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正月,春节氛围尚未完全消退,国内玉米市场却蠢蠢欲动。由于年前市场情绪悲观,多数用粮企业没有储备大量库存,南北港口玉米贸易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亏损,加之春节长假刚过北方农户尚未开始批量销售玉米,本周伊始南方港口和华北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小幅反弹。更引人注目的是,连盘玉米期价一度出现上涨。同时,近日有关临储超期玉米定向销售的消息传开。鉴于此批玉米中存在部分优质玉米,定价预期低于现货市场,正吸引用粮企业的目光。下面笔者将结合掌握的情况就春节过后玉米市场值得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作以简要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关注一:节日气氛依旧浓厚,市场购销缓慢恢复。据了解,春节长假过后,东北地区基层购销基本还未启动,上周末多地出现暴雪天气,进一步推迟市场购销恢复时间。此外,部分深加工企业已经恢复收购,到货数量正在逐步恢复。截止目前,黑龙江肇东地区深加工企业15%水分三等玉米进厂价1740元/吨左右;吉林长春地区深加工企业1880-1960元/吨;辽宁沈阳地区深加工企业进厂价1920元/吨,均与节前基本持平。同时,尽管东北地区过半深加工企业已经开工,但玉米贸易活动尚未恢复,多家企业称收购量很小,除个别工厂收购价较高收购量能够满足加工量外,其余工厂收购量显著低于加工量,目前以消化库存为主。东北地区农户尚处于节日气氛中,大量售粮尚未恢复。 同时,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华北地区用粮企业陆续恢复开工,部分贸易商也开始恢复购销,但售粮农户不多,市场尚未形成大规模上量阶段。饲料企业多以消耗库存为主,深加工企业厂门到货情况恢复明显,企业价格出现弱势运行。截止目前,山东潍坊玉米深加工企业14.5%水分三等玉米进厂价1780-1810元/吨,个别企业下跌10-20元/吨;河北石家庄进厂价1730元/吨左右,基本持平;河南鹤壁地区进厂价1740元/吨,基本持平。据了解,当前华北地区多家玉米深加工企业计划下调收购价,因为预期去库存政策将增加市场粮源,玉米价格将下跌。目前华北地区市场粮源充裕,农户在节后将逐渐加大售粮力度,在预期和基本面的双重作用下,预计短期内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将呈现弱势。 此外,目前锦州港口尚未启动节后收购工作,鲅鱼圈港口仅有一家企业启动收购活动,预计北方港口大规模启动收购要在正月十五以后。南方港口有少量成交,局部报价小涨,节后饲料企业补库预期及东北粮源减少支撑南港价格或有上涨空间,但同时要关注后期西北与华北粮源到货情况。 关注二:临储玉米收购量有望突破1亿吨,市场看涨情绪暗生。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5日,临储收购总量已达8277.83万吨,期内收购数量为16.35万吨。鉴于春节以前我国本市场年度临储玉米收购量已经突破8000万吨大关,市场对于临储玉米收购量突破9000万吨甚至1亿吨信心满满,而临储玉米销售政策迟迟不公布,市场暗生看涨情绪。 关注三: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时间窗口将至。随着临储玉米收购量不断增大,有望创历史新高,但陈粮出库政策久不出台,给深加工企业玉米采购和生产计划增加难度。春节假期刚过我国玉米价格局地反弹,国家超期玉米定向销售计划可能将至,也是到了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时间窗口。今年春节假期过后,2月15日前后国内玉米市场购销开始陆续恢复,但是由于“年味”未散,粮食及加工商品市场整体活跃度并不高,部分深加工企业小幅降低玉米挂牌价,不过仍可以发现个别企业玉米收购价上调了10-40元/吨。节前我国用粮企业原料库存水平普遍不高,优质玉米社会粮源减少,并且连续雨雪和气温大幅波动不利于玉米储存。市场分析认为,虽然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质量标准一般低于饲料企业,但是玉米品质决定下游产品质量,当优质玉米价格低谷时,深加工企业应该敢于入市抢收,为后期陈粮玉米出库做好准备。 关注四:粮食局加紧超期储存玉米定向销售工作安排,2月末3月初有望成形。近日,一份有关国家粮食局加紧超期储存粮食定向销售准备工作的文件盛传,文件要求抓紧推荐参与超期储存粮食定向销售加工企业初步名单。要求被推荐企业具有一定加工能力,范围涉及食用酒精、工业酒精、淀粉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并表示时间紧任务重,2月17日以前需要完成推荐。故有业内人士给予积极的政策评估,并认为2月末3月初超期储存玉米将正式投放市场,且拍卖数量将逐步放大,其销售差价亏损将主要由中央财政负担。通过传闻细节可知,通常来说,玉米储存时间超过3年属于超期储存,由此推算这部分超期储存粮食的生产年份应该在2012年秋季,官方口径统计这部分玉米数量规模在1000万吨左右。 综上所述,今年我国东北临储玉米收购数量将创新高,优质粮源供应料将偏紧,已经提振市场对玉米价格阶段性反弹预期。另一方面东北两省一区并未开启超标玉米收储,为深加工企业低价采购低质新粮留出空间,超期玉米定向销售深加工企业的计划预计将要出炉,有助深加工企业降低原料成本。不过,从有关部门积极安排超期玉米定向销售工作可知,未来我国玉米期现货市场在上行途中需谨防庞大临储玉米库存通过定向销售、拍卖等“泄库”途径对市场构成的冲击,其力度几何需密切关注。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