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时候,我其实已经欠了亲戚朋友不少钱了,虽然在期货市场总账没有亏多少(毕竟方法已经找到、经验也总结了不少),但借亲戚朋友的钱我都是给利息的,利滚利地上去,欠的钱就越来越多了。当时我的心里压力很大,又不想让家人知道我实际的困难,所有的煎熬都一个人承担。带着这样的压力做交易,即便有再好的方法,也会在某些时候过于心急,又在某些时候缩手缩脚,交易结果就大打折扣。但我始终坚信自己对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解、对行情的分析方法都是对的,看对行情赚不到钱的时候,我只有自责,没有怀疑。 能够在期货市场赚大钱的信心我一直是有的。 1、我做期货的分析能力、交易能力已经具备了,对行情的捕捉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前面两三年我关心的品种,大的行情机会几乎都能看到,不少机会也去参与了,长假行情更是一看一个准、一做一个对。 2、我亏了这么多年,已经练就了在绝境中生存的能力,成为市场“打不死的妖精”,有着决不放弃的信念。今天亏了,还有明天,这一次的大机会没有处理好,下一次还有大机会,这一个5万亏了,下一个5万还能做回来。 3、我对农产品的了解程度比绝大部分期货投资者要高,自己种过多个农作物,对各个农产品的特性比较熟悉,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真实可靠的供求关系,并且能实地调研、切身感悟,对农产品行情的把握有充分的信心。另外,农产品期货上市交易的品种越来越多,农产品电子盘的品种也不少,在农产品领域,有了更多的品种,就有了更多的机会,我可以做到“哪里有鱼去哪里捕”、“广开门面做生意”。做农产品,一个阶段可以重点做一个品种,但长期固定死做一个品种的成功率太低,一方面,一个品种可能五年、十年才有大行情;另一方面,一个品种即使有大行情,也不一定能看到,看到了也不一定能做到,做到了也不一定能大赚;而品种多了,就不一样了,只要分析到位,在不同的时候可以抓不同品种、不同级别的机会,总能有所收获。 4、我做期货树立了大志向,明确了抓大机会的核心理念。虽说,我总结了做期货要有“五戒”:戒浮躁、戒心急、戒贪婪、戒恐惧、戒盲动。浮躁、心急、恐惧、盲动这四个最好要全戒,而贪婪则不能全戒。针对平时的操作、日常的行情而言,要戒贪婪,但在大机会来临、大行情发生的时候,该贪还是要贪的。当根据综合分析、亲自调研,发现一个大机会,能够100%预判一波大行情的时候,就要坚定方向、全身投入、一击必中、持久周旋,这时不贪是赚不到大钱的。做期货必须要有大志向,心里能装得下多大的财富,才可能赚到多大的财富。大好的江山,要有广阔的胸怀去接纳,要有雄心壮志、广大目标。一个人没有鸿鹄之志,哪能成就大事。 说到底,就是平时不能贪,该贪的时候要贪,人不能天天狠,但该狠的时候一定要狠,否则大机会就会错过!项羽该狠不狠,鸿门宴不杀刘邦,结果反过来被刘邦灭了。 5、我明确了做大行情、抓大机会要看基本面、要做供求分析的核心方法。做期货,想做大,必须用基本面分析,研究供求平衡和失衡,研究价格在不同供求关系上的表现,研究不同因素对供求关系的影响。通过技术分析得出的结论都是不确定的,只有通过基本面分析、供求分析得出的结论才能相对确定,甚至可以确定到100%,这样才能坚持,才不会被行情的波动所困扰。据我所知,真正伟大的投资家,能掌控巨量财富的投资大师,都是从基本面、供求关系出发的。索罗斯狙击英镑、做空东南亚,这样的大手笔,必然基于他对相关基本面信息的确信无疑,至于技术面,他甚至可以利用资金优势,短期做一些技术图形出来迷惑别人或让大家去跟随。做期货,要涨还是要跌,不能只凭技术分析,不能只凭盘感,或许做短期交易的可以用用技术分析、盘感操作,但做中长期投资,抓历史性大行情,则技术分析和盘感往往就不管用了。当大行情到来的时候,所有的技术指标都会失效,超买之后再超买、超卖之后再超卖,那才是大牛市和大熊市,不能有恐高症和恐低症,更不能画几条线试图去“撑住”或“压住”价格,一条线能挡住几个涨停板呢?技术分析是有缺陷的,或许用它赚小钱是可以的,但要赚大钱,我看是不行的。 如果把做期货比作练武功,那么技术分析只是练招式,见效快,三天就可以耍了,一年两年就觉得自己厉害了;而基本面分析则是练内功,见效慢,五年小成,十年大成。但江湖上真正厉害的高手,内功必然是深厚的,那些花拳绣腿,在小范围小打小闹可以,碰到大场面、遇到大战役则胜不了。练招式的人,把招式练绝了,最多也就成为“专家”,要成为“高手”,那还必须要练内功。而内功深厚的人,则不一定需要招式,可以做到见招拆招、无招胜有招。基本面分析做得好,可能会长期不赚钱,或者经常亏小钱,但抓住一波行情“短期”就能赚大钱,而技术面分析得好,则只能相对长期地赚小钱,能不能持续赚下去还要看市场的变化。按照技术分析进场,实际上是对当下价格的“搅局”,搅局的人越多、资金越大,行情发展的变化就越大,之前有效的技术分析手段失效的概率也就越大,由此技术分析是赚不了大钱的。当一种方法失效后,面对市场新的波动特征又会冒出新的方法,如此循环,就导致了技术分析者永远在找方法。而只有基本面分析的方法才是真理,才能恒久有效。很多研究技术分析的人,花的时间、精力也不少,不如把这功夫花到基本面分析上来,深入研究供求关系,那样收获会更大。 很多只研究技术分析的人,有点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感觉,不但“骗自己”行情要怎么走了,还可能拿着分析“结果”去骗别人。只看着价格现在在什么位置,是怎么走过来的,就去预测它未来的走势,是不可取的。现在的价格在这个位置,供求关系是怎样的,之前的价格也在这个位置,供求关系又是怎样的,现在走出来的图形对应的供求关系是怎样的,之前类似的图形供求关系又是怎样的,这里有很多的不同点,今年和往年是不同的,明年和今年还是会不同,这种预测无法确定,甚至连概率是多少也不好说,不像基本面分析,我可以确定未来100%要涨,或者明确上涨的概率是多少。 技术分析的人认为“价格包含一切”。单单这句话,从字面理解是没错的,但怎么去定位这个价格,它到底包含了什么呢?同样的价格是否包含相同的因素?同样的图形在不同的阶段出现是否包含相同的因素?技术分析者根本就无法回答这类问题。只有找一个能够定位价格的方法,能够有把握的确认价格将往哪里发展的方法,心里才有底。“价格包含一切”这是只研究现象不研究本质的理念和作为,是放弃研究本质的借口。汽车跑得比自行车快,速度的快慢只是表象,本质原因是汽车有发动机,它的动力更强。冬至后气温缓慢回升,这只是现象,其本质是太阳北回,太阳日照的时间长了,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天就会慢慢热起来。冬至后还会冷一段时间,甚至有时比以前更冷了一点,只研究现象的人就看不懂了,也不知道怎么办了,而研究本质的人则知道,这一段时间的寒冷是因为散出去的热量还是大于吸收的热量,太阳必须北回到一定的度,才能扭转热量的入不敷出,再过一两个月,时间点到了,春天的温暖必然到来。 技术分析的人认为应该“重势不重价”,这是有问题的。在现实的操作中,势已经出来了,仓位已经跟进了,但价格回调了,甚至出现浮亏了,怎么办?画线画出来的“势”是不起作用的,那是滞后的“势”。用基本面分析出来的“势”才是有用的,才是领先的“势”。做期货要重势,也要重价。若是牛市,逢低买才更好,若是熊市,逢高卖才更有优势。价格涨了会回调,跌了会反弹,价格必然是来回运动的,技术分析敢不敢确定一个“势”呢?价格跌了之后,上涨,技术分析者认为是反弹,又涨,认为是大反弹,再涨,他终于知道了:哦,牛市来了。早上哪儿去了?晚了一大截了!老早就应该预测要上涨,要敢于确定上涨的趋势,要战略性地买在低位,等技术分析者知道牛市来了,牛市可能已经走完一半了,这时建仓成本就高了,很容易被“洗”出来。所以“重势不重价”听起来好听,用起来很不好用。 做技术分析的人认为历史会重演。但一个“战役”结束后,总结的只是当时打仗的经验,只是对当时特定的战场环境、敌我力量、敌我士气、敌我战略战术等方面的一个总结,这个总结肯定有用,但当下一场战役来临的时候,有很多地方都会发生变化。虽然打仗的“道”是相通的,但每一个战役的表现形式都会有不同之处,如果总结的只是“形式”方面的规律,而不是“道”的本源规律,那么用于指导以后的战争,恐怕是不行的。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现在的可能性是可以的,但现在和当时必然已经不同,我们还必须知道现在和当时有哪些不同的事物在影响价格,也必须知道同一类事物在现在和当时的不同表现以及对价格影响的不同力量。比如拿现在和三十年前相比,现在市场经济地位已经确立,和当时的市场环境已有不同,现在社会,媒体发达、网络发达、通讯发达,信息的传播更快、更透明,价格形成和变化的速度、幅度已经和以前有所不同,即便是相同的因素,在现在和以前对价格影响的能量也有所不同了。就像一样的原料,调料不同,烹饪的手法不同,做出来的口味必然会不同。另外,在期货市场,上市的品种越多,各品种相互之间的影响也在微妙变化,历史经验不能简单照抄,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历史可以参考,历史也会在一定意义上重演,但历史必然不会简单重演。不能让历史成为包袱,成为束缚,成为干扰我们对未来判断的因素。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其理论知识是对今天之前的经验总结,即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分析和总结,但未来必然会有变化,如果要指导未来,就必须把变化也考虑进去,否则就不能用来指导未来。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倒闭,就是因为只注重历史总结而不注重未来变化。对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能有提前的发现或预判,那才是大智慧。 哪怕是做套利,也是应该用基本面分析的方法。若是用技术分析,统计历史平均价差、“极限”价差,并在价差到历史“极限”区域时做价差回归的套利,这是不合理的做法,因为历史是历史,现在是现在,历史上的“极限”价差放在今天或许就是正常价差,不能因为历史上价差到了“极限”区域每次都回归就推导出今天也必然回归。今天的环境和历史的环境必然有很多不同点,如果不同点足够多,分量足够重,那么价差突破历史“极限”,再发展一些甚至发展很多都是有可能的。用技术分析的方法做套利,可能十次可以对九次,因为超越历史的情况毕竟少发生,但一旦发生了,错误的那一次就能让套利者彻底失败,这完全是小赢大亏的操作模式,不可取。用基本面分析做套利则不拘泥于历史价差,而是着重分析目前这个价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根据现在作用于价差的因素来看,价差会扩大还是缩小,如果价差会扩大,那就做扩大的套利,如果价差会缩小则做缩小的套利。用基本面分析的方法,做不做一项套利,取决于推动价差往一个方向运动的供求关系因素还在不在,作用力有多大,而不是历史价差是多少、现在价差是多少。2010年用技术分析做套利,棉花抛9月买1月的人亏大了,2012年用技术分析做套利,豆粕抛1月买5月的人也亏大了。 说到底,市场为什么涨为什么跌,不是K线、不是图形说了算的,涨是该涨,跌是该跌,涨跌是由市场的本质力量决定的。什么是市场的本质力量,一是供求双方的能量对比,二是所有参与者各种想法的表现。价格是市场本质力量博弈出来的结果,中长期价格主要由供求力量博弈而来,短期价格则主要由参与者想法的表现博弈而来。做期货是做未来。看着一天行情的涨跌用处不大。一天的行情变化不能决定未来的价格走势,能够决定未来价格变化的,只有基本面。供和需的平衡差距、平衡差距有多大,这决定了价格的形成和变化。价格的高低和波动幅度与平衡度紧密相关,供求平衡度的失衡越大,行情越大,价格变化幅度越大,价格可能越高或越低。价格的形成和价格的变化,是买家(需求方)和卖家(供给方)博弈的结果。需求的力量和供应的力量相互博弈,在一个阶段内,谁的力量更大,谁就更能推动价格往一个方向变化。当然,具体操作还要看相关品种的特性,以及外在较多因素和条件的影响,这些必须结合起来、对照着看,才能真正透析供求力量博弈导致的价格变化。 市场为什么涨,为什么跌,或者价格为什么必然会涨,为什么必然会跌,是可以定性分析,也可以定量分析的。1+1=2,5-3=2,0+2=2,要知道一个数值是怎么得来的,要知道前提条件和影响因素,对性质和数量心理有数了,才能看对行情、做到行情。 分析基本面,也要明白基本面本身是动态的,要用发展的思路、动态的眼光、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问题。比如有时候增产也可能是利多,供应增加5%,而需求增加10%,如果前一年是供求平衡,价格又在相对低位,那这一年的价格就要上涨;比如有时候供应减少,需求增加,那就会导致严重的供不应求,如果价格在相对低位,就会形成大牛市;比如某个品种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外部环境也配合,货币宽松,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又处在通胀之中,其他相关品种的价格已经上涨很多创了历史新高,而这个品种的价格则被长时间低估,那就很容易产生超级大牛市,这时就不能有恐高症,不能等闲视之,要用超常规的眼光去看待。反过来,对下跌行情的分析也是同样道理。 我也看K线,看历史价格的波动幅度,但我只是把K线上体现的价格当做价格数据,当做基本面分析的信息之一。当然技术分析也不是一无是处,在小范围内它也有它的“功效”,但我始终认为,只研究技术分析最多只能小成,若想要大成,要么精研基本面分析,要么技术分析结合基本面分析,就是用我的好朋友付爱民的方法“70%用基本面分析,定大方向(涨市、跌市,还是震荡市)、选品种,30%用技术分析,找进场点”,他那么做也是能大成的。 很多散户做期货要么什么都不懂就去做了,要么学几招技术分析就上马了,似乎技术分析见效快,学了马上能用,哪里知道,学得快,输得也快。一个期货公司的经理,我认识他十三年了,他说他从业以来,在他手里(营业部或部门)开户的客户累计有7000多人,赚钱的人没几个,而一直活着的,似乎只有我一个。可能他说这话有一定的夸张程度,也可能他只是想证明期货市场的残酷性,而我则认为,绝大部分人不研究基本面,不用深入、全面分析供求关系的方法去做期货,结局只能是亏钱的。 做期货,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要去繁从简,要抓纲,纲就是供求关系。抓住了纲,就能做到纲举目张。纲是渔网上的总绳,目是渔网上的一个一个网眼,把网纲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抓住事物的关键,就能轻松带动其他环节。 下一步的价格应该到哪里,不是画一条线就能画出来的,价格上去或下去的动力和本质原因是供求关系,价格的涨跌有它内在的推动力,供求的各自“分量”决定了价格要到哪里,就像农村的秤,秤砣是供应(某个时点分量是确定的,不同的时点可以换秤、换秤砣),需求是要称的东西,秤杆上的标尺是价格。现在的供应是多少是确定的,需求的分量小,放上去称一下,价格刻度小一点就能平衡,需求的分量大,则价格刻度大一些才能平衡。(如下图)
未来某一时点的供应是多少是可以预估的,如果未来的供应分量大,则价格刻度小一点就能平衡;如果未来的供应分量小,则价格刻度大一些才能平衡。(如下图)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供求分量下,具体的价格要到哪里,用特定的方法,拿这一杆秤去称一下就知道了。
傅海棠老师自媒体【傅海棠频道】已上线,扫码关注 责任编辑:黄荣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