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市资讯

官媒接连发声:做空中国者终将败于市场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1-25 15:32:48 来源:华尔街见闻

近日,随着2015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公布,国际上“看空中国”甚至宣称“做空中国”的声音开始变大。一些国际投机者称,“中国经济硬着陆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并表示将继续做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亚洲国家货币。


专家指出,尽管在市场经济下的做空机制有助于抑制泡沫并实现均衡价格,但仅凭转型期出现阵痛便做空中国显然并不是明智的判断。对思维观念没有与时俱进的投机者来说,轻易在中国经济新旧动力加速转换的过渡期做空,最终难免被市场所淘汰。


观基础: 家底厚实今非昔比


在生态学中,有一个名叫“抵抗力稳定性”的概念。大意是说,如果一片土地上的植被种类越多、数量越大、食物链越牢固,这一生态系统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也就越强。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经济体所包含的产业门类越多、体量越大、产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越稳定,那么外部冲击对该经济体的影响也就越小。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显然已经成长为蓊郁的热带雨林。据了解,1998年时的中国大陆,GDP仅为84883.7亿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68万亿元,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仅6.64万公里;而到2015年,上述指标则已分别大幅增长至676708亿元、24.59万亿元和12.1万公里,全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更是超过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多种重要产品产量和保有量居于世界第一,很多衡量经济的“硬指标”早已今非昔比。


“从存量上看,如今中国大陆拥有13.7亿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1%,居民可支配财产规模和政府的财力更是达到了每年GDP的好几倍,社会零售品消费市场亦极其庞大……可以说,当前中国的经济状况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时遭遇做空的东南亚国家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想成功做空中国无疑是可笑的。”张立群说。


看问题:动力转换瑕不掩瑜


俗话说:“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诚然,中国经济在短期存在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高企、经济增速不断下降等诸多“下蹲”动作,但如果据此判断中国经济将走“下坡路”,甚至认为可以借此做空相关资产牟利,则未免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其表不见其里之嫌。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但质量和结构上的亮点却空前增多。例如,去年全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4.1个百分点;又比如,单位GDP的能耗去年下降5.6%、2015年登记注册的企业平均每天增长1.2万户……


“一方面,在政策托底基本民生的思路下,中国人的就业、收入较为稳定,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已达66.4%,可以说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已经建立;另一方面,我国的投资还有不少潜力和需求,包括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城市内部的地下轨道及管廊建设、‘一带一路’所带动衍生的电力、水利、交通投资需求等等。因此,转型时期的下行压力并不等于中国经济就会‘硬着陆’。”张立群指出,在“深改红利”的助推下,中国经济从长期来看亦有望加速迎来新旧动力转换的平衡点。


说预期:客观理性才是正途


长期做空不可行,短期做空又如何?专家表示,任何一种资产的市场价格都是由所有参与者的行为共同决定,而不会仅仅取决于做空者单方面的意愿,如果大多数世界精英看待中国时都是理性的,那么做空者即使在短期使出“浑身解数”,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收益。


事实上,对中国持理性态度的大有人在。管理着420亿美元资金的希瑟·阿诺德表示,随着中国逐渐转向以服务业为导向的经济,经济增长减速是一个很正常的过渡,担心人民币走软并引发其他货币竞争性贬值显然属于多虑;德国西门子公司首席技术官西格弗里德·鲁思沃则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尽管当前遇到一些“逆风”因素,却仍然拥有光明的市场前景,对西门子而言,中国市场的增速仍十分可观。


“其实,类似‘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论调在每年年初都会喧嚣一阵,这背后反映的是海外一些人对中国经济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张立群说,随着中国各项改革措施逐步落实,“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态势将更加清晰,通过做空中国资产牟利的空间必将十分有限。


责任编辑:陈智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