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现价格相关系数高达0.99, 投资者结构持续改善 2006年1月6日,白糖期货合约在郑商所挂牌交易。弹指一挥间,10年时间很快过去。随着我国食糖年进口数量翻倍增长,国内缺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当前,国产糖的市场主导地位被削弱,全行业深陷亏损泥潭不能自拔。谁运用了期货市场这个平台和期货市场工具,谁就多了生存下去的一分希望。 如今,郑糖期价已成为国内糖市风向标,期现货糖价相关系数高达0.99,产业链上的实体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和灵活运用期货工具进行产品销售、采购、套保、融资等交易模式已十分成熟,郑糖期市和国内食糖产业在过去10年里同舟共济,取得了双赢。未来,国内食糖产业的发展需要郑糖期市与整个产业进一步融合。 制糖企业的好日子结束了 2006年国内食糖行业可以用“甜蜜的事业”来形容,制糖企业、贸易商等的日子过得很不错,虽然白糖期货合约上市交易,但对食糖行业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很多糖商对这一新生事物不了解、不熟悉,也不想去了解和熟悉。 当时,郑商所和期货中介机构在产区举办了很多次期货知识讲座,也有大量的专业人士无数次深入制糖企业讲解利用期货工具降低经营风险的好处,但仍有不少制糖企业和贸易商不愿意尝试。郑商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郑糖日均成交量仅为12.18万手(单边,下同),日均持仓量仅为5.61万手。 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国内糖价持续多年下跌,导致很多制糖和贸易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制糖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贸易企业也不敢采购和囤积。 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2013/2014榨季国内食糖行业亏损96亿元,2014/2015榨季仍然处于亏损状态。更为重要的是,蔗农收入难以得到保障,不仅甘蔗收购价大幅下跌,并且甘蔗款被大量拖欠,农民种蔗积极性严重受挫,国内食糖供给受到威胁。中国糖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拖欠蔗民甘蔗款50亿元。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在国内糖市供求关系和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实质变化时,由于很多涉糖企业的经营方式没有及时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没有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这让他们陷入了困境,在经营中处于不利地位。 另一方面,郑糖市场规模在不断地扩大,郑糖期价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为国内糖市风向标,其涨跌和国内现货市场供求状况、国际糖市变动趋势、进口糖与走私糖数量的增减、产区蔗农的种植意向以及糖料产量的增减等息息相关,对实体企业在经营上的引导、提供规避市场风险工具等作用越来越明显。 与此同时,以往全国糖市长期缺乏有代表性的主流价格,制糖企业生产与销售食糖、贸易商和用糖企业采购食糖以及如何定价,更没有信息渠道去了解国际糖市情况等市场现象消失。而随着郑糖期货仓单融资等业务的广泛开展以及实体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产品销售、采购等交易模式的成熟等,运用期货工具为企业经营服务已成为趋势,大多数制糖企业和贸易商等开始积极参与郑糖期货交易,并且很多涉糖企业利用郑糖期市这一平台渡过了难关。 据了解,2006—2010年,郑糖交易量与持仓量增减变化虽然较大,但稳步增长的态势一直没有改变,2011年以来,郑糖市场呈现出成交活跃、持仓稳定的运行态势。值得市场关注的是,2015年1—10月,郑糖日均成交量再上一个新台阶,达到72.78万手,较2014年增长82%。2015年11月郑糖日均成交量增长至113.49万手,日均持仓量达到69.24万手。 期现价格相关系数高 2006—2011年,国内期现货糖价明显受到甘蔗生长周期的影响,呈现出“三年涨三年跌”的周期性运行规律。2011年糖价涨至8000元/吨左右以后,国内糖市开始进入新周期,此时进口糖对国内糖市的影响力增强,其凭借价格优势不但抢占了国产糖的市场份额,打压了国内糖价,而且还改变了国内期现货糖价的运行规律。2014年以来,国产糖持续减少的影响显现,进口糖数量被有关部门严格管控,国内市场影响糖价涨跌的因素错综复杂,但最终各种因素的合力在郑糖期市得到充分展示。有关机构的研究显示,2006年以来,国内期现货糖价相关系数高达0.99,这意味着郑糖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发挥良好,郑糖期价成为现货价格的风向标。 令人关注的是,近年来参与郑糖市场的法人客户不断增加,其交易量和持仓量稳中有升,郑糖期市的投资者结构持续得到改善。据记者了解,当前郑糖期市法人客户的成交量和持仓量占比与绝对量逐渐提升,2015年10月,郑糖期市的法人客户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分别为38.02万手和23.61万手,占当月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的33.84%和41.46%。 对于涉糖企业来说,借助期货工具可以使企业经营更加稳健。据业内人士介绍,郑糖期市在帮助涉糖企业控制风险与稳健经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国内年产糖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和年加工原糖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中,有超过90%的企业都在期货市场进行了套保业务操作;在年贸易量超过50万吨的企业中,有80%的企业在期货市场进行了双向套保业务操作。 据记者了解,一些涉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这一工具,有效抵御了糖价下跌的风险,企业承受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也显著增强,经营效益显著改善。例如,中粮屯河、广东广垦糖业等一批能够灵活利用期货市场进行期现结合经营的优秀企业,已被作为郑商所的“示范点基地”企业进行宣传推广。 广东金岭糖业集团董事长林水栖告诉记者,近年来,金岭糖业集团通过郑糖期货市场等新的市场平台对企业经营进行改进和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原料、产品采购、销售、保值、融资等问题,通过套期保值操作等规避了价格持续下跌风险,同时还帮助蔗农解决了种什么、如何种,以及如何对甘蔗定价等涉农问题,为一些甘蔗产区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产品化、标准化等积累了经验。 “近年来,郑糖期货市场发展迅猛,市场影响力日益扩大,制糖企业利用专业水平高、对现货市场十分了解的优势等,完全可以较轻松地在期货市场进行产品销售、库存保值等期现货结合的交易,最大限度地把现货市场的经营风险通过期货市场规避掉。”林水栖说,金岭糖业集团之所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还不断发展壮大——白糖年加工量增长到60万吨,既有原糖加工也有甘蔗压榨生产线,还发展了甘蔗种植基地等,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充分利用郑糖期货市场,通过卖出与买入套保操作等规避了行业系统风险,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此外,记者了解到,随着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业务的开展,制糖企业在传统简单的买入、卖出套期保值业务之外,还可以积极尝试仓单交易、质押、卖断等新业务模式,做到“一鱼多吃”,一次套保,多次利用。但万变不离其宗,目的都是服务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在资金流、库容使用和仓单价值最大化方面,制糖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与仓储单位、风险管理子公司的良好业务关系,不断学习使用期货市场新工具,有效实现经营工具多样化。 利用期市信息对称性进行调控 2015年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强调,要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当前的重点是农产品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 云南中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宇飞表示,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食糖产业和其他农产品一样,面临着“上有天花板,地板节节高”的窘境。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使得业内十分重视食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说:“食糖是全球各国政府的控制性商品,保持一定的自给率,适度进口补充是各国政府的基本国策。目前,我国食糖产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国内生产成本高企,国内产量无法满足国内消费量;另一方面政府拥有大量的储备糖,进口加工产能过剩。如何通过供给侧的结构改革来实现我国食糖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糖业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我国食糖市场的供给侧来看,其组成为国产糖、进口加工糖、国储糖,以及非法走私糖。其中,国产糖和进口加工糖是主要的日常供应源。由于国产糖的生产特征是季产年销,具有强烈的季节特征,而进口加工糖可以常年加工,所以如果有关部门对照当年的平衡表,并按照缺口量控制进口量,且在进口时间上进行精准调控,那么完全可以实现互补的目的。至于国储糖的收放,更容易控制自如。 黄宇飞认为,我国食糖供给侧的结构改革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即以国产糖的供应量为基数,预判当年食糖消费量,缺口由进口加工糖弥补,国储糖作为量的杠杆调节器使用,严打走私糖。与此同时,在当前土地流转存在困难的情况下,还要提倡境外种植甘蔗国内榨糖,大力降低产品成本。 在黄宇飞看来,编制当年的产品平衡表是决定调节的关键所在,更为重要的是,郑糖市场是一个信息对称平台,交易者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判断已经提早对于未来的糖市发展趋势有了比较领先的判读,利用好期货市场的信息对称性和趋势领先性特征进行组合调节是非常有效的利器。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