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场焦点 金属市场再度演绎中国故事 去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失速,消费急剧下降,金属市场也出现了大规模的下跌,熊市气氛弥漫市场,多数品种直逼动态生产成本,迫使部分企业缩减产量。在极度下跌之后,市场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出现反弹,在各国政府救援计划展开之后,市场不断获得动力,令反弹得到了延续。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方面在经济振兴计划以及不断增加政府储备的支撑下,对金属价格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中国经济数据的转好已经大规模的金属进口的持续,全球金属价格显然获得了持续的动力,中国故事再度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以及受此影响的大规模的经济衰退,各国政府采取的极为密集的大规模经济救助行动,从金融到实体经济的各个主导行业,从直接投资到简洁启动消费,政府的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展现。不久前召开的20G会议将此次全球性经济救助行动推向了高潮,面对来势凶猛的危机,各国政府再度表现出高度的一致。随着各种经济救助行动的落实,年初以来一些经济数据开始显露出企稳回升的迹象。其中较为引人瞩目的是美国和中国数据的回升令资本市场看到了希望。作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元凶,美国房地产业在上一轮联储17次加息之后,其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该行业出现了拐点,随着房价的回落,严重超杠杆的有毒资产—美国次级债出现了危机,继而导致了全球金融海啸。而在密不透风的大规模救助行动下,美国房地产率先出线了回暖,从近期陆续公布的数据看,无论是新屋销售还是成屋销售,新屋开工还是营建许可,抑或房价指数都出现了明显的回升,显示出这个导致全球危机的行业已经企稳回升,对稳定市场信心无疑是起到了正面的作用。而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中国方面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引人瞩目,自身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使得金融海啸的传导效益减弱,而在各国纷纷陷入经济衰退之时,中国经济仍然呈现增长的运行态势,在中国政府4万亿投资拉动下,外向型产业衰退对整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得到了一定的弥补。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在各国经济衰退,需求较少的情况下,来自国外的订单不断减少使得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受到了挑战,而加大投资启动内需就成为对抗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砝码。 正处于重化工也中期的中国经济,在此次全球性的经济时速中也明显受到了重创,行业进入了收缩期,随着政府大规模经济救助计划的落实,制造业开始回升,数据显示:中国3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由2月份的49.0升至52.4。,已经连续4个月出现回升,这是该指数自去年9月份以来首次升至50上方,表明制造业活动处于总体扩张趋势。而汽车销售的增加则显示出消费的回升,根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最新统计数据:26家狭义乘用车(轿车、SUV和MPV)企业3月的销量为52.53万辆,几乎所有的厂家3月环比涨幅都在20%左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两个多月以来,效果初步显现。从一季度国产汽车产销情况来看,国内汽车市场已经出现回暖迹象,预计全年汽车产销超过1000万辆的目标可以实现. 显然,投资与消费的回升对经济的回暖功不可没,而这一切的背后无疑是中国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起作用。中国人民银行11日公布一季度货币信贷情况显示,一季度货币供应量增幅快速回升,金融机构贷款增长明显加快、存款增加较多,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对货币信贷的需求。数据显示2009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5.51%,增幅比上年末高7.6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5.1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7.65万亿元,同比增长17.04%,增幅比上年末高7.9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6.41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8%。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6.56万亿元,同比增长26.9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4.96万亿元,同比增长29.78%,增幅比上年末高11.0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5.6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元。M2货币的大幅增加表明潜在的购买力以及投资的明显升温,连续4个月的增加则显示投资已然进入稳定期,同时,M1货币的大幅增加消费回暖的程度大大超乎市场预期,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消费的增加则对包括金属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起到推动作用。 金属市场作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参数,通常都会起到一定得先行作用,去年12月底开始,市场的持续反弹已经表现出这种特征,而持续大幅的进口也进一步推动了全球金属价格,截止3月份这种进口持续增加的格局没有发生改变。中国海关周五公布数据显示,中国3月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374,957吨,较2月的329,311吨上升14%,再创月度纪录新高,金属市场受此影响继续保持强劲运行的势头,中国故事再次得到了全球市场的渲染。 不久前在智利举行的CESCO铜会议主题就是中国需求,中国不论品位等级采购铜矿消耗了不少铜企囤积的铜库存,中国需求超出了所有与会人员的预期,与会的中国的铜线圈和线缆加工企业声称正在满负荷的生产,因为市场铜需求恢复。伦敦欧洲区域库存有很明显的迹象表明流入中国境内,未来几周预计伦敦库存将下滑转到中国市场。生产企业报道铜产品脱销直至七月,只是从目前看七月份之后没有大规模新的订单。但SRB得收储行动同样令市场上的现货变得稀少,而这种稀缺的状况能否得到维持是 CESCO铜会议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中国的铜进口量强劲增长。今年1月初,智利的铜企将大量的精炼铜运至位于美国的LME仓库,但之后,中国买家开始积极购铜,所有的智利主要产铜企业至少在六月前全部售罄;欧洲的生产商也向中国出口铜,澳大利亚和日本的生产商也因为中国的强劲需求而全部售罄。这些铜的售价和上海的CIF价格相比有80~90美元/吨的溢价。同时,废铜市场的供应紧张也推动铜价的上涨。在CESCO会议上,与会者都认为,今年因废铜短缺而造成的需求量将达到50万吨,大部分的短缺在中国发生。显然,作为今年金属市场最为抢眼的品种-铜,其背后的中国故事成为市场运行的主线,而中国货币数据的大幅攀升所带来的消费与投资的增加将继续对金属价格构成支撑。 ★机构观点 JP摩根:上调2009年铜价预估,但价格可能继续承压,因西方需求不佳料将盖过中国需求的增长。对2009年铜价预估从每吨3,163美元上调至每吨3,338美元,但将其对铝价的预估从每吨1,463美元下调至1,438美元。除中国外,铜市需求仍低迷,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种情况不会在今年全年一直持续,但尽管预期西方国家需求将在下半年温和改善,届时经济刺激方案生效,但相信中国需求的增长将不足以抵消西方国家需求的下降。 标准银行:中国方面,因高昂价格而闲置的很多铅锌炼厂开始考虑复产。河南省灵宝新凌铅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经重启了一半闲置的铅产能,总共有70-80%的名义产能在运转,而此前只有40%。云南罗平锌电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考虑部分闲置产能的重启。但与中国铝业面临的情况不同,铅锌矿的缺乏或将限制复产。我们很担心因中国国储局及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导致的复产行为很可能会给中国以外的生产商造成伤害,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的复苏受到限制。 渣打银行:由于中国以外地区的需求仍然低迷,我们担忧一旦买兴减弱,铜价可能显著回落。夏季需求放缓期间最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随着疲软的经济数据开始触底反弹,以及到2010年仅有八个月的时间,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此时是买入良机。 BaseMetals.com:2009年铜市将过剩130,000吨。2009年总产量将达到1843万吨,而消费量为1830万吨。2008年铜产量总计为1844.5万吨,需求量为1838万吨。2009年多数时间内全球需求增速可能放缓,但中国将成为“全球唯一需求增长的国家。 巴克莱:目前大多数的预期是今年全球铜的需求量将下降5%~10%。行业咨询机构CRU估计中国以外的需求将下降15%~20%,其中欧洲市场的需求量萎缩幅度最大,同比可能下挫40%~60%。美铝公司去过两个季度产出下降了13%,即实施了这段时间宣布的20%的部分减产计划。硫酸过剩问题也影响了铜业,Xstrata宣布暂时关闭位于加拿大的13万吨产能的Kidd Creek冶炼厂,由于过去八周在需求下降情况下不稳定的硫酸库存增长,尤其是化肥业(大概占据三分之二硫酸的消费量)。我们认为除非硫酸需求回升,否则未来几个月相关硫酸产业的公司会进一步削减产量。铜市场另一个问题,即废铜短缺,俄罗斯政府已因此宣布暂止停止废铜5%的进口关税9个月,为了增加供应。废铜短缺问题也影响了俄罗斯铜业公司,1月底其最大的精炼厂减少产出。 Marex:铜中期技术形态走强,筑底过程已经完成,未来几周有望涨至4800/20的支撑位之上。暂时的阻力位在4460/50然后4600/20,触及高位后大幅回调不太可能,只可能出现短期的修正过程。4200/20处有良好的支撑,然后是4110/30,若有效突破,会破坏上涨周期引发更深幅的下跌。交易策略:注意修正阶段的低点,以重建多头。铝目前技术形态正在改善,表明熊市周期已经完成。快速的恢复上涨可能暂时面临价格修正的压力,阻力位1520/40已经达到,若能有效突破,短期可向1640/50。快速回调在1410/20然后1350/60有支撑,在大幅上涨之前会有一段时间的整固。交易策略:没能把握住建议买入价的,现在可以等待下一轮修正再建仓。锌目前技术形态正在改善,底部正在构建,价格仍处震荡阶段。反弹在过去5个月的整固处1370/90有阻力,若能有效突破,则进入新一轮的上涨周期。不过,涨至这之上可能使价格加速冲向1440/60再是1510/30。回调在1280/1300然后1220/40有支撑。交易策略:多头获利了结,未来在短期修正的低点重新建仓。 麦格理:铜工业企业齐聚在智利举行的CESCO铜会议给铜价更多的支撑,中国不论品位等级采购铜矿消耗了不少铜企囤积的铜库存。我们前去CESCO会议关注缺少透明度的铜行业,尤其是在废铜紧缺和中国收储铜后铜的真实需求,一旦中国真实需求体现出下滑趋势,铜价将重回跌势。不过我们此次出席CESCO会议并没有寻找出任何确定的数据去解释疑惑。但是可以看出的是中国短期需求情况远胜于我们的预估,并且有继续增强的趋势,铜价走势优于预期。短期看来铜市场保持强势,沪伦之间的套利空间再次打开,未来两个月内的进口量至少跟前2个月的进口量一致多,我们预估上海港口进口量在第二季度会达到30万吨/月,前两个月铜进口量逾20万吨。尽管流向中国境内的同是否是真实消费水平值得怀疑,但是目前我们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中国的铜企在囤积阴极铜。中国的铜线圈和线缆加工企业声称正在满负荷的生产因市场铜需求恢复。宏观数据也表明中国经济的复苏,PMIs指数重新回到50临界点之上,前两个月建筑开工率年比上升14%,因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劲的货币增长需求。 ★综合分析 金属市场在全球性经济救助计划渐渐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强劲的运行态势,中国因素再度成为金属价格运行的主导力量。内外价差的长时间维持拉大的格局不断吸引国际市场库存流入中国,对价格的运行构成支撑。而中国国内方面,消费的增加加之政府的收储行为使得大量进入中国的金属并没有对现货市场构成打击,现货的高升水表明短期内的供需紧张状况得到了维持。铝锌企业的减产行为也是市场现货紧张的原因之一。从期货市场看,可交割库存的不足与不断增加的持仓形成对比,为短期内多方对空方的逼仓行为提供了条件,从而推动价格的继续上涨。经济的回暖为金属市场走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使得金属市场跟随全球商品整体的回升步伐。 我们仍然从周边市场和相关品种的运行来观察目前金属市场的运行环境。受到经济数据的支撑,道琼斯工业指数继续3月6日以来的反弹行情,其在8000点之上的运行表明市场的经济的预期有所好转,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样在短期内保持偏强的运行。而波罗的海航运指数近期的回落仍然在持续当中,表明经济运行的活跃程度依然不高,将会对商品的上升带来一定得制约。备受关注的美元指数受到联储购买美国国债的打击下自三月初开始回落,但在各国再度对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提出质疑之后再度反弹,短期内呈现震荡运行的格局,对商品市场影响减小,市场金融属性让位于商品属性,从全球商品综合指数的运行看,其自去年10月开始运行头肩底雏形在经过非对称变形后,近期再度对其上轨进行测试,后市一旦对其上轨突破,则短期的底部得到确认,反弹将得到明显的提升,也将带动商品整体的回升。黄金作为本轮金融危机的避险品种,在商品市场普遍受到支撑之后明显面临压力,在第二次测试1000美元之后回落,短期内将继续下行,表明市场的避险情绪下降,良性环境上升。作为全球主要成本体系的国际原油,通常是商品市场的先行指标,从去年12月底开始,国际原油始终运行在低位箱型当中,近期再度对该箱型的上轨进行测试,一旦实现对该位的突破,则其上升空间将被打开,而长期正相关的大宗商品将受到支撑而呈现强势运行。显然,在经济数据有所转好的情况下,周品市场表现偏强的势头,而主要商品已经运行到一个较为敏感的区域,后市一旦对这些区间实现突破,则商品价格的反弹将被提升,需要特别关注。 金属市场自身看,铅价继续运行去年底以来的反弹行情,而接近长期下降通道的上轨,后市将对压力位进行测试,一旦攻克,反弹级别将得到提升。锡价则继续运行在低位区间当中,乏善可陈。镍价也没有摆脱去年10月份以来的地位震荡格局,短期内趋势很难形成。锌价则明显在突破了2007年5月以来的下降通道之后,本周实现了对去年10月份以来的低位箱型上轨的突破,其反弹的级别已然得到了提升,后市若不能在短期内重回箱体,其不断拓展上方空间将成为主基调,注意1360美元的支撑。上海锌同样在突破长期下降通道之后保持偏强的运行,后市将随伦敦锌一同上升。上海铝仍然运行在去年12月以来的反弹行情的第二个推进波当中,其上方14000元一线将受到市场的测试。伦敦方面则运行了自低位开始的推动结构,短期内将测试上方1560美元一线。正在演绎逼仓行情的上海铜价运行势头强劲,其去年12月份以来的第二个推进波已然形成延伸结构,在攻克38200元阻力之后,市场的下一个目标来自41000元。伦敦市场同样在第二个推进波运行中出现9浪延伸,目前看市场的动力仍然充足,上方的重要阻力来自4800美元。时间之窗将在5月4日开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