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一个交易日,大盘以5%和7%的二次触发熔断机制而停盘,这是中国股市启用熔断机制新规之后第一个交易日,可以说给熔断机制来了一次完整的实盘“公测”。实际上“熔断机制”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它是一种在市场出现过分恐慌的情况下,用暂停交易的方式来消化情绪、查找原因、出策应对、披露信息等,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式的暂停交易“按钮”。 目前看“熔断机制”在中国有点“水土不服”,原因在于,我们仅仅把它当成了一个“按钮”,而不是一套动态的降低风险的机制来看待。另外,中国股市的熔断机制是在个股涨跌停限制,以及T+1的前提下运行的,熔断机制实际上进一步提升了“制度成本”,而并没有起到任何保护投资者的作用。在第一次触发熔断机制后,市场已经是千股跌停,对于这些股票来说,已不再需要熔断机制保护,而第二次触发熔断机制导致的暂停交易,反而让整个市场不能继续交易,加剧了恐慌,造成了“二次伤害”。 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每一次“制度”的变化,在增大交易成本的同时,也在制造更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会助长市场的贪婪和恐惧,让以散户为主导的中国股市更加情绪化。这就使得一个本应该稳定情绪的“熔断机制”,反而变成了情绪的催化剂。 但仅本次下跌而言,“熔断机制”是“偶遇”的小插曲,只能说明“熔断机制”在保护大多数投资者,以及防范整个市场风险的作用非常有限。比熔断机制更重要的,应该是寻找此次股市下跌的原因。目前看,中国经济整体风险并不大,但诸多企业面临很大的问题,中国企业的负债率高达11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是90%。负债率直接关系到中国企业应对风险和能否保持创新的能力。在美元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全球融资成本在上升,而中国经济增长和各类经济数据目前还处在探底阶段,致使全球资金的流动不再倾向于中国,一些专业的投资机构很难持续买入A股。 其次,美国采取的诸多紧缩货币政策开始进入实质性影响阶段。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周四),美联储对109个交易对手方开展逆回购,回笼了4745.9亿美元的资金,比2014年二季度末创下的前纪录高出1/3还多,美联储甚至为拉抬利率逆回购操作不设上限。2016年第一个交易日,日元、欧元、人民币等对美元一开盘即出现大幅波动。与A股同时下跌的还有日本和香港等亚洲重要股市,日经指数在开盘后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下跌了接近2%。美联储的紧缩给全球股票、外汇、债券等市场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这其中就包括A股和人民币。 再者,中国股市目前还面临注册制,以及1月8日解禁潮(2015年7月8日,证监会为了维护市场稳定,对持股5%以上的股东和高管实施了“减持禁令”,禁令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的问题,这是诸多“散户”最直接的悲观理由,加剧了二级市场的观望和抛售情绪。 既然A股是政策市和资金市,机会当然还是有的,如果市场过于悲观,政策层面“禁售”会不会延续?会不会出台新的救市政策?另外,由于银行存款利率的下滑,诸多定期存款已经开始变为活期存款,M2的增速从半年前的4.3%已增加至15.7%,总量增加了超过3万亿,而这部分资金对于目前整体市场来说,需要找到投资的标的,如果股市能够通过改革获得更多投资者的信任,或许由低利率制造的“水牛”还是可以出现的。 对于近期行情走势,我更担心的是,由于“熔断机制”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里,盘内一旦出现触发第一次熔断机制,紧接着触发第二次暂停交易的可能性超过80%,将放大流动性风险,历史刚过去不到半年,但有可能重演。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