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贸易商反映,本周发运东北的车辆减少了一半以上。华北玉米倒流量减少,更多粮源留在本地消化,由于余粮较多,阶段性供大于求,价格承压。 本周,华北地区玉米外流量减少,主要是因为东北临储收购严格限制华北玉米,华北玉米进入临储的数量大幅减少,目前华北玉米倒流回东北主要是供应深加工企业。 华北余粮决定中期价格走势 2015/2016年度还剩6个多月,一些影响市场的因素已经逐渐清晰,东北2015年产玉米已经见底,高粱、大麦、DDGS等进口替代谷物的进口量也有所减少,国家玉米去库存政策也将于近日推出,市场普遍预计去库存力度将较大,玉米饲用需求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在去库存的大氛围下,我国玉米市场将不会缺少粮源,但由于库存过度集中在东北,或存在一些地区性供需矛盾。 东北地区:陈玉米库存主要集中在东北,后市东北地区市场粮源将十分充裕,而2015年产新玉米已经几乎售尽,后市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走势将主要取决于去库存的定价和节奏。 华北地区:陈玉米库存量能够满足当地两个多月的加工用量,距离2016年产玉米上市仍有6个月,因此,2015年产玉米余粮能否满足4个月的需求,是决定后市华北地区是否需要大量从东北调运玉米的主要因素,而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则取决于当地余粮情况及从东北地区调运玉米的成本。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截至目前,华北地区农户玉米余粮略多于三成,未来一个半月内除本地消化外,仍有大量外运需求。因此,华北地区玉米余粮至多能够满足两个半月的消化,加上跨省移库陈玉米库存,以及中央和地方储备轮出的玉米,可能难以满足华北地区需求。8、9月份华北地区可能不得不从东北调运玉米,届时调运的成本将决定华北地区及南方销区的玉米价格走势。 东北加工企业降价并减少收购 3月17日,黑龙江绥化深加工企业15%水分三等玉米收购价1760~1800元/吨,比上周下降10~20元/吨;吉林省松原1820~1840元/吨,下降40~60元/吨;辽宁沈阳饲料企业进厂价2000元/吨左右,下降20元/吨;内蒙古通辽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为1780~1800元/吨,下降60元/吨左右。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截至周三,黑龙江农户售粮进度为93%,比上周提高1个百分点,同比偏快7个百分点;吉林为87%,比上周提高3个百分点,同比偏快11个百分点;辽宁为95%,比上周提高2个百分点,同比偏快5个百分点;内蒙古为86%,比上周提高3个百分点,同比偏快1个百分点。 东北地区玉米加工企业亏损严重,按照目前的玉米及产品价格测算,吉林长春地区淀粉企业每收购1吨玉米亏损37元(不计折旧),四平地区酒精企业每收购1吨玉米亏损120元/吨(不计折旧),均已经在亏损现金流。 有部分企业加大力度收购华北玉米,华北玉米运抵吉林的成本在1850元/吨左右,显著低于当地玉米。 华北农户整体售粮进度近七成 3月17日,山东潍坊玉米深加工企业14.5%水分三等玉米进厂价1680元/吨,较上周下跌40元/吨左右;河北秦皇岛14%水分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为1660元/吨,下跌20元/吨左右;河南许昌饲料企业进厂价1670元/吨,微降10元/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周三,河北农户售粮进度为65%,比上周提高3个百分点,同比慢5个百分点;山东72%,比上周提高3个百分点,同比偏慢1个百分点;河南68%,比上周提高2个百分点,同比偏慢1个百分点。华北地区农户整体售粮进度为69%,比上周提高3个百分点,同比偏慢2个百分点。 需求弱供应足 广东玉米价跌 3月17日,广东港口15%水分东北玉米到港价在2040元/吨左右,比上周下降50~60元/吨;华北玉米到港价1840~1880元/吨,下降40~80元/吨。 截至3月16日,广东港口国产玉米库存为31.5万吨,进口玉米库存13.8万吨,均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广东港口进口高粱成交价为1600~1620元/吨,进口大麦1680元/吨左右,均较国产玉米具有明显成本优势。广东港口进口高粱库存在36万吨左右,未来数周仍将有一定量高粱陆续到港;进口大麦库存在8万吨左右,未来数周到港量不大。 加工成本下降 华北淀粉价跌 本周,河北石家庄大型淀粉加工企业淀粉出厂价2150~2200元/吨,较上周下跌20~30元/吨;山东邹平2180~2220元/吨,下跌20元/吨左右。 按照当前的玉米及相关产品价格测算,山东滨州淀粉加工利润为190元/吨(按照玉米计算,不计折旧)。目前并非淀粉市场需求旺季,一些企业持淀粉价格将下降的预期。 CBOT玉米期货价格明显上涨 本周三,CBOT玉米期货5月合约报收于367.75美分/蒲式耳,较上周三上涨8.75美分/蒲式耳,涨幅达2.4%;7月合约报收372.5美分/蒲式耳,上涨8.25美分/蒲式耳,一周涨幅为2.3%。CBOT玉米期价处于3周高位。 全球及美国玉米供大于求,原油价格上涨和美元指数走低,并不能为玉米期货价格带来持续动力,CBOT玉米期价进一步上涨的动力不足。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