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国际和国内商品市场走势极其不稳定的影响下,基本面无多少变化的连玉米也随着市场震荡无序。但周四在周边商品期货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下跌的时候,以玉米为龙头的谷物商品逆市反转,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后期,随着国际经济衰退的结束和国内玉米市场利多因素的增强,我国玉米价格将震荡上扬。 1.全球经济衰退已经结束,玉米能源属性或将重现 美国商务部29日发布经济数据报告显示,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长3.5%,高于此前经济学家预计的3.3%,是美国两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次,也是自2008年春季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GDP的首次增长,结束了该国连续4个季度GDP持续负增长的衰败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也发布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报告上调了今明两年亚太的经济增长预期 预计今年亚太经济增长率将为2.8%,明年达到5.8%,高于5月份时预期的1.2%和4.3%。 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是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目前国际油价已经突破75美元/桶,快速飙升的石油价格使加工玉米成为燃料乙醇有利可图。在近几年的美国玉米市场中,有1/3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今年油价的上涨势必提高全球玉米需求量及抬升国际玉米价格,据监测,上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最近期货合约收盘价周平均为每吨155美元,环比涨4%,为连续第4周上涨。而国际玉米价格的上涨将带来我国玉米出口的价格优势,从而间接地推动国内玉米价格上涨。 2.美国谷物理事会下调我国玉米产量预估数据 最近美国谷物理事会再次下调我国2009/10年玉米产量预估数据,最新预计我国今年玉米产量为1.487亿吨,低于早先预计的1.655亿吨,比上年减少9.7%, 主要原因是干旱影响了玉米生长。这一减产幅度与国内市场普遍认可的减产一成相吻合。同时美国谷物理事会表示,玉米减产可能导致我国价格继续上涨。但我国不可能开始进口玉米,因为库存充足。 3.现货市场,玉米价格保持坚挺 虽然,东北地区玉米收获已经接近尾声,但当地玉米购销市场并不旺盛,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缺乏有利的晾晒条件,刚收获的玉米水分普遍较高,难以脱粒,影响了上市量的增加;二是今年东北地区的干旱导致当地玉米有所减产,农民抬升了收购价预期,而此时的市场价格与预期还有一定差距,因而农民售粮意愿不强。 山东地区由于新季玉米上市量加大,玉米价格小幅回落。目前德州地区陈玉米报价在1620-1650元/吨之间,新玉米价格保持稳定在1660-1740元/吨。虽然价格回落有限,但农民惜售及东北玉米到货量的减少使得人们普遍看涨玉米后市。 港口方面,北方港口玉米价格保持坚挺。29日,锦州新玉米到港价在1700-1710元/吨左右,比上周价格上涨15-20元/吨,库存水平较低。南方广东港口玉米价格围绕1860元/吨左右震荡。后期,预计在产区玉米价格保持稳定下,南北港口玉米降格将平稳运行。 4.我国饲料市场需求整体看好 10月29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最近一周“中国农产品市场趋势指数”报告。其中乳猪饲料市场需求趋势指数为52.1,比去年同期指数48.6上升3.5,比上周指数上升2.1,表明市场对乳猪饲料需求重新看好。规模化养殖补栏积极性较高,其中辽宁、四川、广东等地饲料企业对乳猪饲料需求看好。企业表示,规模化养殖补栏增加量能够弥补散户补栏减少量,乳猪饲料需求总体看好。蛋禽饲料市场需求趋势指数为50.5,与去年同期指数48.0上升2.5,比上周指数上升1.0,表明调查参与企业对蛋禽饲料需求相对乐观。养殖企业对后期通涨预期增强,采购饲料积极性上升,对短期需求形成支撑。 同时,美国谷物理事会报告数据也显示我国的养殖行业需求旺盛:自今年六七月份以来,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干酒槽数量大幅提高。今年的进口量有望达到25到30万吨,而去年我国只从美国进口了8000吨干酒槽。 5.玉米深加工企业挂牌收购玉米价格较去年有所上涨 以今年东北地区第一个平秤收购新粮的长春大成公司为例,该公司挂出的新季玉米的开秤收购价格是二等1450元/吨,三等144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80-100元/吨左右。在价格有所抬升下,各企业采购量也在不断增加。除了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始收购玉米外,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也已经开展玉米收购工作,收购价格受农民惜售心理的强烈而稳定在1800-1820元/吨左右。深加工企业的积极开工显示出该行业景气指数在不断提高,玉米需求也将随着增多。 综上所述,伴随着全球经济衰退的结束和国际油价的上涨,世界玉米需求逐渐旺盛,玉米能源属性或将成为国际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驱动者,这也将提升我国玉米出口的优势。而今年,因为干旱,我国玉米减产已成定局,再加之政府临储收购政策的实施,农民惜售心理十分强烈,这使得目前正处于玉米收获上市时节的玉米价格出现了反季节上涨。此外,生猪养殖、家禽业及玉米加工企业的恢复发展将带来玉米需求的逐渐旺盛。后期,连玉米有望震荡走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