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5个月之内,相继有安邦、前海、国华、中融人寿等近10家险企参与举牌近30家上市公司,引发各界对险资风险的担忧。前11月,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5271.44亿元,已占险资运用余额的14.07%。 昨日,中国保监会召开保险行业风险防范工作会议,研究分析新形势下保险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并推多个举措防范保险资产负债管理风险,拉响预警信号。 最新 保监会警示险企防范五类风险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昨天在会上表示,保险业应该防范五大类风险:一是股票市场的系统性波动。面对股市震荡,保险公司应该把握时机。二是巨灾风险。今年以来,灾害频发,对保险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三是声誉风险。一些营销员已经离开保险业,但依然打着保险公司的旗号,利用手中的资源售卖一些理财产品。四是金融业交叉感染风险。证券、信托业的风险可能会传递到保险业,如一些信用债的兑付问题。五是资产负债匹配风险。目前,一些保险公司存在“长险短卖“、”短钱长配”的问题。 据悉,今年1-11月,全国保费收入2.2万亿元,行业利润2685亿元。截至11月底,保险业总资产12.1万亿元,保险业净资产1.6万亿元。保险业发展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极大增强了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焦点 批评部分“举牌”保险公司 保监会最新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5271.44亿元,已占险资运用余额的14.07%。 据了解, 针对短短5个月之内,多家险企参与“举牌”近30家上市公司,引发各界对险资风险的担忧的问题,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昨天表示,目前,保险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着一些风险和问题,如资本市场波动风险加大,具体表现为股票投资浮盈流动剧烈;一些投资较为激进的保险公司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的考验。部分举牌上市公司股票的保险公司面临集中度和流动性风险。 陈文辉表示,部分保险公司存在公司治理缺陷和内控不足风险。少数控股股东或内部控制人把保险公司定位为“融资平台”,利用信托计划等各种方式,作为通道为相关企业融资,进行不正当利益输送,凸显出投资管理能力不足;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制度执行难以到位,大股东或董事长凌驾于内控之上。 追访 险企难觅高回报资产 短短5个月之内,相继有安邦、前海、国华、中融人寿等近10家险企参与举牌近30家上市公司,涉及金额超过1300亿,主要涵盖地产、银行、商贸零售等行业。被举牌公司的共同点主要包括:低估值蓝筹、股权分散、有稳定的资本回报率和分红、有良好的现金流,或者是对保险公司有协同的战略意义。 为何险企突然青睐在二级市场“举牌”?有分析人士指出,在连续的降息降准后,货币供应比较宽松,高回报资产难以寻觅,保险机构拓展新的投资标的和投资渠道不多。险资在二级市场举牌可快速发现价值并体现出来。 关注“举牌上市公司股票信息披露”已运行 近一个月来,保监会连续发文规范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12月23日,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准则第3号:举牌上市公司股票》,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必须披露举牌资金来源,若涉及保费资金,还应列明相关账户和产品投资余额、可运用资金余额、平均持有期及现金流情况。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看到,“举牌上市公司股票信息披露”栏目已正式运行,各保险公司信息披露机构管理员须及时完成该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信息披露”栏目的披露用户账号设置以及栏目绑定工作,并在行业协会信息披露系统上自行进行披露。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从已披露的情况看,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并未出现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层正在加大对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保监会还将在“偿二代”框架下,坚持保险资金运用为保险主业服务不动摇,进一步采取提高资本约束、完善比例监管政策等措施,推动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 预测 高现金价值产品新年将受更大资本约束 2016年是保监会偿二代体系实施的首年,在“偿二代”中,反映公司量化风险的资本充足状况的指标变为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因此,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偿付能力充足率的相关规定变为“保险公司销售高现金价值产品的,应保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且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 在偿二代的监管体系下,对于中小险企倚重高现金价值产品将会施加更大的资本约束,但是由于保监会在《关于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对于2013年度高现金价值产品保费收入高于当年末资本金2倍的公司,从2014年1月1日起给予5年的过渡期,因此资本约束要想发挥作用,还要有一段时间。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