蒲式耳均值(预测区间为31.50—34.11亿蒲式耳);预计美国2009/2010年度大豆结转库存为2.22亿蒲式耳,低于市场预测的2.49亿蒲式耳均值(预测区间2.00—3.10亿蒲式耳)。此外,美农业部公布了截至10月8日一周出口销售报告,当周美国2009/10年度大豆净出口销售量为65.45万吨,高于分析师此前预测的40-60万吨区间上沿,较前周提高45%;当周美国2009/10年度豆粕净出口销售量46.61万吨,高于此前市场预测的7.5-20万吨区间上沿,较前周提高14.46%。 总体来看,USDA报告偏多利好,支撑美豆期价强劲走高, 前后报收六连阳。从形态上看,阶段性底部形成,预计886美分或将成为下半年美豆期价底部支撑位。 二、美豆季节性低点形成,后市有望振荡上行 本文分别搜集1992年至2008年17年间9月份、10月份和11月份三个月月底CBOT大豆指数期货收盘价,以此为基础计算得出10月份收盘价较9月份收盘价涨跌百分比及11月份收盘价较10月份收盘价涨跌百分比,如图1所示,左边纵轴表收盘价,右边纵轴表涨跌百分比。 结果显示,在1992年至2008年这17年间,10月份收盘价较9月份收盘价有11年上涨,6年下跌;11月份收盘价较10月份收盘价有13年上涨,4年下跌。由此可见,CBOT大豆期价在10月份形成季节性低点的概率偏大,后市有望振荡上行。 三、基金增持CBOT豆粕期货净多单 根据CFCT公布的豆粕持仓情况显示,截至2009年10月13日当周,基金继续增持豆粕期货合约多单,净多单由减持变为增持。与截至2009年10月6日CFCT公布的交易商持仓报告相比,基金在CBOT豆粕期货合约上的总持仓减少了824张,但是基金净多单却从减持1869张到增持3522张。从基金的整体持仓结构来看,2009年1月以来,CBOT豆粕期货持仓结构基本处于净多格下,说明商品基金今年内一直对美豆粕市场看多。 持仓数据如图2所示,其中左边纵轴为总持仓、基金多单与基金空单数据,右边纵轴为基金净多单数据。 三、国内政策面提供积极信号 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农业生产形势,研究部署做好秋冬种工作。会议提出,加大补贴政策力度,稳定秋冬种面积;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继续对玉米、大豆、油菜实施临时收储政策,进一步完善操作办法和机制,鼓励加工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合理布设收购网点,方便农民交售。 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表示,“大豆油压榨已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要严格控制大豆油脂产能盲目扩张,避免无序竞争,原则上不准新建和扩建大豆油脂加工项目,同时建立大豆产业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大豆加工业统计指导和信息服务”。随着政府调控措施的落实,对大豆加工行业来说,秩序重建将给全行业带来不少的好处,也有将利于豆粕市场的规范发展。 新豆上市之前,中央政府适时给市场予以明确的收储政策指引,旨在强调国家坚持调控农产品 (000061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市场的托市导向并未动摇,国家产业政策为连豆类市场上涨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四、下游需求不振,但终端库存偏低支撑现货价格 随着“双节”过后市场需求转弱,国内生猪价格进入了暂时的下行通道,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延续了月初以来的下滑趋势,避周比下跌幅度在0.1-02元/斤,多数地区生猪价格处于5.5-5.9元/斤之间。部分地区生猪销量较前期相比也出现一定降幅,养殖效益也随之下滑,多已处于100元/头以下,接近甚至达到保本线附近的养殖户比例有增加趋势,部分地区养殖户甚至出现了亏损。另外,肉鸡市场和鸡蛋市场也处于节后的低迷状态,具体数据说明如表1 所示。 畜禽产品市场需求趋弱,补栏情况低迷,将导致近期内下游饲料企业对豆粕的终端消费需求下降。同时,近几日国内主要港口豆粕报价稳中小幅上涨,持续上涨的豆粕现货价格也将对其需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下游的需求不振使得油厂加大远期合同销售以提前锁定丰厚利润,利空豆粕近月期货合约价格走势。 今年年初以来国内油厂大量采购进口豆后,受国家临储大豆抛售及国内新豆上市的预期,大幅度少了采购,9月份大豆进口量仅为275万吨,为今年以来的月底进口最低值,预测10月份进口到港大豆会进一步降低至220-250万吨左右。新豆上市缓慢及近月到港进口大豆数量偏低,现货供应不足使得国内油厂开工率不高,豆粕现货供应趋紧,部低蛋白豆粕供应紧张面未有缓解。在对后期豆粕现货价格走势观点较为谨慎的情况下,前期国内终端用户均不敢大量持有豆粕库存,多数饲料企业手中库存仅能维持至本月月底前,采取即买即用的策略,导致目前终端用户手中豆粕库存普遍偏低。随着存库被逐渐消耗,市场的需求将支撑豆粕价格走高。 进入十月份之后,受恶劣天气的影响,美国新季大豆收割进度迟缓,中国进口大豆到港节奏保持放缓;同时,由于2008年临储大豆库存释放依然不畅及在国家临时收购政策还未明朗的情形下农民惜售心理较重等原因,现阶段国内市场整体豆源供给偏紧,这将直接提振豆粕现货价格走势,如图2 所示,国内主要港口豆粕现货价格近期走势稳中上涨,当前国内豆粕现货紧张的面将可能会延长至11月中旬之后。但新季大豆上市供给压力不能忽视,随着11月份大豆进口数量的恢复增加以及近期南方港口陆续有印度豆粕到港,后期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依然存在。 五、国家粮食信息中心市场趋势指数走强 国家粮食信心中心编制的中国农产品市场趋势指数显示,中国大豆市场需求趋势指数 为50.6,较双节前一周指数51.3降低0.7,高于去年同期49.4的需求指数,继续处于50的中性需求水平之上,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供需状况以及价格状况趋于改善或者上升状态。 中国豆粕市场需求趋势指数 为51.2,较双节前一周指数50.5提高0.7,高于去年同期47.5的需求指数,处于50的中性需求水平之上。国庆中秋长假过后,国内豆粕价格大幅上涨,周三沿海地区43%蛋白豆粕报价集中于3550-3600元/吨,部分地区报价超过3600元/吨,贸易商和饲料养殖企业采购豆粕积极性提高。10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货量继续下降,豆粕价格可能会维持高位运行,豆粕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 六、四季度通胀预期加强,弱势美元支撑豆类期价走高 由于全球货币投放量仍然保持巨大数量,其对市场的累积效应将进一步体现。国内市场由于去年10月份开始物价加速下跌,经过今年的恢复性上涨后,截止2009年10月22日,国家统计公布2009年9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数据,其中CPI同比增长99.2%,环比上涨0.4%,预计今年10月份中国CPI同比将转为正值,并且有望持续攀高。四季度开始,很可能出现通胀预期不断强化的面,而真正的通胀或在明年变为现实。从CFTC公布的基金持仓来看,新一轮流动性泛滥的苗头已经再次出现,大宗商品也将因避险需求底部会不断抬升。 随着黄金的有力突破,原油上升目标位也将直指85—90美元,9月份美元指数跌破多空分水岭77.68,趋弱振荡下行。虽然强势美元对于美国非常重要,但目前为止,美国还未出实质性政策维持强势美元,长期来看,美元有望再创新低,提振商品期价。 七、后市展望 USDA报告大豆产量、大豆结转库存均低于市场预期,而大豆净出口销售量和豆粕进出口销售量均好于市场之前预期,支撑CBOT豆类期价大幅上涨。同时,历史数据统计显示,10月份为美豆期价季节性地点,后期上涨概率偏大。此外,CFTC豆粕期货合约持仓结构分析表示市场处于多头行情中。其次,国内基本面偏多。虽然节后下游饲料需求不振,但终端库存偏紧终将支撑粕价走好;政府积极的产业政策信号也对粕价形成支撑。另外,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四季度通胀预期加强。在全球流动性泛滥,通胀预期不断加强的背景下,豆类期价无疑将逐渐上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当前国内豆粕价格正处在筑底阶段的震荡上行区间,后市上涨可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