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名人堂 >> 股票 >> 王亚伟

王亚伟告诉你六年十倍是怎么做到的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2-16 13:48:46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12年5月7日下午两点,王亚伟离职媒体恳谈会在金融街华夏基金总部举行。各大主流媒体财经记者悉数到场,把会议室围得水泄不通。


市场谣传多年的王亚伟“被辞职”成为现实,王亚伟正式告别工作14年的华夏基金。之后一周多,各财经媒体纷纷以“别了王亚伟”、“王亚伟:A股传奇中场休息”、“最后的公募神话”等标题对王亚伟辞职大篇幅报道。新闻媒体、投资者之所以对王亚伟如此关注,源于他创造了难以复制的投资业绩。2005年12月31日至2012年5月4日近6年半时间里,他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1198.91%,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046.05%,基准指数同期上涨132.78%。他是中国第一位为基金持有人带来超过10倍收益的基金经理。


十年投资探索


担任华夏大盘基金经理之前,王亚伟花了近10年时间进行投资摸索与积累。10年间,他有些年份投资业绩较为突出,但有些年份并不理想,甚至排名靠后。他的投资理念、投资手法、选股模式也在不断变化。正是10年间不懈摸索与积累,才有了王亚伟之后的成功。


第一次认识王亚伟还得从1995年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说起。1995年的东四营业部是全国最大的证券营业部之一,除了传统的股票经纪业务外,还从事投行、自营、研究、期货等业务,相当于一个中等证券公司的规模,当时我任总经理。90年代中期的证券业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证券从业人员数量少且大部分是从银行转行而来,专业水平与今日不可同日而语。为提高营业部水平需要招收一批优秀人才,但营业部刊发广告很难招聘到优秀人才。听说华夏证券总公司正在招聘人才,我就采用“借鸡下蛋”的办法,对总部人力资源部讲,把不符合总部标准的简历转给我,里面或许有适合营业部工作的人,营业部还可节省一笔广告费。我从一大堆简历中选了5个人。经过电话联系面试,其中4人听说是营业部后都拒绝了。联系王亚伟时,他同意来营业部谈谈。他教育背景不错,在清华大学取得了双学位。面试时,他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平和、淡定。吸取面试前面4个人的教训,我向他描绘了营业部的宏伟发展蓝图,希望他能来营业部工作。他当时就答应了,也许是缘分吧。后来才得知,王亚伟是1989年安徽省理科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就对证券投资产生了兴趣。


1995年10月,王亚伟加盟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的研究部从事研究咨询工作。东四营业部的研究部主要负责为客户提供一些日常的投资咨询服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股评,谈不上深入的基本面研究,与现在的证券研究所相距甚远。


我发现王亚伟对研究很感兴趣。他没有把工作停留在简单的股评上,而是从企业基本面入手发掘投资机会,为客户推荐了一些好股票。一年后任研究部经理。他为人低调,生活简朴,一家人租住在东四十条半地下的房子里。一天,我对王亚伟说:“我在营业部做股票自营赚了2000多万元还没有进大账,你就接着负责这2000万元的自营账户吧。反正是赚来的钱,尽量不亏损就行了。”或许这就是他的第一个“基金”吧。那几年行情不好,他居然做到了不亏钱还略有小赚。


1998年2月,我正在负责组建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我找到王亚伟,问他愿意不愿意到基金公司工作?他憨笑着说:“您觉得行,我就跟您去。”说实在的,基金刚刚试点,将来如何还很难说;况且东四营业部作为国内最大的营业部,年利润近2亿元,被业内称为“华夏第一营业部”,工作环境及收入都很好。王亚伟放弃东四营业部稳定的工作,选择到准备试点的基金公司工作也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4月28日,兴华基金成立,王亚伟任基金经理助理。管理兴华基金期间,王亚伟的投资手法与其他基金经理相比并无过人之处。从1998年4月28日到2002年1月8日王亚伟卸任,兴华基金单位净值增长84.86%,复权单位净值增长90.48%,同期上证综指从1332.9点升至1583.46点,上涨18.79%。这段时间上证综指看似涨幅不大,但经历了一轮牛熊转换,其间最高至2245点。


1999年,兴华基金单位净值增长33.17%,同期沪深指数分别上涨19.18%、14.25%。虽然战胜了指数,但与同行相比,排名靠后。


2000年,A股市场迎来小牛市,沪深股指分别上涨51.73%和41.05%。王亚伟未能很好地把握市场热点转换带来的投资机会,对网络科技股调整的幅度和时间跨度认识不足,重仓的网络科技股于二季度大幅调整拖累基金净值表现。调仓不及时使兴华基金未能跑赢上证综指,仅获得49.32%的收益率,在20只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二。


受2000年牛市推动,2001年市场出现盲目乐观情绪。在行情疯狂时,王亚伟表现得比较理性。年初大幅减持了科技股,分散投资并增加了基金的流动性。受美国“9.11”事件引发全球“网络泡沫”破灭的影响,沪深股指当年分别下跌20.62%、30.03%。由于王亚伟年初就减持了科技股并增加了组合的流动性,兴华基金全年小幅亏损3.84%,在33只基金中排名第一。


整体看,王亚伟在投资上初步表现出谨慎投资、尽量规避风险的投资风格,业绩呈现“牛市落后、熊市抗跌”特征,这与后来“牛市领先、熊市抗跌”的表现有很大差距。


2001年12月,华夏成长基金成立,王亚伟任基金经理。2002年,沪深两市分别下跌17.52%和17.03%。华夏成长基金净值增长–3.09%,位列5只开放式基金首位。其间“6•24”行情爆发,王亚伟较好地把握了“井喷”行情,反向操作,低位加仓,“井喷”后减仓,其间华夏成长基金净值增长了7.55%。


2003年,上证综指上涨10.27%,深证成指上涨26.11%。指数区间震荡,市场呈“二八现象”,个股走势分化严重,石化、钢铁、汽车、电力和银行等少数蓝筹股表现突出,大多数绩差股跌幅惨重。华夏成长基金把握住了部分蓝筹股的机会,但组合中总体配置比例不够充分,一些中小市值个股形成了负向拖累。王亚伟在年报中这样总结:“2003年华夏成长净值增长13.09%,与业内同行相比,与市场提供的投资机会相比,取得的收益率不能令人满意。”2004年,市场再次走熊。沪深两市全年分别下跌15.4%、11.85%。华夏成长基金净值增长3.91%,尽管战胜了指数,但在同行中成绩并不明显。


2005年4月12日,王亚伟卸任华夏成长基金经理。在担任华夏成长基金经理期间,华夏成长基金净值增长13.22%,同期上证综指下跌28.5%。总体看,战胜了市场指数,2002年度排名较好,但其他年份表现并不突出,在同业中的排名也不突出。


从1995年加盟华夏证券,到2005年底接手华夏大盘基金之前,10年时间王亚伟在投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败。多数年份,其投资业绩表现平平,但对风险的认识和把握比较突出,这一点恰恰是他日后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六年十倍,行业第一


进入2005年,尽管王亚伟很努力,但在管理华夏成长基金和管理社保基金组合过程中,投资很不顺利,迟迟找不到市场感觉、踏不准节奏。我希望他放下投资,调整一下心态,去国外学习一段时间。起初他不太乐意,经我劝导后最终同意出国学习。我能理解他的想法,篮球比赛中的运动员谁愿意主动下场休整呢?无论状态如何,都希望打满全场。9月,王亚伟赴美国学习。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学习了3个月,其间拜访了美国许多机构投资者。这段时间,王亚伟收获颇多,他自己总结道:“美国之旅的3个月,静心思考让我跳出中国相对封闭的市场,从历史角度和国际视野观察国内市场所处的阶段,思索国内市场的发展方向。通过接触各类投资者,我发现,成熟市场中投资者呈现多元化特征。一家企业在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会对应不同的投资者,早期是天使投资,然后是VC投资,过一段时间是PE,上市后是基金这类机构投资者,企业衰败时会有兼并收购或垃圾债投资者介入等等。这个生态系统里有不同的投资者、不同的投资思路、不同的投资模式,非常多元化。”


12月,王亚伟从沃顿商学院学习归来。他跟我提出,想把精力主要用于基金管理,不想担任投资总监。我同意了他的意见。根据他投资风格灵活和多元化特点,我觉得华夏大盘基金比较适合他管理。12月31日,王亚伟被任命为华夏大盘基金经理。他接手时华夏大盘基金基金份额累计净值1.001元,之前也没有分过红。从此,华夏大盘基金与王亚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开启了中国基金最富传奇色彩的投资旅程。


2006年,股票市场在2005年成功筑底基础上借助各项利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沪深股市全年单边上扬,涨幅超过130%。上证综指上涨130.43%,深证成指上涨132.12%。


这一年,王亚伟紧紧把握住了牛市行情,始终保持高仓位,接近90%。由于正处股权分置改革关键时期,王亚伟对未股改的股票、重组概念股票、资产注入概念股票、隐蔽资产型股票等冷门股进行发掘。与其他基金重仓持有热门大白马股票不同,华夏大盘基金的重仓股有很多是市场上不为人关注的股票。上半年,王亚伟主要建仓新能源、军工、电力设备、食品饮料、电子以及资源等行业的股票。下半年,逐步减持估值偏高的食品饮料、商业零售和军工等行业的股票,增持有色、传媒、机械等行业。2006年表现较好的银行、地产股始终没有出现在华夏大盘重仓股中。年底,华夏大盘基金以154.49%的收益率列118只股票型基金中第12位。业绩最好的股票型基金是李学文掌舵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净值增长182.22%。孙延群管理的上投摩根阿尔法基金和吕俊管理的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分别以172%、170%的净值增长率位列二、三名。


2007年,股市继续大幅上涨。充裕的资金推动股票估值水平不断抬高,成交量极度活跃,市场投机气氛蔓延。监管当局多次提示风险,但投资者全然不顾风险的存在,在不断制造热点的同时将市场推向非理性繁荣,引发了以提高印花税为契机的政策干预。经过短暂调整后,指数再次加速上涨。上证综指于10月16日创下6124.04点历史新高,资产泡沫进一步膨胀,最终在超级大盘蓝筹股上市中宣告破裂。


鉴于2006年A股涨幅巨大,王亚伟发掘冷门股的投资策略也不适合容纳过大规模的资金,为保护基金投资者利益,华夏基金决定于2007年1月19日暂停华夏大盘基金申购业务。在2007年大牛市中,王亚伟始终把握四项原则:独立思考、理性投资;稳扎稳打、控制风险;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动态调整、优化组合。紧紧抓住人民币升值引发资产重估与高估值推动资产注入两条投资主线,自下而上选择投资品种构建投资组合。2007年上半年,他对金融业保持低配置甚至零配置。下半年,王亚伟认为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有向下修正压力。他主动回避估值偏高的行业及个股并发掘尚未被充分关注的局部投资机会,主要看好资产类公司及行业整合给区域性优势公司带来的发展机遇。


凭借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及个股的深入发掘,2007年华夏大盘基金以226.24%的净值增长率领跑所有类型基金,比第二名许炜执掌的中邮核心优选基金高出35个百分点,超越上证指数129.58%。邓晓峰管理的博时主题行业基金、许春茂管理的光大保德信红利基金、孙建冬管理的华夏红利基金分列主动型基金三至五位。根据晨星和彭博的数据,王亚伟这一成绩在2007年全球基金经理业绩排名第二。从此,华夏大盘基金和王亚伟成为媒体、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优异的投资业绩使王亚伟荣获“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称号及晨星(中国)“2007最佳价值发现基金人物奖”;华夏大盘基金荣获《21世纪报道》“2007年中国开放式进取混合型基金最佳表现奖”等各大奖项。


一年业绩领先,并不能证明你是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根据以往惯例,大多数的基金经理第一年排名第一,第二年很可能就排名末尾了,没有连续3年业绩优良的基金经理。真正优秀的基金经理能够穿越牛熊周期并持续排名前列甚至领先,能够长时期内为投资者创造良好回报。王亚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做到了。


2008年,在各种利空因素叠加下,资产泡沫迅速破灭,A股市场步入罕见的大熊市。上证综指由5265.01点下跌至1820.81点,跌幅65.39%;深证成指由17731.84点下跌至6485.51点,跌幅63.36%。部分个股跌幅巨大,缩水八九成。


2008年初,王亚伟采取了保守的资产配置策略,严格控制风险,股票仓位保持在较低水平。重点投资新疆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受益于节能减排和产业整合的行业优势公司,以及农业、信息技术、医药类公司,减持了周期性钢铁、地产类公司。但对股市调整幅度估计不足,对债券市场的牛市也没能很好地把握。2008年,华夏大盘基金以–34.88%的收益率位居同类型基金第二,仅次于王勇管理的泰达宏利成长基金(–32.28%)。2006年牛市排名前列、2007年大牛市排名第一、2008年大熊市排名第二,王亚伟展现出很强的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这与几年前“牛市落后,熊市抗跌”相比有了质的提升。投资手法日益成熟,投资风格也初步形成。


王亚伟连续3年取得良好投资业绩,在股市断崖式下跌致使投资者信心丧失、股票基金很难发行的情况下,王亚伟依然为市场所热捧。10月20日,由王亚伟担任基金经理的华夏策略基金仅发行一天就募集15.83亿元,远好于同期其他股票型新基金的发行。华夏策略基金成立之后一直没有开放,只能赎回不能申购,直至王亚伟离职半年后才打开申购。


连续两年排名前两位,华夏大盘基金再获多项殊荣,如《证券时报》“三年持续回报股票明星基金奖”、理柏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三项“进取混合型基金奖”,2008年(中国)优选基金排名第一等。


2009年,中国股市在4万亿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区域发展规划以及汽车家电下乡等一揽子政策刺激下走出超级大反弹行情。年末,上证综指报收3277.14点,上涨79.98%;深证成指报收13699.97点,上涨111.24%。市场1月至7月单边上涨,幅度和时间超出大多数人预期,8月又大幅下跌,行业轮动频率加快,一年的时间走完了以往几年的周期轮动,先是早周期领涨,中周期、后周期个股紧随其后,8月大跌后周期股退潮市场又转向消费股,好比50米折返跑,基金经理操作的难度是很大的。


2009年初,王亚伟认为2009年股市风险与机会并存,策略选择上可以比2008年更积极。上半年经历了从稳健到适度积极的转变。一季度由于经济复苏尚难以确认,股票仓位控制在较低水平,排名并不突出;确认经济和市场复苏后,及时提高了股票仓位,但整体仓位仍低于70%,主要依靠在二季度调整组合结构,加大对房地产、煤炭、钢铁等周期受益行业的投资力度,取得了超额收益。下半年市场大幅震荡,为规避日益加剧的结构性风险,四季度大幅增仓银行、交通运输行业,减持采掘业和金属非金属行业。2009年,华夏大盘基金以116.19%的收益率再次夺得年度冠军,陆文俊管理的银华核心价值优选基金紧随其后。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基金业中,连续3年前两甲,两夺收益率冠军,一次亚军。凭借靓丽的业绩,王亚伟成为同行、投资者和媒体关注的焦点。王亚伟投资的股票也被投资者追捧,形成A股独特的“王亚伟概念股”板块。


王亚伟无可争议地当选2009年“股基王”,华夏大盘基金也包揽《中国证券报》“五年期开放式混合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证券时报》“2009年度三年持续回报积极混合型明星基金奖”、晨星(中国)“激进配置型基金奖”等各种奖项,华夏策略基金摘得《上海证券报》“金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奖”。


2007至2009年,A股市场经历了大牛市、大熊市、大反弹,成功跨越牛熊周期、业绩持续排在前列的基金很少。2009年11月,华夏大盘基金累计净值突破10元,成为中国基金有史以来首只累计净值突破10元大关的基金。据天相投顾统计,除华夏大盘外,华夏红利、兴业趋势、中信红利、兴业全球也成为3年间连续位列同类基金前1/3,总回报丰厚的“恒星”。其中孙建冬管理的华夏红利基金平均规模超过200亿元,是2007至2009年3年间业绩最好的大型基金。


2010年,中国经济政策着力点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A股全年震荡下行,上证综指下跌14.31%、深证成指下跌9.06%,结构分化也十分明显,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金融地产行业、周期性行业股票大幅下跌,仅在10月份有脉冲式反弹;消费成长型行业、新兴产业、创业板中小板股票受到市场追捧。


王亚伟保持了中等偏高的股票仓位,增加了分红收益率较高的低估值蓝筹股票,新疆资源股以及医药、水利、军工等行业的股票为基金净值做出较大贡献。年末,华夏策略基金和华夏大盘基金分别以29.50%和24.24%的收益率排名偏股型基金第三名和第七名。华夏大盘基金从2006到2010年的5年时间,累计净值总回报高达13.58倍,大幅战胜市场和同类基金。


2010年,王亚伟夺得2010中国十佳基金经理榜榜首。华夏大盘基金囊括《上海证券报》“金基金”奖、《证券时报》“五年积极混合型明星基金奖”等奖项。华夏策略基金摘得《上海证券报》“金基金”奖、《证券时报》“2010年度积极混合型明星基金奖”等奖项。


2011年,美国主权评级下调和欧债危机恶化导致外围市场大幅下跌,国内经济增速继续放缓、通胀高企、利率居高不下,A股市场持续扩容、再融资、“大小非”频繁减持导致股市供求关系失衡,银行理财产品和民间借贷不断分流资金,投资者丧失信心,估值重心下移,创业板泡沫破灭,股指连创新低,上证综指


“指数10年涨幅零”,年末沪深指数分别下跌21.68%、28.41%,跌幅居全球主要股市前列。王亚伟采取防御性投资策略,组合均衡配置,一定程度上回避了高估值品种的投资风险,但仍无法完全回避大盘下跌的系统性风险。华夏策略基金和华夏大盘基金分别下跌14.25%和17.10%,跌幅远小于大市,分别排名第11位、第26位。虽然没能进前10名,但连续多年业绩排名前列让王亚伟毫无争议地成为“中国最牛基金经理”,居“2011中国最佳基金经理50强榜单”之首。华夏大盘基金荣获《证券时报》“五年持续回报积极混合型明星基金奖”等奖项。华夏策略基金获晨星(中国)“激进配置型基金奖”等大奖。


2012年5月4日,王亚伟因个人原因辞职。从2005年底接手到辞职,华夏大盘基金累计单位净值达到11.472元,区间最高累计单位净值高达14.069元,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1198.91%,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1046.05%,其间业绩比较基准仅增长132.78%。短短6年多,他创造了基金领域难以复制的业绩,为投资者带来超过10倍的投资回报。作为最成功的基金经理,王亚伟不可避免地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媒体也不吝惜笔墨跟踪报道。王亚伟告别基金业,“王亚伟时代”也随之结束。


独立思考灵活多变


投资是需要天赋的,不完全靠运气。短期内,运气有用;但要想取得长期业绩,单靠运气是不行的。观察历年与王亚伟争夺冠军的明星基金经理们,他们长期业绩落后王亚伟的原因在于业绩不够稳定。而王亚伟近几年来业绩持续稳定,一直是基金年底排名大战的参与者。持续稳定地居于前列,6年多的时间创造了10倍的收益,他是如何做到的?


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了解他的投资理念。他的投资理念核心是:“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仔细研究,不拘泥于投资法则的条条框框,采取灵活的操作策略。”


投资理念的形成


王亚伟的投资理念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历经了长达十几年的摸爬滚打,经历了许多重大的事件甚至付出了很多代价,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后逐步形成的。


1998年刚开始管理基金,投资五粮液时,王亚伟曾拘泥于原先设定的目标价,最终1000多万元的账面盈利化为乌有。他常以此为戒,告诫自己戒骄戒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管理华夏成长基金期间,他的很多投资具有前瞻性,常常能提前买到后来的大牛股,但往往因熬不住而过早卖出。例如,贵州茅台2001年一上市,华夏成长基金就重仓买入,但是那几年白酒行业受消费税因素冲击,基本面直至2003年下半年才改善,华夏成长基金在熊市里坚守几年后始终没有收获最后在黎明前退出。还有中集集团,华夏成长基金也过早退出,没有能够享受到2004年干货箱量价齐升的行业景气。


2004~2005年期间,王亚伟的选股面不够广,对一些持续成长的优质股票研究关注不足,重仓投资了一些业绩弹性较大,但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的股票,一旦发生负面因素冲击,公司的经营业绩会受到较大负面影响,例如南方航空受益于人民币升值但未预料到燃油成本大幅上升,海正药业[3.84% 资金 研报]的原料药和制剂出口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但那几年正处于新老产品青黄不接的断档期,股价表现都不理想。


王亚伟2005年下半年去美国学习归来后,投资策略较以往更为灵活,类似于国外的多策略基金(MultipleStrategy),既能采取发掘隐蔽资产、拐点再生、重组事件驱动,甚至指数基金成份股调仓等策略,也能使用经典的低市盈率、低市净率价值型投资策略(例如2006年下半年耐心潜伏市盈率仅为个位数的煤炭和电解铝公司神火股份,2007年获利数倍了结)。持股集中度也更为分散,只有极个别特别有信心的股票才会超出基金净值的5%,大多数情况下单只个股投资比例占基金净值的0.5到2个百分点,较好地分散了非系统风险,依靠宽广的选股面选出一批具有超额收益的个股,而不是单纯依赖几只重仓股。至此,王亚伟的投资理念才基本成型。


了解自己、了解市场并尊重市场


2007年4月,在华夏基金成立9周年之际,王亚伟撰写了题为“以谨慎的心态独立思考”的文章,详细阐述了他多年的投资感悟。


他认为:“市场的演变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浮躁心理是投资大忌。要了解自己、了解市场并尊重市场,随时评估市场的变化,同时还应始终保持一种谨慎的心态和独立的思考。”


了解自己,了解市场。人们要认识自己往往很难,而了解自己是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过低估计自己的脆弱,市场狂热时陷入贪婪,市场低谷时陷入恐惧。投资者只有在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知识能力及自身局限性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才能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


投资中,没有一个现成的方法是最好的。如果不了解自己,仅把别人成功的方法照搬过来,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巴菲特的成功是建立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的,他在以往投资经验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成功的方法,比如通过现金流折现的方法对企业估值。但对高科技企业,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把握高科技企业的现金流,如果仍然延续以前的做法,很可能会造成投资的巨大损失。


了解自己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还要了解市场的变化,并结合自己的特点,不断地调整投资思路。资本市场不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和规则运转,这就像拿着几年前的地图游览北京,可能会到处碰壁,因为北京的发展日新月异。市场也是一样,不断发生变化,投资者要不断地跟踪这个市场的变化,才能够及时发现投资机会。


老猎手同样是小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市场的基础上,还要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欠缺,哪些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完善,通过不断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市场的了解。经过10年的投资经历,有朋友戏称我是投资上的老猎手,实则不然。即使是老猎手,目前面对的这个市场与以往也完全不同。人民币升值、制度变革、全流通、人口红利等诸多因素,已使市场与以前熟悉的股市有太多的不同。在如此多的新问题面前,老猎手同样是小学生。”


独立思考


王亚伟多年来一直强调“市场是值得敬畏的,我们应该以谨慎的心态独立思考,不随大流”。他坚持认为专业投资者需要通过独立思考,形成一套能够体现自己风格并适合自己运用的投资方法,投资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自己对市场本身的认识和把握上,而不是跟别人走,失去主见。要想获得超越市场的超额收益,必须要从充斥市场上的各种声音中冷静下来,独立思考。这是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必须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过滤能力,才能抓住事物的关键,不然就会迷失方向。投资是一件寂寞的事情。最后扣动扳机的只能是一个人。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我和你掌握的一样多。大多数人是拿起报纸读他人解读的观点,人云亦云,真正读原著、静下心来思考的人很少。


市场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这只股票好、那只QFII已经买了,或者说所有的基金都买了,自己买也不会错。实际上这些观点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自己并没有对投资作独立的思考,而是把投资建立在别人思考的基础上,那么犯错误的概率将会非常大。作为基金经理,投资者把钱交给你就是要你代替他去思考,随波逐流、缺乏独立思考,就是没有尽职尽责。


坚持独立思考,注定王亚伟不可能去随大流。他在筛选股票时,甚至有意识地重点发掘基金行业重仓股之外的股票,而不在最热门的那些大白马上投入过多精力。在华夏大盘基金重仓股的组合上,较少看到某个阶段最热门的行业和股票,体现出与基金行业重仓股的强烈反差。人是无法抓住自己的头发脱离地面的,较大程度上地偏离这些被同行过度持有的热门股票,才使得华夏大盘基金取得远远超越基金业同行的业绩。


追求安全边际之上的收益


王亚伟始终坚持“追求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的原则。在牛市中投资,应回避资产泡沫,保持一种谨慎的心态,坚定追求“安全边际之上的收益”。风险两个字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因为大家对风险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什么是风险?什么时候风险最低?基金经理的判断可能完全不同。不同的人选出来的股票是不一样的,这使基金在市场上的最终表现也不一样。


在对风险认识的基础上,王亚伟一直倡导有业绩支持的成长型投资,而且成长本身的稳定性、持续性在投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仅要看上市公司当年的增长,还要看能不能保持至少3~5年的良好增长,“只输时间不输钱”,还要看安全边际是不是足够大。但是对于安全边际,如同风险一样,不同的基金经理理解也是不同的。王亚伟关注的安全边际,是考虑到了公司一些隐蔽的价值之后的安全边际,更为灵活。


灵活多变的选股策略


只有完全理解“在既有原则下,灵活多变”的精髓,投资者才能明白王亚伟为什么会不拘一格地选股。查阅华夏大盘基金的定期报告会发现很多“陌生”的重仓股,甚至有些股票从传统的基本面分析并不出彩,其擅长的重组概念股似乎与倡导“有业绩支持的成长股”概念冲突,这些与投资者通常理解的价值投资不一致。一些人因此对王亚伟的投资风格产生质疑,认为他偏离了价值投资。


王亚伟并不认同以价值投资或投机来鉴别不同的投资风格。他认为,价值投资与投机的唯一区别是投资者有没有对股票作过认真仔细的研究。在2009年7月9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王亚伟对此作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目前社会对于价值投资存在一些误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无须标榜自己是一个价值投资者,投资业绩会说明一切。“是否是价值投资,取决于如何投资、在什么价位投资,与谁在投资、投资什么无关。比如,巴菲特经过研究,在8元的价位买了比亚迪,这算是投资;如果只是听说巴菲特买了比亚迪也跟着买,即使有机会在8元以下买入,也只能算是投机,因为这种行为是跟风,没有经过仔细研究。如果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一只ST股的未来预期价值远高于当前价格,那么在低位买入的行为也是价值投资,而一旦价格高于未来预期价值之时还去追,就属于投机了。”


王亚伟的投资理念受彼得•林奇影响很深。林奇选股视野宽广,十分灵活,为了战胜市场,蓝筹股与热门行业中的热门股并非林奇重点投资的对象,后期麦哲伦基金投资的股票达到1400多只,包括很多不为其他基金所关注的中小型股票。林奇的投资范围包括隐蔽资产股、拐点再生股、冷门股等。关于拐点再生股,彼得•林奇重仓投资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可谓美国版的重组股,在公司重组成功、恢复元气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关于冷门股,林奇提到,如果某只股票名字奇怪,看不出行业归属,有几年都没有分析师覆盖、没有机构投资者拜访,那么公司基本面一旦出现积极的变化,就有可能有重大的投资机会。


在2009年7月9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王亚伟也对媒体关心的投资重组股问题作了详细解释:“我的投资风格是尊重市场、挖掘市场中被低估的投资机会。投资重组股和价值投资并不冲突。我关注重组股,是因为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蕴藏着很多投资机会,对此视而不见是不负责的。但我从来不依据内幕信息去投资重组股,我只依靠三点:公开信息、合理推测、组合投资。很多股票是否会重组、谁来重组、如何重组,其实已经有足够多的公开信息了。如果公开信息不够充分怎么办?我就通过换位思考加上合理的推测。但是,即使仔细研究公开信息了,也作了合理推测了,投资重组股的成功概率可能也只有60%,那又该怎么办?我还有第三点:组合投资。举例来说,在我的投资组合里,精心挑选了20只潜在的重组股,如果未来一年有60%成功实施重组,平均每个月就会有一只,从概率分布上就是如此。质疑我总是精准押中重组股的人只看见了树木。孤立地看某只股票是成功了,但就整个重组股组合而言,单月的成功概率仅为1/20。”


从14年的投资历史来看,投资重组股只是王亚伟投资生涯中一个很短的阶段。所投资的重组股,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比例上,都只占投资组合中很小的一部分。


优化组合及高换手率


“一只股票好不好,不应该孤立地去评估,而要以全市场的角度综合考量。如果有比它更好的,那它就不是最好的。以最优替换次优,组合整体就得以优化。”王亚伟非常注重股票的阶段性价值,这与相当多的基金经理长期持有白马股的策略迥然不同,他卖股票时也很少卖到最高点。“我卖掉甲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品乙,尽管甲还有20%的上涨空间,但乙有50%的上涨空间。”


按照这样的优化组合的操作方式,换手率自然也会比一般的基金经理要高一些。一些人认为这也不符合价值投资。其实,这方面王亚伟也是受到了彼得•林奇的很大的影响。林奇自称是相对价值论者,而不是最大价值论者,曾举过例子,希望自己所处的状态是:以20美元的价位买进A公司的股票,而不是以30美元的购买B公司的股票,然后,为了购买20美元的B股票,他会在A股票升到30美元时把它抛出。通常,林奇的3个交易员每天有100只股票须交易,年换手率大约在100%以上,远高于美国共同基金经理的平均水平。林奇觉得他的工作越出色,换手率就越高。


投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说过:“投资艺术有一个特点不为大众所知。门外汉只需些微努力与能力,便可以取得令人尊敬(即使并不可观)的结果。但是如果想在这个容易获取的标准上更进一步,则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智慧。”在辞职恳谈会上,王亚伟对投资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要做好投资,光靠科学是不行的。科学只是投资的一个必要条件,能让投资拉开差距的是艺术成分。艺术是很难量化的东西,主要靠时间和经验积累。这种积累能够让自己知道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度”,对“度”的把握是投资的关键。投资中常常有互相矛盾的东西,比如说有主见是好事,但过分有主见,可能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就走到了极端。然而如果完全没有主见,随大流,就走到另外一个极端。投资时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独有的随着市场变化可以不断完善的体系,这才是持续投资成功的关键。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需要更加敏锐的思维和非凡的洞察力,反应和行为必须与众不同。


告别公募基金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2012年5月7日,华夏基金公告王亚伟于5月4日因个人原因离职,同时,巩怀志接任华夏大盘基金基金经理,谭琦接任华夏策略基金基金经理。王亚伟离职时是现任基金经理中执业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实际操作累计时间是4861天(13.32年)。如今,超过10年执业时间的基金经理凤毛麟角。


2012年5月7日下午两点,王亚伟离职媒体恳谈会举行,这也是他第二次主动站到聚光灯下。在持续两个半小时的会议中,王亚伟对记者提出的所有问题一一作答。


关于离职原因,王亚伟谈道:“这次离职是我个人原因,主要因为外界对我的关注太高,让我感觉压力太大。我不希望媒体对我买的股票进行报道。我不希望散户因为我买了一只股票就跟着投资,他们因此赔了钱会让我感到不安。反过来,这又会对我的投资造成困扰,因为到后来我发现每次作投资决定前我都得想想‘我买了这只股票会不会被广泛报道,如果被广泛报道了,散户跟着买造成误导怎么办’,这样就会对我的投资造成约束。有很多机会我是可以把握的,但是我会变得缩手缩脚。往极端说,任何一只股票都有风险,都不适合散户盲目投资,除非他们对这只股票作了非常细致的研究。这是我在这几年投资中面临的最大困境,也是我下决心要离开的主要原因。”“此外,我还面对很多其他困惑。比如,去上市公司调研,人还没去,消息就已经传开了。在投资圈的交流也受到影响。比如,有一些是我不成熟的想法,我只是提出来供探讨,但媒体可能会当成一个重要观点报道出来。报道出来有可能造成‘误伤’,久而久之我也不敢发言。这种状况时间久了会使自己离市场越来越远。我知道这种状态如果不改变,投资感觉会慢慢消失。我很担心投资感觉消失,我希望对投资保持敏感,要做到这一点,我需要远离过度的关注,心无旁骛地思考投资问题。”


如何评价自己的投资业绩?他说:“我不知道怎么概括,也许最终就是那么几个数字,几只基金的收益率。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基金经理。始终把持有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我觉得这个方面我做得还是不错。”


王亚伟离职影响最大的是华夏大盘、华夏策略两只基金。两只基金自4月份陆续出现赎回,华夏大盘基金赎回更为严重。为应对巨额赎回,两只基金大幅降低仓位以储备更多现金支付赎回。2012年5月5日,公司公告,华夏大盘基金实施成立以来的第九次分红,每10份分红30元,创出基金史上单次分红最大比例纪录。同时,华夏策略基金也实施分红,每10份分红6元。2012年5月底,华夏大盘基金规模减少60%左右,华夏策略基金规模减少38%左右。


在媒体恳谈会上,王亚伟认为是华夏基金成就了自己,自己离开或许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他比喻道:“比如一辆奔驰车,前面小标记是奔驰的标记,它没有了这个车开起来还是一样的。”他说:“公司从一开始并没有打造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好,自然受关注度就提高了,这是一种较长时间积累、自然发展的结果。公司很早就树立了以投研为核心的文化。我们很早就认识到一家基金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业绩。一名基金经理业绩好,在这个行业里会更加出名,最后会成为明星,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我觉得和公司的营销策略没有关系。明星经理不是想打造就能打造出来的。这么多基金公司,这么多基金经理,可能会有一两个人做得好,就会成为所谓明星基金经理。我觉得从概率上也有一定可能性,五个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短。一个班上有人成绩好,有人成绩连续几年排在前面,这个成绩是班主任包装出来的吗?实际上不是。背后有个人努力的成分在里面。”


从1998年初加入华夏基金,王亚伟在基金业坚守了14年多。他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在6年半的时间里累计回报达到1046.05%(开放式基金自成立以来累计业绩排名第二的为520%)。王亚伟在14年基金经理生涯中所创造的业绩,和传奇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业绩记录相比,也毫不逊色。正是长时间的坚守及难以复制的投资业绩,使王亚伟已经成为明星基金经理的标杆和符号。在为王亚伟业绩感叹之余,客观分析其成功背后的因素,在这个高度竞争、信息透明的投资行业,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与他的自身天赋、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与中国股票市场特殊的历史机遇是分不开的,和而不同的华夏基金投研文化也为他一展抱负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平台。


王亚伟辞职了,留下了基金业迄今为止难以复制的业绩。离开所热爱的行业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他得到很多,但付出了更多。他的离职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多的是惊讶与惋惜,对两只基金的投资者来说,更多的是感激与迷惘。5月9日晚,在王亚伟欢送会上,看到这些平日里理性、内敛的基金经理们相拥而泣,与王亚伟共事17年的我自然也无限感慨。在竞争激烈的基金经理岗位上拼搏多年后,离开对任何一个基金经理来讲是迟早的事。只是那一天到来时,仍让人难以接受。


王亚伟的成功是中国基金发展的时代产物,他的离职标志着一个明星基金经理时代的结束。他14年所创造的成绩将载入中国基金史册,成为年轻基金经理们努力学习的楷模。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