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现货市场£企业

重点关注农业政策调整对价格的影响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1-05 08:31:59 来源:期货日报网 作者:乔林生

外部经济大环境仍不平静


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9年多以来首次加息。自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奉行的超低零利率政策结束,标志着美国经济完全进入健康增长的新时期。虽然美联储加息的决策完全符合市场主流预期,此前市场对此进行的两年左右时间的炒作也消化了其大部分影响力,但这并不意味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外部经济大环境就此风平浪静。


过去的一年,国内外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在经济增速下滑的状态下,市场对农产品尤其是对大宗农产品的需求是下降的,市场疲态短期内很难恢复,小麦、玉米、大豆及其下游产品价格难有好的表现。不过,突发的经济事件等仍会为农产品期价大幅波动提供题材和机会。美联储决定加息后,商品市场尤其是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并不大,同时阿根廷政府下调大豆出口税率,导致国际大豆价格下跌,但这仅持续了一天时间。


阿根廷是南美的农业大国,大豆、玉米、小麦等大宗农产品在其出口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阿根廷大豆年均产量约为5500万吨,是世界第三大大豆出口国;玉米产量高达2500万吨,约一半用于出口,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和出口国。近两年,阿根廷经济增长乏力,加上政府提高农业出口税、外汇管制、限制出口等措施,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下降,出口商囤积惜售导致出口量锐减。据阿根廷媒体估算,当前农业生产出口部门囤积的往季大豆价值预计在80亿美元。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为经济增长出台各项政策与措施,这会对今后各经济体与全球经济变动趋势产生深远影响,农产品期货市场也会深受这些政策与措施的影响。


从国际市场来看,一是全球经济的复苏不及预期。虽然美国经济恢复较为稳定且进入了加息周期,但世界银行、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仍不看好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因此,美元升值预期进一步强化将令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股市、汇市出现大幅动荡。二是我国、欧洲等仍在不断降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状态存在较大差异,如果这些经济体经济增长呈现长期低水平波动,那么将导致全球贸易流量下降,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能力也将减弱。三是日本、印度等国的经济政策时有调整,这会刺激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


具体到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外部经济环境,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前提下,农产品价格更多的时候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维持低位平稳运行的可能性更大。当前,国内经济仍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传统产业不仅去库存也在去产能。尽管在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稳增长等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会松动,并逐渐走向宽松,但部分市场人士认为,GDP低速增长已经常态化,农产品工业需求减少,货币宽松政策短期内难以见效。


与此同时,从当前的主要进口品种和数量分析,油脂油料价格已经完全由国际市场主导,每年8000万吨的大豆进口量以及飞速增长的豆油、豆粕、油菜籽、菜油、玉米、高粱、大麦等进口量,将使我国对这些农产品的定价权与主动权进一步弱化,我国农产品价格追随国际市场波动的特征也将更加明显。


我国农业政策调整进入高峰期


外部经济环境毕竟不是决定农产品价格涨跌的主要因素,决定农产品价格长期走势的内因仍是市场供求关系。2015年由于需求下降和供给过剩,全球农产品期现价格均出现了持续下滑,很多农产品期价腰斩后再度大幅下跌。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市场存在的“三高”现象即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尤其值得关注。今后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农业政策如何调整都将对农产品价格形成较大影响。


期货日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2015年我国粮食总量达到了62143.5万吨,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增长幅度为2.4%,实现了连续第12年增长。从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的原因分析,主要是播种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所致。2015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0010.7万亩,比2014年增加926.9万亩,增长幅度为0.5%;全国粮食平均产量为365.5公斤/亩,比2014年增加6.5公斤/亩,提高1.8%。粮食不断增产最终导致国内粮食主产区库存居高不下,如黑龙江中央事权粮食库存已突破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


在进行市场采访中记者发现,2015年国际市场大豆、玉米、食糖、棉花等主要农产品期现价格都受到了供给过剩的打压,大豆等农产品期价重挫。更引人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导致我国农产品进口数量庞大,这一方面加剧了我国农产品销售的难度,增加了市场供给,加大了库存量,冲击了农产品价格;另一方面使得国内农业产业发展困难,从而引起有关部门对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视。我国针对农业方面的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这将引起农产品期货市场参与机构的变化。


当前,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与国际市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大量进口低价农产品的现状不好改变,国际市场对国内农产品的影响依然较大,国内农业政策调整进入高峰期。从最新出台的很多农业政策来看,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种植结构、价格形成机制等均在频繁调整。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一些政策,如要实行轮作休耕的试点,实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这实际上发出了适当调整粮食产量的信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进口大麦、高粱、DDGS、木薯等以替代玉米,使得国内玉米的销售受到冲击,出现滞销积压,这是我国粮食市场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对我国政府和农民而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采取何种措施调节国内的粮食价格,以抑制玉米替代品进口的任意增长。


2014年,我国启动了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2015年,有关部门在总结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同时调整了玉米等非口粮农产品的市场政策。从2015年新产玉米上市起,有关部门仍在东北地区实施临时收购政策,大幅下调了玉米收购价,一度引起国内期现货玉米价格“断崖式”下跌,并触动了农民的种粮收益等问题。此外,自2015年新产油菜籽上市开始,有关部门决定基本取消油菜籽的临储收购,产区油菜籽收购价与2014年上市时的价格相比下跌近2000元/吨,政策调整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由此可见。


农产品价格的金融属性需要重视


全球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农产品价格的金融属性表现得非常强烈,大量资金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推高了农产品价格,并让价格与价值发生了较大背离。目前,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全球农产品价格很大程度上由自身的供求关系所决定,但资金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农产品价格的金融属性并没有消失,只是表现得更为低调而已。


过去的一年,由于资金紧张,很多农产品产业链上的企业生存困难,农产品价格表面上来看是需求不足造成的,实现上是资金供给不足导致的。值得市场关注的是,期货日报记者在与很多投资机构沟通时了解到,2015年很多投资机构把农产品当成了宏观对冲对象,他们一方面大量投资股市等市场,另一方面大量在农产品期货市场抛空,农产品期货市场存在很强的“打产能、打暴利”新现象。因此,对资本市场来说,2016年仍将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份,诸如美联储加息、我国降息与降准的事件会有很多,农产品价格的金融属性可能会表现得强一些。


农产品期货市场将得以长远发展


随着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上市品种的产业化和系统化,参与的涉农企业越来越多,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引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与支持,估计2016年农产品期货市场会更加活跃。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重点指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这与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长远发展关系很大,为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意见》赋予了农产品期货市场新的内容和使命,在加快推进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服务空间很广阔。


为了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而这又需要政府和各行业的管理部门简政放权,市场的事情让市场去解决。目前,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已经取消了“不允许国有企业等参与期货交易的行规”,一些部门开始鼓励粮食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经营风险,更多的农产品产业链上的企业愿意使用期货工具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在农业产业客户参与期货交易比较积极的情况下,农产品期货市场容量会得到扩大,市场形成的价格更具有代表性,对国内农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性也更强,灵活的农产品市场机制将会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已经上市的油菜籽、菜油、菜粕、大豆、豆油、豆粕、玉米、玉米淀粉等粮食及其加工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品种产业链上的生产、流通、贸易企业均已大规模地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并有效地利用期货工具为企业经营提供了风险控制保证。


目前,在食糖、棉花、小麦等农产品期货市场上,很多大中型农业企业的表现都很活跃。随着农业生产领域新型合作组织的出现,农产品期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将更加扎实。未来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产品体系会更加完善,交易规模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市场投资机会也会增加很多。


责任编辑:韩奕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