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票专家

朱振鑫:维多利亚港回击空头的四种武器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1-26 09:11:41 来源:民生证券 作者:朱振鑫

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从2013年QE缩减,到2014年QE退出,再到2015年美联储启动加息,在全球流动性潮水加速退去的三年中,一个又一个裸泳的新兴经济体露出了马脚。但有一个经济体却一直在暴风雨中享受着不和谐的宁静,它就是香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因为香港身强体壮,而是因为它前面站着中国这个全球最稳定的经济体为它遮风避雨。但现在呢?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导致人民币汇率加速重估,藏在维多利亚港的秘密也逐步暴露出来:其实,这里不是避风港,而是一个天生不安的风雨之地。


97年亚洲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三个教训:第一,资本开放很危险。第二,外债高筑很危险。第三,固定汇率最危险。所以在那之后,亚洲新兴经济体普遍调整了自己的对外策略,一是加强资本管制,二是降低外债水平,三是基本全部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只有在大陆庇护下躲过一劫的香港一意孤行,继续扩大资本开放,继续吸引外资,继续维持联系汇率制。当大陆经济向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时候,这种选择没有问题,但当大陆经济下行,人民币贬值预期愈演愈烈的时候,香港不仅会与大陆共患难,甚至在人民币被干预的时候会被当作做空人民币的出气筒(一个香港的朋友称之为proxy)。而对比97年和现在香港的基本面,资本流出的压力绝不亚于当年,近期的动荡才只是开始。


一,资产价格修正的压力更大,尤其是房地产。在全球零利率和QE的推动下,国际资本在过去几年大量流入香港。根据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的估计,规模大概有13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45%,外汇储备的36%,这导致香港房价持续上涨。港岛A类私人住宅的平均售价由1998年的42663港元/平方米上涨到现在的139997港元/平方米,涨幅达到3倍,与香港人均GDP的比值也从21%上升到45%;房地产市场指数(中原城市领先指数)由1998年的55.32上涨到现在的137.07,上涨了2.5倍左右。横向来看,香港已经成为全球房价最昂贵的城市之一。根据瑞银的估算,香港的房价收入比在21左右,是全球最高的,其他城市大部分在5-10之间。香港的房价租金比也超过30,仅次于苏黎世和温哥华。综合评定,瑞银认为香港房价是仅次于伦敦的全球第二大泡沫。


二、经济基本面明显弱于97年,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上升,贸易顺差变逆差。从经济增长看,受累于内地经济增长放缓、香港占中事件、美元加息以及全球经济疲软需求低迷等冲击,香港过去十几年经济增长所依赖的大陆游客、低利率环境和贸易都在恶化。自2012年起,香港GDP增长率保持在2-3%之间,2015年前三季度(2.53%)的GDP同比增长仅为1997年(5.1%)的一半。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看,2015年(3.28%)失业率高于1997年(2.23%),2015年(3%)CPI同比低于1997年(5.8%),处于可控范围。


从国际收支看,从2011年开始,香港商品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同时服务顺差逐步扩大,国际收支结构发生变化。经常项目差额从2008年持续收窄,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从2008年的13%降至2015年前三季度的3%,处于低位,但仍优于1997年(经常项目/GDP为-4.76%)。


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香港与内地间的贸易额占总贸易额从1997年的36%上升至2015的51%,香港贸易对内地的依赖加深。然而由于香港占中事件和内地经济放缓的负面影响,2015年1-11月(-1.26%)香港与内地的贸易额同比增长由正转负(2014年为1.92%),远低于1997年(6.32%);香港与所有地区的总贸易额同比增长也由正转负(由2014年的3.59%转为2015年1-11月的-3.05%),而1997年为4.69%。


后手可畏:风雨中抱紧美元


毫无疑问,维多利亚港的风雨才刚刚开始,但这并不意味着香港最终会放弃联系汇率制,相反,香港有充分的后手在风雨中继续抱紧美元。


香港金管局有强烈的维护联系汇率制的意愿,除了盯住美元,他们别无选择。开放是香港的立足之本,为了降低贸易及投资的汇率风险,维护“国际金融中心”及“转口贸易及航运中心”的地位,与主要结算与储备货币——美元的挂钩是十分必要的。退一步说,如果港币与美元脱钩,那么只能选择自由浮动或盯住其他货币,在目前美元还是绝对霸权货币、人民币尚未完全自由兑换、其他货币竞相贬值的情况下,香港根本没有合适的选择。从国际经验来看,阿根廷等国在放弃货币局制度后,换来的不是稳定而是更大的动荡。香港实行联汇制30多年以来,经历了1987年股灾、中英间的一系列摩擦、 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7年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经济政治风暴的考验,1:7.8还没有输过。这次也一样,香港金管局捍卫联系汇率制的立场从未动摇。


联系汇率制经过数次考验之后,自我稳定能力更强了。


联系汇率制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张港币(基础货币)发行的背后,都有等值美元储备作担保,当港币出现升值(强方)或贬值压力(弱方)时,金管局可以通过抛售和买入港币来维持汇率的稳定(如上图所示)。1998年金融危机后,香港政府及金管局出台了一系列维持与改进联系汇率制的政策,其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分别是1998年和2005年的两次改革。9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管局推出了稳固货币制度的七项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提供总结余的弱方兑换保证。相应地,2005年金管局又推出了强方兑换保证,此时兑换范围将保持在7.75~7.85之间。一系列措施增强了金管局调控市场的能力,并且提供了美元、港元兑换保障,为市场注入了信心,使联系汇率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些措施改善了货币发行局制度,引入了汇率套利自行调节机制,规范了市场的运作秩序。


房地产市场有安全垫,会下跌,但不会崩溃。尽管目前楼市略有疲软之势,但是香港政府手中仍然有牌可出。第一,香港楼市的首付比例大概在50%左右,一旦楼市下跌,香港政府可将首付比例下调至30%甚至20%,以刺激楼市需求;第二,目前香港市场上的住房供给相对紧缺,如280平方米以上的豪宅全香港目前只有3000套左右,稀缺性足够。一旦房产价格下跌,市场上将出现有价无量的现象。近日,香港政府明确表示短期内不放宽购房条件,这也能反映香港政府并不是特别担心楼市泡沫化问题,港府有足够的政策空间来应对楼市问题。


香港有绝对的干预能力维护联系汇率制,外储相对水平全球最高。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大多提升了外汇储备,香港做的尤其突出。从绝对数值来看,外汇储备从97年的960亿美元增长了2.7倍达到了目前的3588亿美元;从相对比例来看,香港的外储/GDP比例(123%)已经基本达到全球最高之列,甚至高于新加坡(80%)这样的小型经济体,也高于沙特(88%)这样的外储土豪。按照这个比例来算,相当于中国有超过1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即便是压力最大的98年,香港的外汇储备也只消耗了不到15%的外汇储备,现在这些外汇储备是肯定够用了。


香港回击空头的四种方法


香港积累了打击做空势力的充分经验。1997年打击空头积累了保卫汇率的作战经验,近期一些应对措施其实可以清晰看出当年的一些措施的影子,比如抽紧银行资金提升做空成本等。如果做空大军再次来袭,香港有很多防守和回击的方法:


第一种是增加空头做空成本。压缩港币供给,提高利率,加收罚款,增加做空成本。在拆息较高时,香港的商业银行在缺少结算资金的情况下,可以在结算日通过流动资金调节机制(LiquidityAdjustment Facility)向作为最后贷款人的金管局借入隔夜港元资金。当时,投机性基金用LAF在银行间以低成本借港币做空港币,LAF成为空头做空港币的低成本来源。1997年10月23-24号,金管局对重复使用LAF借港币的商业银行加收高额罚息,力度达到借款额的10倍。这种通过压缩港币供给并设置罚款的方式,使银行间市场利率立刻提高,空头的成本大幅上升。政府同时运用行政手段向托管股票的商业银行和中央结算所施压,督促其严格执行规定,以降低空头的结算便利,令空头回补港元成本增加。


第二种是依靠大陆做援军。在香港抵御金融风暴的整个过程中,中央政府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府的护盘行动,同时坚决维持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承诺不贬值,减轻了香港维持联系汇率的压力,成为香港战胜金融风暴袭击的坚强后盾,也在情绪上起到了震慑作用。


第三种是直接干预汇市,爆仓空头。1998年8月,以国际空头索罗斯领导下的量子基金为首,多家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同时向香港汇市、股市和期货市场大举进攻。8月7日,金管局入市。首先在外汇市场上以财政储备买进空头港元沽盘,当日即吸纳近500亿港元,同时将购入的港元重新存入香港银行,压低利率,7日收盘,汇率稳定在7.75,香港政府初战得胜。


第四种是直接买入成分股,入场托市。1998年8月14日开始,香港政府动用外汇基金入市干预,买入股票及期指合约托市,并会同香港的中银、获多利、和升等多家券商,大举买入恒指蓝筹成分股,力托恒生指数,截至8月28日(8月恒生期货指数结算日),政府一共耗资1180亿港元入市托盘,将恒生指数由6600点推至7829点,港股790亿港元的日成交量创新高,国际空头亏损离场。

责任编辑:陈智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