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外盘投资频道 >> 外盘高手故事

Boone Pickens:2005年美国最牛的投资人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2-03 14:04:33 来源:新浪博客

 77岁的斯布恩·皮肯斯被日前出版的《交易人月刊》评为2005年美国最牛的投资人。去年他坚定不移地赌油价上升,一年狂赚15亿美元。


2004年最吸引人们眼球的事件莫过于全球油价的一路狂飚,它所产生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然而,它的始作俑者并不为人们所熟知。 

石油世家出生的布什与靠石油发迹的皮肯斯在维持高油价方面的配合是相当默契的,这才是本轮油价高企的最直接原因之一。 


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买空卖空、大进大出的众多投机者中,得克萨斯州石油大王皮肯斯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业内人士认为,世界油价在过去一年中持续狂涨,与皮肯斯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的带头炒作投机有着直接的关系。 


进入2004年,皮肯斯将投机目光转向石油期货市场。今年5月19日,皮肯斯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大胆预测说,世界石油价格在回落到每桶30美元之前将会涨破每桶50美元的大关。当时,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石油价格为每桶40美元左右,而市场专家的平均预测是今年第三季度为每桶35美元,到第四季度下降到每桶34美元。 


结果,皮肯斯赢了。油价在随后的几个月中上涨到每桶50美元。皮肯斯乘机在市场上抛出,结果获得了约7亿美元的投资收益。 


出生于1928年,早年就读于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地质专业系,1951年大学毕业后先是在一家炼油厂实习了一段时间,随后跳糟到菲利普石油公司从事地质勘测工作,月薪只有区区290美元。然而,长期野外工作生活很快让皮肯斯感到枯燥厌倦,他于是在1954年离开菲利普石油公司去做石油经销商。


1958年对皮肯斯来说是时来运转的一年。这一年,皮肯斯说服阿马里洛市的一批投资者出资让他的石油勘探有限公司钻探所发现的矿井。皮肯斯没有让这部分投资者失望,石油勘探公司在随后的16次探测中共发现了8个气井和一个油井。皮肯斯赚到第一桶金,并因此而名声大振。 


1963年,皮肯斯原先的合作伙伴声称要出售所持有的石油勘探公司股份,而皮肯斯手中的资金远不够买下这些股票,但又不愿看到股票落入别人手中。好说歹说,合作伙伴同意皮肯斯用三年时间分期付完这笔巨款。不过,合作伙伴威胁说一旦皮肯斯不能如期付款,他就可能会谋求接管公司。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皮肯斯为筹集资金而大胆决定将石油勘探公司同埃尔特尔石油燃气公司合并之后一起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名字也被改成了梅沙石油公司。不想,梅沙石油公司上市不仅获得了足够的资金,而且也促使公司的业绩稳步增长。5年以后,梅沙石油公司的总收入达到620万美元,净收入为150万美元。 


到1981年,梅沙石油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较具规模的石油公司,资产总额超过20亿美元。但是,由于当时石油市场供大于求,油价持续下跌,梅沙石油公司因此而陷入困境。精明且善于投机的皮肯斯意识到直接从事石油勘探开采业务已经油水不大,因此开始瞄上其他大型石油公司,开辟了靠恶意收购其他石油公司赚钱这条新的生财之道。 


当时,皮肯斯往往将目光锁定在那些因经营不善而出现危机的石油公司,尽管对方的业务经营规模比自身强大许多倍,但他仍敢于发起挑战。当年受到皮肯斯威胁的企业包括城市服务公司、海湾石油公司、美国石油公司等大名鼎鼎的石油巨头。 


皮肯斯惯用的手法就是通过先买下目标公司的部分股票后威胁收购该公司,并且通过人为炒作来抬高有关目标公司的股价或最终迫使目标公司以高于市价的价格回购其所持的股票。的确,皮肯斯几次大手笔的恶意收购炒作让许多石油公司的老总兔死狐悲,他也因此而获得了“公司猎击者”、“蓝筹讹诈者”等“美名”。《金融世界》杂志当时就这样评论过皮肯斯:“他已经从一个石油商变成了金融家,在华尔街掀起了一股狂潮。” 


皮肯斯第一次大手笔出击便看上了规模相当于梅沙公司23倍的城市服务公司。 


1981年初,皮肯斯拥有城市服务公司价值400万美元的股票,约占城市服务公司股权的5%.皮肯斯先是向城市服务公司管理层提出合并的要求,在遭到拒绝后就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展开恶意购并。接下来,双方就购并与反购并展开了长达一年半的拉锯战:一方面梅沙公司摆下咄咄逼人之势,提出要收购城市服务公司51%的股票;另一方面城市服务公司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在皮肯斯采取购并行动之前提出了收购梅沙公司的计划。 


城市服务公司此举使皮肯斯一度陷入有可能失去梅沙石油公司的被动境地,就连媒体当时也将皮肯斯描述成一个失败者。然而,双方的收购计划最终都没有成功,城市服务公司最终被西方石油公司购并。 


然而,这个结果却是皮肯斯所愿意看到的,因为他虽未能成功收购城市服务公司,但经过此番购并与反购并的炒作之后,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涨了好几倍,皮肯斯最早持有的400万美元城市服务公司股票最后出手时竟膨胀到3000万美元。 


在炒作城市服务公司尝到了甜头之后,皮肯斯又将目光瞄准规模更大的石油公司。1983年9月,皮肯斯公开宣布拥有海湾石油公司的大量股票。当时,海湾石油是美国六大石油公司之一,年营业收入高达300亿美元。皮肯斯相中海湾石油是因为他发现该公司经营不善——海湾石油在石油勘探中投入大量资金但收效甚微。 


在1983年以前,得益于较高的油价,海湾石油尚能维持日常的现金流量,但油价不断走低海湾石油的经营陷入困境。此外,由于国有化及政府监管过严,致使海湾石油获得的石油储藏量减少,结果海湾石油股价被低估。这自然也就成了皮肯斯大量购进海湾石油股票的主要原因。 


对石油行业研究较深的皮肯斯意识到美国整个石油工业结构都应重组,因此决定先拿海湾石油公司开刀。 


为此,皮肯斯成立了海湾投资集团并控股11%.作为海湾石油最大的股东,海湾投资集团要求海湾石油用部分国产石油和燃气资产成立一个特权信托。但是,海湾石油管理层拒绝了建立特权信托的建议,并且要求各股东投票表明自己的立场。海湾石油管理层甚至明确告知股东皮肯斯有恶意购并的不良记录,并表示所谓特权信托只会削弱公司实力,只能让少数股东得利。 


1983年12月,股东投票结果显示海湾石油管理层以微弱的优势获胜。随后,皮肯斯即提出要购并海湾石油。为阻止皮肯斯的购并,海湾石油管理层向皮肯斯提出一个“绿票讹诈”建议,即由海湾石油公司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回在皮肯斯手中的海湾石油股票,但却遭到皮肯斯的拒绝。1984年6月,海湾石油最终被雪夫龙石油公司以132亿美元的价格购为己有,成为当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公司购并案。在这次购并中,海湾石油的40万股东共获利65亿美元,而皮肯斯手下的海湾投资集团获利则高达7.6亿美元。 


从1982年到1986年的四年间,皮肯斯通过这种方式为梅沙石油公司赚取了十多亿美元的利润。截止1986年9月底,他的个人资产也增加到1.07亿美元。 


1996年,皮肯斯因在天然气价格的一场豪赌过程中下错赌注,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结果这家靠威胁购并其他公司起家的梅沙石油公司最终却被其他公司购并。皮肯斯自己也不得不离开梅沙石油公司。 


不过,在失败面前,皮肯斯并没有躺倒不干。他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要退休,我就是喜欢工作”。皮肯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投机带来的强烈刺激令皮肯斯对投机炒作着迷。1997年,皮肯斯建立了BP资本公司,下设BP资本能源商品基金和BP资本能源股本基金这两大基金。皮肯斯建立的能源投资基金实际上就同其他对冲基金一样,将从富有投资者那里获得的巨额资金在能源期货市场上对石油、天然气、取暖油及汽油等商品进行豪赌投机,以为投资者带来巨额暴利。 


然而,也许是由于初次进入能源期货市场经验不足,皮肯斯的BP能源商品投资基金在1997年和1998年两年中的经营状况十分糟糕,出现严重亏损,基金资产大幅度缩水。皮肯斯本人在BP能源商品投资基金中的投资资产金额由原来的3500万美元缩水到2400万美元。 


投资大户西蒙斯于1997年在BP资本能源商品基金中投资了500万美元,到1998年曾经缩水到40万美元。西蒙斯称他当时就担心自己所进行的这笔投资有可能会颗粒无收。然而,在随后的五年中,皮肯斯不仅帮助西蒙斯把本捞了回来,而且还使他获得了1.5亿美元的投资回报。西蒙斯因此而对皮肯斯大加赞赏:皮肯斯对石油行业及资本市场的熟悉了解程度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 


从1999年到2003年的五年中,BP资本能源商品基金为投资者获取的利润分别为90万美元、2.52亿美元、1.47亿美元、52万美元和4.36亿美元。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投资者如在7年前投资100万美元于BP资本能源商品基金,那么目前就可以获得2200万美元的投资回报。自今年初以来,BP资本能源商品基金的资产总额已经增长了364%,BP资本能源股本基金的资产总额已经增长127%. 


皮肯斯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自己在投赌能源价格方面所获得的利润远远高于他当年从事企业购并时所获得的利润。 


一直跟踪BP资本能源商品基金的格林布里尔合伙公司主管罗威在谈到皮肯斯时说:皮肯斯自1999年以来的盈利记录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他向投资股东发放的现金红利就超过了10亿美元。自1997年以来,皮肯斯个人的资产总额已经增长了300多倍,仅在BP资本能源商品基金中的资产总额就猛增到7.6亿美元。 


由于他在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皮肯斯被业内人士称为“油神”。如今,皮肯斯已经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的最富有的400名美国人之列,排在第389名。皮肯斯称自己是当今世界上“最幸运的老头”,目前是他一生以来最幸福和最富有的时段。他坦承自己在70岁以后所赚的钱要比他70岁以前的几十年都要多,仅自70岁以后所交的个人所得税就占其一生中所交个人所得税总额的75%.皮肯斯最近几年的收入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皮肯斯虽已有76岁高龄,但在石油市场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豪赌投机的劲头十足,并且表现得越来越老练,越来越贪婪。 


皮肯斯的看法之所以不同于市场分析人士,是因为他认为:随着世界经济恢复较快增长,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迅速上升,石油需求的增长速度比人们预期的要快。与此同时,世界多余的石油生产能力将会很快被用完,一些早先发现的大油田今后的产量将会逐步下降,石油产量差不多已经见顶。受此影响,世界石油价格仍会继续上涨。 


皮肯斯在作出上述乐观预测之前就已经在石油期货市场上进行了相应的运作安排,在石油期货价格低下时大量买进。他的预测再度抬高了石油价格,油价在随后的几个月中上涨到每桶50美元。皮肯斯乘机在市场上抛出,结果获得了约7亿美元的投资收益。在紧随其后的油价回落过程中,大多数对冲基金从石油期货市场撤退,而皮肯斯却在油价跌到每桶45美元时再度进场“下注”,他炒作的价格目标是每桶60美元。 


皮肯斯在10月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坚持自己的这一说法,认为石油价格再回到每桶35美元以下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皮肯斯此言一出,立即有分析人士认为他可能将会继续将油价往60美元上炒,到时再见利抽资而出。到10月25日,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到每桶近56美元。有关人士认为,世界油价走势实际上是按着皮肯斯的预测方向发展的,皮肯斯押宝油价上涨的赌注自然也就会水涨船高。 


近几年来,皮肯斯一直在唱高能源价格。他手下的两个投资基金,BP能源商品基金进行能源实物投资,BP能源商品股本基金从事能源类股投资。皮肯斯持续唱高能源价格事出有因,因为能源价格上涨对他这位做能源商品期货“多头”的投机商来说是利好因素,同样能源价格上涨也会使能源公司利润收入增加,皮肯斯对能源企业股票的投资就会升值。 


此外,在油价看涨的情况下,皮肯斯手下的能源类股基金同时也对那些容易受能源价格上涨打击的相关企业(如化工、橡胶、玻璃等行业)的股票做“空头”,因为能源价格上扬必然会打击这些企业的利润收入和股价。由此可见,如果石油价格像皮肯斯所预期那样保持涨势,皮肯斯就可以实现多头赚钱的目标。当然,如果油价下跌,皮肯斯就有可能败走麦城。 


与布什的默契 


皮肯斯为何能够对油价作出如此大胆的预测?皮肯斯为何在多数分析师预测油价可能走低的情况下敢在石油期货市场做“多头”? 


分析人士指出,皮肯斯这样做其实并不完全是一种莽撞行为,而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炒作安排,因为皮肯斯相信布什政府不会采取措施来压低油价。有关人士甚至认为,石油世家出生的布什与靠石油发迹的皮肯斯在维持高油价方面的配合是相当默契的。 


一方面,布什要想连任当选离不开像皮肯斯这些美国石油大亨的大力支持捐助;另一方面,作为回报,布什就必须默许石油价格持续走高,以让支持他的这些石油大亨得到实际的利益好处。同样,石油价格上涨还会使美国石油公司获得巨大利益。美国的几家石油公司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控制着美国国内产量的77%,同时也控制着世界近70%的石油资源,石油价格越高,他们赚的钱就越多。 


布什政府高官与美国石油行业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亲密关系,布什和副总统切尼等政府高官都是直接来自石油工业。皮肯斯等投机商也许正是看到了布什政府与美国石油公司的这层关系才如此大胆地在石油期货市场上进行炒作。 


在这轮油价上涨的浪潮中,美国政府从容不迫的反应耐人寻味。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上涨,有可能威胁到美国及世界经济复苏,一些有识之士强烈呼吁布什政府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稳定油价。然而,布什总统却死活不干,反却一直在公开市场上大量买入石油,以增加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 


究其原因,其实也并不难以理解:布什如果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很可能会导致油价走低,直接影响到美国石油企业的利益,最终有可能会失去石油行业对布什竞选总统的支持。这当然不是布什所希望看到的,因为像皮肯斯这样的石油巨鳄在帮助布什竞选连任方面的确立下了汗马功劳。据说,布什前两次当选德州州长的过程中都收到了皮肯斯的慷慨捐助。 


有人称皮肯斯是布什竞选总统运动背后的“无形之手”。今年8月上旬,美国退伍军人组织“快艇老兵求真相”编写《不适合当司令》一书,指责克里夸大了自己的战争英雄形象。据说,仅皮肯斯一人就向“快艇老兵求真相”组织捐助了50万美元,用于拍摄反克里的政治广告。此外,皮肯斯还为布什的其他竞选广告慷慨解囊。除资金支持外,皮肯斯还与布什的共和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号称布什“大脑”的白宫首席政治顾问罗夫是皮肯斯的老友。 


“中国没有油品定价权,主要是因为没有机会参与期货交易。”百福期货张天明告诉本报,“由于没有转嫁风险的机制,最终我们只能在采购现货时被动地接受抬高以后的油价。”


从10月25日的55美元/桶至上周末跌破47美元/桶——随着国际炒家的抽身而退,区区半个月,国际油价每桶暴跌了8美元。


在油价狂跌的背后,是以“油神”皮肯斯为首的国际炒家们利用手中的对冲基金搅动全球市场的一场豪赌。如今,胜负已分。皮肯斯是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他不仅“押宝”布什连任而大获全胜,并且几乎就在转瞬之间,近30亿美元的财富已稳稳地收入了他的囊中 


皮肯斯的第一笔并购行动开始于1968年,第一个被他瞄上的"倒霉蛋"是堪萨斯州的"休果顿生产公司"。由于皮肯斯拥有位于堪萨斯州西南部休果顿气田的部分股票,他最开始提出合并要求,但被休果顿公司拒绝。随后,皮肯斯就开始了他的恶意收购计划,提出1.8个美萨股换取1个休果顿股票的优惠条件。但是,由于当时的皮肯斯还不到40岁,美萨公司的规模也比休果顿公司小很多,休果顿管理层根本就没有将皮肯斯放在眼里,一年之后,他们才惊觉问题的严重性。这时,皮肯斯已经控制了休果顿公司1/3的股权,1969年4月,休果顿公司被迫同意合并。


有了休果顿公司财力的补充,美萨的业务更加蓬勃发展起来。除此之外,皮肯斯还涉足其他许多行业,包括公牛养殖、谷物种植等。从1973年到1981年,美萨公司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独立石油公司之一,它的资产超过20亿美元。


早在1959年皮肯斯就已经涉足加拿大石油市场,到了1979年,就在业界普遍看好加拿大市场的时候,皮肯斯的石油勘探公司却突然抽身而出让人大惑不解。直到不久后加拿大政府宣布了一个新的石油政策时人们才恍然大悟,新政策对外国石油公司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而这时皮肯斯已在加拿大狂赚了超过6亿美元,全身而退。同样是在1979年,精明的皮肯斯见势不妙也立刻从英国北部海域撤资,卷走6500万美元,从而避开了英国新颁石油税收对外国公司的冲击。


梁10月14日对《北京晨报》说,未来几周里,皮肯斯将以最大能量搅动油价奔向举世震惊的高位。“这一次,皮肯斯‘暴露’了他的资金出逃时间,”梁伟沛说,“他的口术表明,当全球油价高至每桶60美元的时候,他会选择让自己的资金抽身逃逸。”如果一切如皮肯斯所料,他将成为本次油价上涨的最大赢家。 


未来三周是炒家撤出最佳时机 2004-10-15


“我预计,未来三周应该是对冲基金‘定乾坤’的时间。”梁伟沛说。他随后的解释是:“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比目前更利于它们的最好时机了。当前,对冲基金得到了两个得天独厚的‘良机’:美国总统选举临近,人们对恐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估计增大;“伊万”飓风的影响完全出乎意料,这种影响近期还在延续。”  梁伟沛预测油价不会涨至弗勒格预言的每桶70美元


现在石油期货市场同当年网络泡沫形成时期非常类似,许多对石油期货一无所知的投资者也迫不及待地卷入这一市场。问题在于,谁也不知道这个泡沫何时破裂。2004年11月29日


像皮肯斯这样的石油期货投机商目前似乎仍在做石油期货的“多头”。这部分石油投机商认为,低油价的年代已经过去,全球产油量在2008年前将会见顶,估计期油价格在12个月内可升至每桶60美元,在2010年前更会升至每桶100美元。


他们这样看的理由根据是:随着世界经济恢复正常增长,特别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石油需求会持续增加,世界石油需求量今后将会持续上升。与此同时,由于上个世纪90年代石油供大于求,油价偏低,而石油勘探、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从而造成了跨国公司、各产油国石油生产投入不足,生产能力增长受限。目前,占全球石油供应量约40%的欧佩克成员国,实际剩余产能只有区区150万桶,增产限价的能力大大削弱。


过去,石油价格上涨都曾导致石油公司增加投资和产量,结果石油产量大增,石油市场供大于求。但是,今后也许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因为今后将更难发现石油,石油的开采成本也会上升,因此石油市场供大于求也许会成为历史。


同样,人们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促使各石油进口国大量进口,导致油价进一步非理性高涨。纽约一位资深交易员表示,现在石油期货市场的投机火爆,同当年网络泡沫形成时期非常类似,许多对石油期货一无所知的投资者也迫不及待地卷入这一市场。问题在于,谁也不知道这个泡沫何时破裂。


投机衍生品市场本来就像大海一样,有涨潮也有落潮,陈久霖只是没有机会能够坚持到落潮,其实公司的资金如果能够坚持到2004年12月,当时的油价跌到了每桶40.35美元,公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亏损了。


知情人士:衍生品业务陈久霖个人并不是特别熟悉,刚开始赔的数额是隐瞒的,陈久霖知道情况之后曾经发出了十二封电邮让交易员斩仓,陈久霖清楚地记着其中的两封电邮的内容,一封是2004年1月25日很清楚地告诉他们:任何人任何时候只要亏损额达到50万美元,就必须立即斩仓,没有妥协余地。还有一封是在7月15日发出的很简短,就是要求必须斩仓。


但是后来一直没有执行斩仓有如下三个原因,一是投机衍生品是公司熟悉的业务,虽然陈久霖并不是很精通它,但它像海潮一样有涨也有落的道理陈久霖是知道的;其二,公司的国际咨询机构高盛和日本三井一致认为斩仓并不可取,挪盘是惟一的也是最佳的措施;其三,交易员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自始至终在隐瞒着亏损的数额。


高文举目前在省内的规模除了中石化、中石油没有出其右者。公司2004年共经营燃料油50万吨,今年预计可达60万吨,营业额将突破10亿元


但这里的条件不是你掌握了人家的核心技术,而是你对于某一行业的充分了解。可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都是先在某一个公司身居要职,或者是在核心部门工作,然后带走关键的东西自己另起炉灶。我认为这样的创业是不道德的。我当时的情况比较特殊,我走的时候,石油贸易已经不是人家的主业了。而且自己一直都在努力干,就是得不到老板的赏识。我出来的时候就跟老板讲了这么一句话:我为什么要走?就是因为你对我不信任。


但在随后的几年里,他那不可战胜的收购神话开始破灭——敌意收购菲力浦石油仅赚了点蝇头小利,而Unocal之役也铩羽而归,致使他的并购帝国开始步入了一个漫长的低迷期。


据悉,皮肯司现在开的公司已不下四家:ENRG、BP Capital Energy、BP Equity Fund和一桩炒卖农场的“小买卖”。其中,ENRG系他创立并拥有25%股份的天然气交易公司,有望2003年上市;BP Capital Energy公司办得也特别火,专门进行天然气期货生意;至于BP Equity Fund股票基金公司,则专门投资价值被低估的能源企业。


有了这些公司的皮肯司,他的钱袋已今非昔比,仅2000年、2001年,他就分别为自己赚来1.5亿美元和1亿美元的巨额。


再回过头来抖抖他70年前的钱囊,即使是他80年代的鼎盛时期,就算将其所有积蓄加起来也远没赚到这么多银子。这意味着,70岁后赚的钱竟比他70年前累积起来的所有数还多。看来,这位昔日的并购大王不单现在风光依旧,更是牛气冲天——由1998年离婚后所剩下的3700万美元的个人财产,一跃将自己变为个人名下拥有2亿多美元的巨商。


从2001年8月开始,他便坚信能源企业到了新一轮整合周期,并为验证这一理论而成立了BP Equity Fund股票基金能源公司。他对新公司采取的运作手法是:首先找到潜在的收购对象,再从这些候选公司买进股票,要么待价而沽,要么开始着力推动这些公司出售。结果,去年刚刚买进股票的几家公司在他公布控股比例之前就已被人收购,使他的基金一下上涨了17%。


每年都慷慨地给股东分红,甚至亏损借贷也要这么做,结果,11亿美元出去后,换来的是12亿美元的债务 徒弟给了他几乎致命的一击


就在1997年5月,他召集了一些忠心耿耿的旧部,发起成立了BP Capital Energy基金公司,专做天然气期货生意的时候,当时资本金仅3600万美元,与他期望的规模要小数倍。但期货生意一直是皮肯司的专长,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皮肯司的期货投机所涉及领域几乎无所不包,甚至包括生禽家畜。只是后来转而又专心做天然气、原油期货,虽说长线投机偶尔失误,但做短线其成功率却几乎无人匹敌。有一段时间,他做期货投机赚的钱足以维持Mesa每年的行政和人工成本的开支(约1500万美元)。副手Robert Stillwell对此佩服得五体投地:“皮肯司做期货简直熟捻到家,大约每天只要花15分钟便能应付自如。”


可近五年来,他的商品基金公司的发展却走了一条高抛物线:刚刚投放时,升了点,接着便猛降了90%,到1998年底时资本金剩下不足400万美元;再到1999年,又稍有起色;2000年开始,又扶摇直上,到该年年底,资金总额竟发展到2.52亿美元,增幅达5400%,让人惊异得要目瞪口呆,可谓创造了单一品种期货交易发家速度之最。继而,于2001年又增加了1.48亿美元。


从表面看,皮肯司公司2000年发展速度比2001年快,但由于2001年的天然气价格从每1000立方英尺10美元跌落到只有3美元,所以,皮肯司仍算赚了个盆盈钵满。


纵观皮肯司70多年人生的发展历程,真可谓“愈老弥坚,有不坠青云之志”。而这五年来的期货生意赢利曲线也正好吻合了他近些年的命运轨迹——先抑后扬,起伏跌宕。


77岁的斯布恩·皮肯斯被日前出版的《交易人月刊》评为2005年美国最牛的投资人。去年他坚定不移地赌油价上升,一年狂赚15亿美元。


皮肯斯认为,他所做的投资是理性的长期投资,他坚信由于需求越来越大,石油将势必供不应求。据估计,去年原油价格平均上涨了37%,天然气价上涨了近50%,而汽油价格在卡特里娜飓风过后也创下历史新高,皮肯斯也因此赚得钵满盆满。


《交易人月刊》说,对于能源产品期货和相关概念股的投资使投资者获利颇丰。按照其统计,去年全美最顶尖的100个投资人全年共赚得125亿美元,有两人的年盈利超过10亿美元。除了皮肯斯外,另一位是49岁的斯坦福人史蒂芬·科恩。


榜上第三名是纽约的67岁投资人詹姆斯·西蒙斯,他的投资公司年收益为9亿多美元。在该月刊所做的统计中,只有一名女性入围,这位名叫麦基·泰勒的期货交易商去年收入在2至2.5亿美元之间。


责任编辑:张文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