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注定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天是1月1日正式实施熔断机制后的首个交易日,也是2016年第一个交易日。作为熔断机制的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开盘仅小幅下跌,但随后跌幅不断扩大,于13时12分触发5%第一档熔断阈值。在经历了15分钟的“冷却”后,市场悲观情绪并未明显好转,复盘后跌幅不断扩大甚至有加速下跌的趋势。13时32分触及7%这一档熔断阈值,沪深两市所有股票及相关品种暂停交易直至收盘。当日共有2505只股票下跌,其中约1340只非ST个股跌停,两市仅41只个股收涨。 熔断机制发端于美国,从1988年推出到1997年10月27日首次熔断,其间花了9年。而A股在推出熔断首日,即两次触碰熔断阈值引发停市,被网友戏称“发达国家花了10年才测试成功的东西,中国2个半小时就搞定。”为何股市没有迎来开门红,而是如此幅度的下跌呢?笔者认为,这与基金净值排名压力缓解导致减仓、汇率贬值引发资本外流的担忧、供给侧改革强调货币政策不会大放水、提前消化股市解禁压力等相关。 首先,年初基金净值排名压力减弱,部分基金减仓。对于公募基金经理而言,其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对排名,从而确立自己在行业的地位。14年7月份在改革预期提振下,A股迎来了一轮大牛市,但在15年6月中旬,A股经历了深度调整。与2007年牛市不同的是,本轮牛市并非基本面改善企业盈利出现改观,而是资金面充裕推升金融资产价格。在经历了深度调整后,市场整体风险情绪回落,疯牛行情不再。下半年市场出现了结构性行情,与资金面改善、监管层加强制度建设等相关,但同样离不开基金净值排名这一锦标赛制度。尽管部分基金经理对股市走势持谨慎态度,但若其不参与,可能错失行情,因此各基金都持有较高的仓位。但随着年初排名压力的缓解,基金公司出现一定减仓的激励,从而对股市形成了不利冲击。 其次,近期人民币离岸与在岸汇率均出现大幅贬值,引发市场对资本流出的担忧。中国曾是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双顺差国,但随着国内缺乏高收益资产、中国降息而美国加息导致中美利差收窄、汇率波动加剧持有人民币资产承兑风险加大等因素,资本外流在加剧。尽管目前经常账户顺差处于历史高位,但主要是因为进口降幅明显快于出口降幅,出现衰退式宽松所致。在外需未明显改善的背景下,当前经常账户高顺差不可持续。而美国经济基本面向好支撑美元走强,持有人民币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在下降,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的状态短期难以逆转。人民币缺乏持续强势的基础,而NDF也显示市场预期人民币汇率将进一步走弱。资本外流使得流动性边际恶化,对于一轮由资金驱动的牛市而言,股指承压。 再次,近期货币市场资金紧张,而降准的缺席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资金面是影响短端利率的重要因素,近期短端利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显示缺少降准对资本外流的对冲,市场资金面趋于紧张。以1月4日银行间市场最重要的两个短端利率为例,R001利率上升12个bp至2.01%,而R007上升达25个bp至2.50%。市场曾传言15年底央行将降准对冲,但货币宽松未如期兑现,主要由两个方面因素导致:一是15年M2增速大幅高于预期增速,央行延迟降准避免过度放水嫌疑;二是近期高层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从1月4日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关于供给侧改革的解读看,本届政府已下定决心要落实供给侧改革的举措,其中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绝不随便放水。目前,央行已连续两个月未全面宽松,市场对货币政策着力点转向的隐忧在积聚,因而对市场波动的反应也在加剧。 最后,股市大规模解禁即将来临,A股提前消化不利冲击。15年6月中下旬,A股迎来了一轮深度调整。监管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加快养老金入市步伐、财政部发文推行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证监会加强证券期货投资者交易基地建设、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加快IPO注册制改革等。2015年7月8日,证监会发布18号文,要求在6个月内,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不得减持。而1月8日为解禁日,近期也有相关公司发布公告称大股东计划在1月开始实施减持计划,届时将带来一定卖盘压力。对于理性的投资者而言,其最优策略是在解禁大限来临前卖出股票,以缓解大规模卖盘时持股所面临的压力。因此尽管距解禁仍有时日,但股市已开始消化不利冲击。 今日大跌意味着前期慢牛行情的结束吗?笔者持否定态度。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上关于供给侧改革的解读,平实的语言中彰显了高层改革的决心与勇气,中国经济要经历阵痛才能凤凰涅槃。对于传统周期性行业而言,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市场化方式去产能,工业品价格有望止跌企稳,利润的边际改善有望提升行业估值。而对于新兴行业而言,僵尸企业的倒闭将释放其所占用的信贷资源、土地资源与原材料资源,从而降低了新兴行业的成本,在分母端驱动市场行情。在强改革决心推动下,A股有望迎来结构性行情。而上世纪90年代末韩国“大破大立”,期间股市经历了一波大牛市,为我们提供了信心与希望。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