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风禾资产首席执行官王黎 杭州市西湖区学院路77号,这个颇具人文气息的地址,就是风禾资产所在地,附近坐落着科技大厦、研究所,也林立着浙江大学等杭州知名高校。用风禾资产首席执行官王黎的话来说,之所以选择该地,一是文化氛围好,二是方便面试高校学生参与。 这是王黎回国后的第二次创业,忍痛告别创建的第一家公司数月后,王黎选择重新出发。近日,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专访时王黎说,自己并不害怕重新来过,经历过回国之初那段艰苦的创业时光,二次创业的他更加轻车熟路。四年的国内投资经验,拿着每年20%收益的成绩单,王黎对新公司充满信心。“我希望能做成国内最顶尖、综合型的量化投资私募团队,能够长期稳定持续发展下去。”王黎说。 A 美国留学期间喜欢上金融 一身休闲装,搭配一副样式并不时髦的眼镜,外表看起来也不引人注意的王黎,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高中时期他就获得过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奖,大学被保送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如果这些还不足以称他为学霸,那么王黎在美国留学期间获得一个博士、四个硕士学位,而且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15篇学术论文就不得不令人称赞了。“我只是刚好喜欢上某样东西,然后专注进去了。”王黎说。 当期货日报记者希望王黎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性格时,王黎如是说:“我做事非常专一,喜欢做的事情一定要百分之百投入其中。比如,我刚到清华大学时对自己的专业计算机科学并不感兴趣,反而对篮球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天就把全部时间泡在篮球场钻研球技,最后成绩在班里一直垫底,但我自己却不以为意。后来终于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我就成天泡在图书馆、机房专心学习,毕业前获得了去美国深造的机会。在我出国读书后,我又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术研究方面,当时在学术界还算小有成绩。” 据王黎回忆,他初到美国便遇上了金融市场大动荡,而那时的他除了上课、写文章外,最大的乐趣就是炒股票。“也许是深受其害或其他原因,当时我特别想弄明白,为什么之前好端端的市场说垮就垮掉了呢?”带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王黎在攻读计算机专业的同时,还学习了很多金融方面的知识,又在研究中做了很多量化方面的分析。 也许是那些金融市场流动的数字和不断跳动的价格,对王黎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即使是上课我也会拿着电脑,抽空看看当天的股票行情。”在发现对金融的兴趣后,毕业后的王黎,除了获得管理学博士外,还分别获得统计学、金融工程学、工业工程及运筹学、计算机硕士学位。 B 放弃高校任教转身踏入华尔街 实际上,在美国攻读博士期间,王黎在国际期刊上共发表15篇学术论文,涵盖管理运筹学、统计学和计算机三个领域,并获得美国犹他大学商学院管理系聘书(终身教授计划)。依靠这些成就,王黎可以在美国高校任教,并于不久后顺理成章地拿到美国绿卡,继续过舒适、安稳的高校生活。 不过,在周围教授、朋友都非常看好王黎,认为他学术生涯才刚起步时,王黎却果断做了人生第一个决定:放弃安稳的美国商学院教授生活,转身踏进华尔街,加入了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美国贝莱德集团(下称贝莱德,原为巴克莱全球投资),做一名股票量化基金经理。对于刚毕业且在美国还没有稳定下来的王黎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冒险。 在波动性强、风险较大的金融行业,基金经理个人业绩无法预测,做的好当然最好,万一做不好就可能会被公司开除,一旦失去工作就必须在一个月内离开美国。但对投资的热爱已经深入到王黎的血液中。“于我而言,投资是战胜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带给我的成就感是其他工作代替不了的。”王黎语气坚定地向期货日报记者说道。 加入贝莱德后,王黎并没有让自己和公司失望,凭借过去学术研究的积累和在股票市场的丰富经验,他研究出的股票量化模型,在全球市场管理着上百亿美元的资产,王黎因此成为亚太基金、新兴市场基金、日本基金、加拿大基金核心量化研究员,他管理的基金产品在亚太和新兴市场连续多年获得年化20%以上的稳定收益。一路顺风顺水的王黎,后来又研制出中国股票量化策略和风险模型,创建了贝莱德中国股票基金,并担任负责人。 “一开始我是负责亚太地区新兴市场的股票投资交易和模型搭建,后来管理大中华区的股票投资交易和模型搭建投资,当时在中国境内运行的已经非常好了,但受制于中国境内政策,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申请到A股的一点QFII额度。”这让王黎很烦恼,虽然交易模型已经设计好,但一直苦于进不了中国市场,这也为他决定回国创业埋下了种子。 与此同时,对王黎影响最大的还是他身边的美国同事。“当我看到周围年长的美国同事时,似乎就能看到自己未来的样子:虽然收入丰厚稳定,但生活方式却一成不变,这让我觉得非常压抑,这不是我想象中的American Dream。”王黎说,也许就是血液中流淌着不安分基因,催促他寻找新的刺激——回国创建自己的公司。 C 回国两度创业建成“学院派”公司 如果说放弃在美国高校任教是王黎的第一次冒险,那么离开贝莱德回国创业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冒险。 对于王黎来说,回国创建公司的第一年非常辛苦。“因为公司整体在打基础阶段,我主要负责对内工作,包括投资交易、技术、系统搭建以及人才团队的建设和培养。”王黎坦言,在第一年基础打牢后,公司第二年就发行了一只规模4000万元的基金产品,之后产品规模迅速扩张,4亿元、10亿元、40亿元。 然而,在事业刚起步之际,王黎却因与公司合伙人的理念不同,不得不离开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在王黎离开之前,公司已经管理着70多亿元资产规模的基金产品,客户每年都有稳定的20%多的收益。 王黎并不害怕重新来过,凭借当初创建公司的经验及过往优异的成绩单,调整数月后的王黎又于2015年9月成立了新的公司——风禾资产。 “我们更像一个“学院派”团队,除了量化交易团队外,还有一个专家智囊团,聚集了宏观研究、基本面研究、量化投资研究、统计套利、衍生品研究等领域专家。”王黎指着PPT上这些专家的背景经历,颇为自豪地说道。 王黎表示,这些智囊团都是他长期积累下来的好朋友,在学术界都颇有建树。在王黎看来,“学院派”背景的研究学者在攻关难题方面有其优势,并具备发散性思维。王黎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这些专家学者有很多的创新的想法和思路,我们的实战派交易员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在投资中实践这些想法。持续不断地研发和创新能力是风禾资产的最大优势,只有不断地突破自我,公司才能走得更远。” 谈到实战派员工,王黎说自己比较喜欢逻辑思维能力强、较理性的人,难怪记者在他们办公室看到的都是清一色的男生。另外,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他会把公司设在距离浙江大学只有1.5公里的地方。“我希望能够多招些优秀的理工科人才,壮大我们公司的实力。”王黎说。 不过,在股指期货受限、A股市场低迷之际,对新成立的风禾资产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个好时机。然而,目前该公司第一只基金产品已经顺利诞生。王黎说:“2—3月我们还将陆续推出10多只基金产品。我们做了由‘大产品’到‘小产品’的转型,即这些产品的规模都比较小。”虽然这些产品规模都不大,王黎却表示,这对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每个产品都像一只FOF基金,由很多不同的策略类别组成。 D 选择混合型多策略模式发展 第一次创业带给王黎最大的启发是,单一策略产品发展模式似乎在当前市场行不通了。以前公司全部是阿尔法策略产品,虽然长期来看业绩比较稳定,但单一策略产品系统性风险较大。比如,阿尔法策略担心在市场狂涨时亏钱,现在市场大跌负基差又没办法做。再比如,CTA策略在市场波动大时可以盈利,但在市场横盘时,可能会亏钱。所以王黎认为,每一类策略都会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出现不适应。 这促使王黎下决心让公司走一条新的发展模式:混合型多策略模式,它比任何单一策略都稳定。王黎说,公司的多资产、多策略、多频段混合型策略,在不同资产类别与策略类别上进行动态配置,各类别策略间相互独立、互补性强、资金承载力大,而且业绩稳定性超过市场上的单一资产、单一策略对冲基金。因此,风禾资产在多策略、多市场方面做足了准备。“我们有做阿尔法策略团队、期货CTA策略团队、统计套利策略团队以及将要加入的宏观对冲团队和日内交易类团队。”王黎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说。 王黎认为,从管理上来说,混合型多策略模式需要极其丰富的策略储备、经验以及团队配合。“它对公司团队人员的构成及协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我们以前可能只需要单一的阿尔法团队,但现在是多兵种联合作战,每一种策略都要配置相应的专业人才,大家之间需要有很好的配合,这是在考验公司的管理能力和风控能力。” 然而,一家私募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可,首先要在某一类产品上做出特色或成绩。王黎虽然对此表示赞同,但他认为,“作为一个早期的、初创型私募可以在某一类产品上做出特色,但以前的经历让我意识到这种‘一招鲜’的产品,一旦遇到环境不适应,风险其实非常大。虽然风禾资产刚刚成立,对我来说却已经不再是一家初创型企业,因为我们的团队、策略都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我们选择走多策略路线,海外知名的大型对冲基金也大多是这种做法。” 实际上,风禾资产采取的是美国成功的大型量化对冲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王黎的目标则是做成国内顶尖、综合型的量化投资团队。王黎举例说:“美国的对冲基金公司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就是一家非常全面的私募。虽然我以前的专长是做股票阿尔法策略产品,但国内的金融环境也让我意识到,一个公司要想长期稳定生存下去,策略一定要非常全面、互相补充,才能形成长期稳定的收益。” 2015年,量化投资很受伤,王黎却并不因此而悲观。他分析说:“作为2012年才开始运用到国内市场的投资工具,量化投资虽然目前受到限制,但还是有很多获利机会。作为一种工具,量化投资现在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只要能利用好,未来机会肯定非常大。” 王黎还认为,想要做好量化投资,最好能结合主观投资,起码要了解主观投资,能把主观投资的逻辑放到量化投资模型中,这样才能在量化投资领域与众不同。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