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5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油价暴跌也会给中国带来风险?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1-15 17:36:40 来源:华尔街见闻

 近期美油、布油相继创下十二年新低,甚至跌破30美元的整数关口。作为原油净进口国,中国在受益低油价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风险。


  首先,尽管通常不会被当作产油国,但实际上中国的原油产量非常大。英国石油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日原油产量达到了420万桶,与加拿大的日产量相当,接近尼日利亚日产量240万桶/的两倍。


  战略原油储备的估值损失是又一个风险。这些原油的价值是按市场价格衡量的(mark-to-market)。尽管公众并不知情目前中国究竟储备了多少原油,不过据英国《金融时报》此前的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11月曾表示,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在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储备原油1243万吨,相当于大约9100万桶。这其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的原油储备是在油价还是80-100美元/桶时建立的。


  现在,这一数据恐怕更高了,当然“建仓成本”也下降了。据路透社测算,2015年头11个月,中国抓住机会增加了1.47亿桶原油储备。尼日利亚《商业日报》上月16日报道称,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年中,趁油价下跌,中国以超过预期的速度增加原油库存,战略原油储备已经翻番,超过1.9亿桶(约2610万吨)。


  中国海关的数据也显示,自国际油价2014年下半年开始大跌以来,国内在加速进口原油。油价在去年3月低至阶段性低位后,中国次月的原油进口数据超过了美国。去年11-12月油价加速暴跌后,中国12月原油进口环比猛增21.41%。


  从全年进口数据来看,在2014年原油进口增长9.3%的基础上,2015年中国进口原油3.355亿吨,日进口量提高8.8%,达到671万桶,也创下新纪录。


  设置油价下限


  同时,低油价对国内能源行业和能源格局也有负作用,英国金融时报的Izabella Kaminska指出。为此,本周三,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设置调控上下限,下限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际市场油价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再降低。


  对于设置下限,发改委解释称,油价过低会导致国内原油产能萎缩、削弱我国石油自给能力,使我国已达60%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快速并大幅上升,不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另外,过低的油价也不利于资源节约使用和治理空气污染,也不利于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发展。


  至于下限为什么设置在40美元,发改委表示,这是综合考虑国内原油开采成本、国际市场油价长期走势,以及我国能源政策等因素确定的。据相关机构统 计,国际主要石油企业的平均原油生产成本在每桶40美元左右,而我国生产成本更高。生产成本是决定国际油价长期走势的主要因素。虽然目前国际市场油价低于 每桶40美元,甚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长期低于40美元的可能性较小。


  进口多,出口更多?


  国内限价的政策可能把成品油消费压力转向海外。


  英国金融时报的Kaminska表示,有部分观察家认为,尽管这意味着只要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成品油的价格就不会再遭下调,但是这并不能保证中国的内需会充分地增长来消化这些成品油。而如果国内无法消化这些产品,那么国际市场可能会充斥着中国的成品油。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司尔亚司数据公司CEIC的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全年柴油等成品油的出口可能超过了进口,为1994年来首次。这抢断了印尼和韩国等国炼油厂的需求,印尼和韩国炼油厂的原油消耗将减少。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 面对本地需求疲软、本地产能过剩的情形,中国炼油厂正在转向海外。首先是那些已扩大产能的中国主要国有石油公司。这些公司放缓了产能扩大速度,但现在,中 国政府开始允许规模较小的民营“茶壶”炼油厂自主进口原油。国际能源署表示,这些炼油厂开工率突然高达80%,此前则仅为30%。


  花旗集团分析师Ivan Szpakowski指出,这些炼油厂也被赋予出口配额,至少从2016年的情况来看,这一数字相当可观。这可能意味着2016年中国将出口更多成品油。 现在,中国不仅因自身需求减少削弱了石油市场,还在抢非中资油企的市场,令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


  还好,对于竞争对手来说,一件比较可以确定事情是,国内原油生产成本不会低于每桶40美元。如彭博报道:“在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的背景下,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们还不能运营和参与国际竞争,”投行Jefferies驻香港的亚洲油气股票研究主管 Laban Yu表示。“从能源安全角度来看,发改委设置油价下限是有道理的。”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