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5年国内GDP数据出炉。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GDP增速6.9%,其中,去年一至四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比增速分别为7.0%、7.0%、6.9%以及6.8%。对此,随着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出炉,实际上也意味着这一份“成绩单”已经创出了自1990年以来的新低纪录。 通过这一份“成绩单”,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依旧不减,且从最近两年的GDP增速情况来看,却已经出现连续两年不达标,即不符合当时国家初期设置的预期目标水平现状。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料未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减,但却从某种程度上分析,未来我国的货币政策或将有所放松,以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目标,甚至不排除在春节之前存在降准的需求。 GDP增速创下25年新低,本来属于一个利空事件。然而,纵观今年1月19日的股市表现,A股并未因经济数据创新低,而承受较大的调整压力。相反,回顾当天的股市行情,却基本呈现出震荡上行的格局,且终以中长阳线报收,并再度重返3000点整数关口之上。 事实上,回顾过去十年的数据,GDP增速与A股之间的联动性并不明显。不过,在GDP增速创出25年新低之际,实际上也意味着A股价值中枢有所下移,而股市提前于经济有所反映,这也是一种真实的写照。然而,对于当前GDP数据落地而引发股市上涨的现象,亦有一种解释,即利空落地,反而成为了利好,进而刺激当天股市的上涨。 其实,进入2016年以来,A股市场就走出了非理性的下跌行情。其中,以上证指数为例,年内累计最大跌幅超过18%,创出了近年来1月份最大的单月跌幅。 然而,对于近期股市的非理性下跌根源,本质上还是离不开这几点因素,分别为去泡沫化、去杠杆化以及去散户化。与此同时,年初熔断政策的匆匆落幕,也对股市构成了或多或少地影响,给市场的投资信心构成了沉重的冲击。 其中,始于今年1月1日推行的熔断政策,其本意在于给不理性的市场创造一段“冷静期”,并试图起到稳定市场的目的。然而,事与愿违,熔断政策并未给予股市带来稳定的预期,反而还成为了股市下跌的助推器。于是,在其运行不到一周时间内,熔断政策就被紧急叫停,但其对股市投资信心的冲击力却是具有致命性的。 与此同时,对于近期股市暴跌的原因,还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剧有关。受此影响,引发了股市价值中枢下降的风险,进而加速了期间股市下行的压力。除此以外,近一段时期人民币波动风波,却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助跌了A股市场的走势。 不过,随着近期央行决定对境外金融机构内存放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之后,立马掀起了人民币汇率保卫之战,而这一举动却减缓了人民币进一步加速贬值的风险,其前期市场的恐慌效应也得到了暂时性的控制,间接助力于近期的股市回暖。 但是,经过了长达半个月以上的非理性下跌之后,市场中的一些数据也开始得到了改善,且具备一些底部的特征。 其中,以两融数据为例,经历了最近半个月的持续下滑之后,目前沪深两市两融余额跌破了万亿关口,而目前距离历史最高2.27万亿的空间也越来越远了。“成也资金,败也资金”,在以存量资金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下,两融规模的增速变动实际上也暗示着市场资金的实时动向,而目前两融资金的持续滑落,并跌至年内的新低水平,或诱发着两融余额的企稳预期。 再者,以两市破净股数量为例,截至今年1月18日收盘,两市破净股数量增加至38家,且破净重灾区基本集中于银行、钢铁、煤炭等板块。面对这一破净股数量水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15年2850点时两市破净股数量仅有26家。此外,在市场极度低迷的状态下,即08年低点时破净股数量达到214家,而13年低点时破净股数量达到161家。不过,随着破净股数量的持续增加,却从某种程度上暗示着市场短期杀跌任务暂时完成。 笔者认为,对于时下的A股市场而言,市场估值、市场政策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核心还是在于市场人心的稳定性。换言之,如果市场人心不稳,则即使市场的价值如何物廉价美,都很难引发市场产生新一轮的上涨行情。 当前,守住3000点的意义非常重要,这也是部分神秘资金频频出手的根本所在。 究其原因,如果市场在3000点下方停留的时间越长,或者是往下下行的空间越大,则意味着融资盘、配资盘,抑或是股票质押盘的踩踏风险就会继续增加。 或许,对于市场来说,现阶段股票质押风险仍然处于风险可控的状态之中,且当股票触及警戒线之际,相关券商机构亦可要求大股东提前作出补充质押等手段来降低其股票的质押平仓风险。甚至,对于更多更有经验的券商机构而言,它们更可能会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以防止后续的平仓风险发生。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却会存在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在股市持续非理性下跌的状态之下,并非任何机构、任何人可以把控的,而期间危机处理的难度也会愈发增加。由此一来,如果市场在3000点之下,杀跌的动能越充足,则意味着市场潜在的风险也是相当巨大的。 由此可见,在必要的时刻,神秘资金的出手就显得颇为关键了。而此时此刻,神秘资金的出手,其本质意图还是在于降低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并间接起到提振市场投资人心的目的。 但是,对于大病初愈的A股来说,现阶段确实不能够再让其承受太多的负担了。就目前而言,笔者认为,提振市场投资信心才是关键,只要市场人心提振起来,A股市场才能够激发出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