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投资不易 2015年A股市场动荡期最受欢迎的量化对冲基金,在随后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陷入沉寂。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对冲行业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策略如CTA策略、宏观对冲策略等在发挥作用。只不过,在整体市场环境还未完全平稳的当前,私募管理人呼吁,投资者应降低今年的收益预期。 作为和A股周期相关性极低的资产类别,股市动荡后CTA策略颇受市场关注。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以趋势跟踪为核心的CTA策略,在趋势大于波动的2015年取得了不错收益。不过,面对今年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一些私募管理人认为CTA策略并不乐观。 “2014、2015年都是趋势大于波动的年份,CTA策略表现比较好,也很容易赚钱。但我不认为2016年是CTA策略能获得好收益的一年。”上海泓湖投资总经理梁文涛上周六在2015年度中国私募颁奖盛典暨好买2016二季度资产配置策略会上表示,今年CTA策略可能面临波动率大幅提高的市场环境。 “今年原油价格有时一天能上涨七八个百分点,第二天再跌六七个百分点,这对CTA策略很不利。”梁文涛说,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希望投资者降低对CTA策略2016年的收益预期。“投资者降低收益预期后,基金经理就没那么大压力,在相对保守的仓位下,反而有望带来15%到20%的收益。但投资者若还是追求前两年的高收益率,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大的风险。” 上海黑翼资产法人代表、执行合伙人、基金经理陈泽浩表示,今年有两个因素制约CTA策略。“一是商品期货2016年进入低位振荡期;二是政治、经济、军事局势的不确定性。”在这两种因素的叠加下,陈泽浩认为,2016年CTA策略收益会略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据了解,在CTA受欢迎之际,大量资金涌入国内商品市场,该市场的容量也成为私募人士关注的问题,不少私募担忧产品规模大了之后会对业绩产生影响。 陈泽浩表示,有三个因素制约策略容量。“一是交易所会对公司名下主要基金做持仓统一限制;二是CTA占太多市场交易量和持仓量会制约其能力;三是规模增大时,可投资品种越来越少,持仓越来越集中,对策略的风控、稳定性提出很大挑战。”陈泽浩说,好在去年以来商品期货交易量有所增长,“按我的预计,现行条件下,正常波动率的CTA基金规模在30亿元左右”。 在梁文涛看来,CTA的规模瓶颈取决于策略本身的特点。“那些高频的、日内有可能多次反转的CTA,会更容易触碰规模瓶颈。而基于基本面做中期趋势,一个月、一个季度才做一次仓位调整的CTA,触碰规模瓶颈则没那么容易。”梁文涛坦言,业内一些做量化、高频的私募,在规模达到二三十亿元后,交易起来不像以前那么顺手。而一些基于产业研究、基本面操作的私募,仅在一个品种上的盈利可能就达到100亿元,显然这个品种对它的容量要更大。 除了CTA策略,阿尔法市场中性策略也遇到了困难。自去年遭遇股指期货限仓至今已有半年时间,在多空力量失衡下,期指长期贴水使得这类私募很难建仓。无奈之下,一些私募选择更高收益的阿尔法策略。 艾方资产总裁、投资总监蒋锴表示,股指负基差是目前市场中性私募最关注的,不过负基差也会在市场下跌过程中慢慢缩小。“负基差来自于多空关系失衡以及市场整体的偏弱,指数下跌是风险不断释放的过程。现在是2700点,真跌到了2000点,我想没那么多人愿意开空。如果基差是-3%,做相关策略的机构很难开仓,而如果基差是-0.5%,相信他们还是可以接受的。”他说。 在不少私募人士看来,阿尔法策略当前还是可以做,只是没有以前那么好做。与此同时,投资者也要相应降低收益预期。 此外,记者了解到,国债期货、股票期权等市场日渐活跃起来。特别是国债期货,日成交量一度达到10万手左右。 “银行持有大量债券,以前没什么特别好的工具对冲利率风险,国债期货交易量的放大,为机构对冲利率风险提供了很好的工具。”黑翼资产执行合伙人、基金经理邹倚天说,对冲工具越丰富,越能缓解股指期货贴水的情况。“现在只用期货这一个对冲工具,对冲成本会很高。如果能选择期权,同时放开融券,期指贴水情况很快会得到缓解。” 梁文涛则表示,国债期货对于做宏观策略的私募非常重要。“国债期货由原来单一的5年期扩展到10年期,其对利率的变动变得更为敏感。去年股市动荡之后大量追求固定收益的资金大幅压低了利率水平。因此,我们认为现在这个市场的拥挤程度堪比去年5月份之前几个月的股票市场,一旦出现大的风险事件,可能比当时的股票市场还惨烈。”因此,梁文涛提醒投资者小心2016年固定收益市场的风险。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