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外资并购中国钢企是进步还是威胁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11-09 13:23:36 来源:和讯博客

纵观国内钢铁行业,大量的钢铁企业规模偏小、各自为政、管理水平不高,这无疑是钢铁产业发展的致命伤。现在仅在内地A股上市的钢企就已经多达35家。但过去多年来,国内钢铁业整合却屡屡失败。尤其是在近几年与矿业巨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众多钢企所表现出的力量涣散,更使得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取得足够的谈判话语权

2005版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规定,外资企业投资中国钢铁行业,原则上不允许外资控股。然而,这一现状正在发生缓慢的改变。据参与《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的一位权威人士透露,此次修订2005版政策时可能重新考虑外资控股的禁令问题。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官员称,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如何把握外资对中国钢铁企业的投资和控股程度,比较敏感,但也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近几年,由于有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商务部、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否定了多起外资对国内钢铁企业并购案。2005年6月,业界曾传出韩国浦项钢铁与沙钢集团进行协商,准备以股权收购的方式取得沙钢51%的经营权。但随后由于《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击碎了浦项的梦想;2007年11月,一直觊觎中国钢铁市场的跨国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出资6.47亿美元收购东方集团28%的股份,但由于未获得政府部门的批准,此项并购案以失败告终。

尽管安赛乐-米塔尔并购东方集团失败,但它在中国仍有斩获。2005年10月,安赛乐-米塔尔以3.38亿美元收购华菱管线(7.08,0.08,1.14%)36.67%的股权。它在与华菱管线谈判中,开始并不顺畅,且并购底线一让再让。先是达成与华菱管线并列“第一大股东”的协议。但是,这个折中方案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后来安赛乐-米塔尔又按要求修改协议,并让出第一大股东地位,获得批准。

这一并购案显然是安赛乐-米塔尔采取的是以退为进的策略。近几年来,从来没有一家跨国公司,像这家跨国公司这样,如此热衷于对中国钢企的并购。安赛乐-米塔尔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势力,近两年来穿梭于中国企业之间,一些企业也投怀所抱,包钢、昆钢、莱钢等企业先后与它亲密接触,尽管没有如愿,但在国内的影响却很大。

除了安赛乐-米塔尔外,蒂森克虏伯、浦项、新日铁等跨国钢铁巨头也纷纷以合资、购并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虽然参股或并购的都是一些中小型钢铁企业,但他们仍然把中国定位成主攻市场。目前,由于国家原则上不允许外资控股国内钢铁企业,外资正在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进入中国的方式。

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是从战略上考虑的。虽然“产能过剩”是目前国内钢铁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但用战略眼光看待中国钢铁市场,中国钢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从中国目前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来看,未来钢铁需求空间仍然巨大。中国的钢铁产销量居世界第一,虽然目前处于周期性调整中,但中长期看,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钢铁需求仍将持续走强。

由于国外的钢铁市场渐渐处于饱和状态,增长空间不大。因此,抢占中国市场是跨国公司的“必定动作”,预计更大规模的中国市场争夺战将展开。我们设想,如果没有《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限制,韩国浦项钢铁对沙钢集团、安赛乐-米塔尔对东方集团的并购案能顺利通过,一些跨国公司就很可能将照此抓方,不断并购中国的钢铁企业。

允许外资并购中国钢企,是进步还是威胁?国内一位钢铁企业总裁作了回答:如果我们不设防、不阻拦,中国钢铁业不到10年内有可能被国外资本肢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业内对外资并购的担忧。因为在地方政府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外国资本以丰酬利诱的情况下,国内钢铁产业将彻底失去防卫,一个个被跨国公司拿下。

这位总裁道出了中国众多钢铁企业领导人的心声。然而,纵观国内钢铁行业,大量的钢铁企业规模偏小、各自为政、管理水平不高,这无疑是钢铁产业发展的致命伤。现在仅在内地A股上市的钢企就已经多达35家。但过去多年来,国内钢铁业整合却屡屡失败。尤其是在近几年与矿业巨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众多钢企所表现出的力量涣散,更使得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取得足够的谈判话语权。

有人认为,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对外资参与中国钢铁企业并购要适当考虑,应把引资和国内企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结合起来,随着中国重新修订《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意味着中国针对外资并购的政策将有所放宽。这种判断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在修订后的政策尚未出台之前,一些官员发表看法只能说是一家之言。退一步说,即使外资允许并购或控股,难道中国钢铁企业就有希望了吗?也许不尽然。与其让跨国公司来并购国内钢企,还不如加快国内企业间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