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国家海洋局18日在京召开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座谈会,并签署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工业信息化与海洋领域合作进入到全面深化的新阶段。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既重要又紧迫的战略任务。 苗圩表示,未来五到十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任务非常艰巨。各有关方面要尽快开展顶层设计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务实推动相关工作,特别是对于探讨实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工程、组织实施智慧海洋工程,推动海洋调查与监测观测装备发展等工作,要抓紧推进,争取尽快形成具体的合作领域,大力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海洋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信息化及其融合发展密不可分,工信部和海洋局双方分别从产、需角度出发加强合作,是国家力量的强强联合,有利于海洋装备供给侧和需求侧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更加有效地对接。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重点围绕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海洋综合观测监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 、海洋信息化等领域,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和行业管理上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供给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源:中国证券报) 海工装备4只概念股价值解析 中集集团:受限行业需求及低油价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龙华,熊哲颖 受行业需求放缓及低油价影响,三季报业绩略有下滑。公司第三季报略有下滑,收入126亿元,-28% YoY,归母净利润2.06亿元,-64% YoY。公司前三季度收入453亿元,-9% YoY,归母净利润172亿元,+6% YoY。我们认为,公司三季度表现可能受全球集装箱需求放缓影响,我国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从上半年的强势复苏速度到三季度有所减慢,集装箱收入前三季度为173亿元,-9% YoY。此外,由于油价的持续低迷,海工和能化业务也表现一般; 迎“十三五”东风,国企改革加速。近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审议“十三五”规划,国企改革及“中国制造2025”是重点讨论议题。公司H 股定增临近完成(规模约39亿港元,增发价约13.48港元),两点引人瞩目: 1)50%定增面向管理层和核心员工;2)前期已入股的战略投资者弘毅投资同样认购增发份额,完成后其持股有望由目前的5%增加到9%。弘毅投资拥有丰富的国企改革经验与成功案例,例如中国玻璃、中联重科,此举持股比例的上升也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 深圳市政府重点支持,土储“工转商”有望年底落实。作为深圳市最具代表意义的企业,公司有望得到深圳市的重点支持,包括财政补贴及政策支持。公司拥有前海核心地块约52万平方米的土地。根据《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公司前海地块在今年有望实现由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按附近14.74万元土地价格计算,若“工转商”完成,潜在前海的土地价值约在773亿元,假设和政府联合开发,对半分成,有望给公司带来约386亿的增量价值。公司大股东招商局近期已经完成了旗下地产上市公司与蛇口控股关于自贸区前海地块的土地资产整合。此外,在前海同样拥有工业土地的深圳国际已经公告与深圳市相关部委签署了合作开发的框架,这是前海土地有序推进的积极信号;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3.18元。考虑公司前海地块的安全边际,以及公司为重点大型国企,年底存在获得政府财政补贴的可能,根据分部估值法(集装箱、车辆、空港对应2015年15x PE,海工对应2015年10x PE,物流租赁等其他业务对应2015年20x PE),我们给出目标价23.18元,15-17年摊薄EPS 为0.92/1.15/1.4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前海土地“工转商”推进受阻、宏观经济风险、市场风险。 海油工程:建造安装业务下降明显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严蓓娜 建造和安装项目同比下降 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为19.8亿,EPS为0.45元,同比下降23%;第三季度单季度EPS为0.1元,同比下降50%。第三季度公司的销售收入环比下降33%。由于油价下跌和中海油大项目减少的因素,第三季度公司的建造和安装项目的工作量分别下降了3%和53%,设计工时同比下降17%。虽然公司加大了成本控制力度,但由于安装项目收入下降,且价格承压,因此毛利率下降到24.6%,去年同期为28%。 订单增加有限,16年国内市场可能复苏有限 公司前三季度的累计新增订单约为41.3亿元,同比下降83%。我们认为公司积极开拓海外项目,但是仍然难以弥补国内作业量的下滑。我们对2016年国内海上油田工程市场的复苏维持保守态度,维持2015-2017年的EPS预测不变,分别为0.67元、0.6元、0.62元。 国际市场开拓是关键 行业冬天看来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认为全球的海上油田服务和安装业务需求可能较为疲弱,但公司通过与全球巨头Fluor公司合作,将大大加快海外业务的开拓,将为度过寒冬和下一轮的景气回归打下技术和人才基础。 估值:维持“中性”评级和9.54元的目标价不变 我们维持公司的“中性”评级和9.54元目标价不变。该目标价基于2016年15.9XPE得出。我们认为公司2014年2.1X的PB接近历史低点。 中国重工:军贸、海工船订单大增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高晓春 中报业绩大幅下滑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3.95亿元、同比增长7.74%,实现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大降85.94%,摊薄每股收益0.01元,公司业绩低于预期。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出现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毛利率下滑、期间费用率提升等原因。 毛利率大幅下降 上半年,公司毛利率6.61%、同比下降5.65个百分点;四大主营毛利率全部下降,其中船舶造修毛利率4.66%、下降9.17个百分点、幅度最大。上半年毛利率大降主要是由于:2012-2014年低价订单陆续交付,原材料人工成本刚性上升,完工交付下降、产能利用不足等。同时,由于职工薪酬和研发费用增加,上半年管理费用增长11.21%,期间费用率8.21%、同比提升0.61个百分点。 军贸、海工船订单大增 上半年,公司承接订单金额585.49亿元、同比增长18.26%;但除了军工军贸和海洋经济订单大幅增长外,船舶造修、舰船装备和能源交通装备订单都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军工军贸和海洋经济订单333.49亿元、增长115.11%,主要有出口巴基斯坦常规元级潜艇订单8艘、海工辅助船15艘、海洋工程平台2座、重型浮船坞1座等;船舶造修订单97.65亿元、下降18.49%,其中承接新船订单39艘、318.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9.6%。 风帆停牌加快科研院所资产注入 5月28日,风帆股份停牌,拟打造为七大动力平台,将中国重工旗下船用低速、中速柴油机和集团科研院所相关动力资产注入风帆股份。我们预计,风帆重大资产重组加快了其他科研院所资产注入中国重工的预期;和海军密切相关的科研院所如701、719等、核潜艇总装、海洋工程装备等军民资产将陆续注入中国重工。 先整后合,双重机遇 领导变更后,预计北船整体上市的方案有变,从“一大一小”到“分业务板块”;虽然科研院所资产证券化有分流,看好体系外收购和未来南北船整合的主导地位。预计南北船合并会以分业务板块、合并同类项的方式进行。暂维持20元目标价和买入评级。 风帆股份:打造船舶动力平台,新能源电池业务锦上添花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良,鞠厚林,傅楚雄 事件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50亿元,同比增长0.0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19.70%;扣非后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34.27%。基本EPS为0.28元/股。 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一)业绩符合预期,主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持平,但归属净利润增长19.70%,扣非后净利润更是增长34.27%;公司综合毛利率和ROE水平分别同比增加近1%,显示其主业盈利能力有明显提升。公司在新能源电池布局较早,主营的电池业务中,AGM电池具有寿命长、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的优势,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启动,公司未来几年将步入高成长阶段。 (二)船舶动力平台整合开启,受益于海军大发展 公司近期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继航空发动机平台落地之后,船舶动力平台的初步整合方案也宣告完成。 此次收购交易,公司将整合中船重工集团几乎全部的动力相关资产,涵盖燃气动力、蒸汽动力、化学动力、全电动力、民用核动力、柴油机动力、热气机动力等七大动力,基本实现了集团动力板块的整体上市。虽然当前民船行业萎靡不振,但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有效的保护海洋、管控海洋都需要强大的海军力量做后盾。 军船行业的高景气度或将持续。因此,公司未来将显著受益于海军装备的大发展。此外,根据GLOBALFIREPOWER统计数据,中国拥有约600余艘各类舰艇,多于美国的470余艘,但在总吨位和战斗力上还远不及后者。海军现代化程度亟待增强,动力系统尤为关键,未来不排除有专项资金支持的可能。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新能源电池和未来军民用船舶动力业务的发展前景,预计未来几年有望实现20%-30%的复合增速。若本次收购交易顺利完成,预计公司2015至2017年的备考净利润约为10.87亿(+20%)、14.13亿(+30%)和17.66亿(+25%),以备考股本18.44亿股计算,预计公司2015至2017年的备考EPS分别为0.60元、0.77元和0.96元,当前股价38.93元对应市盈率约65x、50x和41x,维持推荐评级。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