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00年和2007年的美股两次大熊市,发现熊市最佳投资策略是忍受损失,以确保你能100%抓住之后牛市的收益,因为你几乎不可能准确预判顶部和底部。 熊市最好的投资策略就是继续100%投资股市。这听上去可能很傻很疯狂,如果市场已经在悬崖边徘徊,继续死守着这个市场真的可行吗? 根据《赫伯特金融摘要》追踪的长期表现最好的投资顾问,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他们还预测如果你决定现在就套现逃离,那么未来10年,你的收益最好也就是中等——哪怕现在已经是熊市的开端。 我们以现实中美国的两个大熊市为例:一个是2007年10月开始,也就是金融危机中的熊市,另一个是2000年3月,也就是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熊市。 SPDR美国标普500指数基金在2000年到2002年的熊市期间下跌了近50%,2007到2009年的熊市中下跌了57%。两次大跌的后果,是即便算上牛市,自2000年3月以来,标普500的年回报率仅为4.1%,还不到历史平均水平的一半。 但在《赫伯特金融摘要》追踪的顾问中,在熊市中把重心转向投资现金或非股票资产的人,并不是长期表现最好的。理由有很多,但可能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没能在市场接近底部的时候回到股市,因此他们错过了之后市场反弹的机会。 即便你能够准确识别市场的顶部,你也很难战胜市场,这可能很难让人相信,那么我们来用数据说话,顺便看看在过去的熊市中,表现最好的投资顾问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 自2000年3月以来,表现最好的是Marc Johnson编辑 的The Investment Reporter,年回报率为10.9%(相比之下买入股票长期持有的回报率为4.3%)。Johnson的出色表现来源于对股票的选择,而不是对市场时机的把握。他对近期股市的回调颇为乐观,他写道:“一些观察者对股市调整和熊市感到非常慌张,他们视下跌为灾难,但我们的观点不同:股市下跌可以创造出很好的买入机会。” 排名第二的Investment Quality Trends的编辑Kelley Wright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2000年3月以来表现最好的5个投资顾问目前都是充分投资的,2007年10月 以来表现最佳的5个投资顾问中的3个也是如此。 除了在熊市中仍然坚守在股市中之外,这些投资顾问还分享了关于价值股的看法——也就是交易价格低于其潜在价值的股票。从历史来看这样的股票在熊市中的亏损比成长股少,而且价值股往往有不错的股息,至少能安抚下熊市中账面损失的痛苦。 不要尝试预测底部和顶部,专业人士都办不到 如果你仍然不相信,在熊市中继续投资股市是长期来看表现更好的策略,那么看一下这个事实:根据《赫伯特金融摘要》独立、客观追踪的数百个判断股市时机的策略,通过准确判断市场时机改善投资策略的可能性很低很低。 1.在《赫伯特金融摘要》追踪的判断市场时机的投资者中,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在2009年3月9日,也就是熊市底部时的仓位比2007年10月9日市场处于顶部时重。而48%的试图把握市场时机的投资者表现比随机的投资者更差,他们在底部的仓位比顶部轻。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在应该悲观的时候乐观,而在应该乐观的时候悲观。 2.在这些试图判断市场时机的投资者中,仅有6%的人准确预测了2007-2009年熊市的顶部和底部。这个比例非常低,95%的人没能准确判断顶部、底部,从统计的角度看,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人能同时准确预测出顶部和底部。而且这个评判的标准非常低,我们将所有在2007年10月股市见顶前的一个月内仓位减少了25%以上的投资者都归类为准确预判了顶部,底部也类似。 3.在试图把握市场时机的投资者中,在2009年之后的牛市中仓位比2007-2009年的熊市中更高的比例仅为9%。也许这是最有效的衡量方法,因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2009年3月底部过后的17个月里,股市反弹至少50%。更让人沮丧的是,在《赫伯特金融摘要》追踪的策略中,54%的策略在熊市中的仓位比之后17个月的牛市更高。 4.在满足了以上至少一个标准的投资者中,在2000-2002年的熊市中也成功判断市场时机的还不到一半。 如果你认为遇到熊市时正确的做法是转投现金或者其他类别的资产,比如债券或黄金,那么你必须确保自己能成功地判断股市顶部和底部,而这么多专业人士都失败了。更安全的做法是忍受熊市的损失,以确保你能100%抓住牛市的收益。 当然这无法减少你在熊市中遭受损失的痛苦,不过《赫伯特金融摘要》的数据给你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就算从长期来看你无法打败所有试图把握市场时机的投资者,但是和他们中的大部分相比,你还是笑到了最后。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