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票专家

刘姝威:股灾的隐患仍然存在 僵尸公司要转板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3-21 10:47:23 来源:中财网 作者:刘姝威

2016年3月股指开始上升。这是一轮健康牛市的起步吗?这轮牛市能够走多远?还会发生股灾吗?随着股指的上升,企业能够获得融资吗?投资者能够获得投资收益吗?


一、符合国情的政策支持股指上升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正在逐步降低中小投资者的股票投资风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扩大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十三五规划删除了“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这些符合国情的政策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上市公司提高业绩的推动力


在两会记者会上,科技部万钢部长说:“我们需要建立一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科技成果转移队伍。”目前,我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甚至是世界独有的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是我国经济转型的保障。但是,我们面临一个瓶颈:我们缺少一支能够把科技成果转移到企业的队伍。这支科技成果转移队伍的建设需要科研机构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


三、树立中国股市的良好风气


目前,上交所和深交所是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的混合市场。在这种混合市场中,如果市场投机风气占主流,散户就会被当作“韭菜”,任人宰割。这样的市场不仅灾难不断,而且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


中国股市必须树立良好的风气,鼓励上市公司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创新产品,增强盈利能力;鼓励价值投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越好,分红越多,在股市获得的融资就越多。


为了树立中国股市的良好风气,通过转板制度,把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僵尸公司”转到“新三板”。“僵尸公司”可以定义为连续五年中有四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亏损,连续五年不分红。通过转板制度,主板上市公司的质量会越来越好,股票分红也会越来越多,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股票分红,而不是高抛低吸的价差。只有进入主板,上市公司才能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


四、仍然存在发生股灾的隐患


自3月21日起,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恢复转融资业务182天、91天、28天、14天、7天等五个期限品种,并下调各期限转融资费率。转融资业务只能用于平准基金,当股指剧烈波动时,熨平股指波动,否则,这项业务就会成为股灾隐患。


有网友建议取消“融资融券”业务,因为在涨停板和T+1制度下,股市的股票进出流量规模是被限定的,“两融”增加了股票进出流量,当股指发生剧烈波动时,“两融”的进出流量立即会涌到规模被限定的股票进出口,由此非常容易引起“踩踏”,引发“股灾”。


2015年5月19日沪深两市合计的融资融券交易余额相当于2014年同期的5倍左右。随后不久,股指暴跌。


以杠杆资金吹起来的“泡沫牛”是中国股市的破坏者,是中国股市的“定时炸弹”。由杠杆资金引爆的“股灾”还不足一年,惊魂未定,心有余悸,由此造成的心理阴影是场外资金迟疑不敢入市的重要原因。


健康牛市需要有政策支持,上市公司的业绩支持和以价值投资为目的的资金流入。如果想以杠杆资金带动场外资金入市,那么,这就是饮鸩止渴。


五、中小投资者一定要用自有资金购买股票


银行存款利率的逐步降低是趋势。目前,中国股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股息率超过银行存款利率。居民家庭用自有资金购买一些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从长期来看,投资收益肯定超过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中小投资者一定要用自有资金购买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千万不能借钱买股票。作为长期投资,投资者不必介意股价的短期波动,而是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借钱买股票,一旦借款到期,而股价下跌,借款人将血本无归。2015年6月发生的股灾,亿万富翁因配资买股票,瞬间变得一无所有,这样血的教训绝不止几个案例。


六、维护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


2015年6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股市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暴涨暴跌,大伤元气。现在中国股市正在复苏,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牛市起步。作为政府的证券市场监管机构,证监会必须保证政策的正确。上市公司只要增强盈利能力和提高业绩,就会赢得投资者的青睐。投资者只要坚持价值投资,就能够获得预期的投资收益。


只要中国股市各方面参与者共同努力,现在起步的牛市就是一个长期的、健康的牛市。

责任编辑:陈智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