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物极必反。 天气热是可以的,但到了37度、38度就到头了,最最厉害也就是40度,不可能到100度,温度热到了极致就会返回,就会下降,这就是物极必反。 你压我的时间越长,我积聚的力量越大,反向的能量也就越大,爆发力越大。当几乎没有人认为会涨的时候,老天会让它涨,老天会让大多数人错误,这是自然规律的表现。这就是在极端的时候,在物极必反的时候,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先知先觉。
2008年秋天种的大蒜,出苗以后有死亡现象,我经过调查发现山东各个产区都有这一现象,并且很严重,这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我预估2009年大蒜的单产将下降较多,而种植总面积也下降较多,这说明2009年大蒜的产量将大幅下降。其实这可以看做是老天在“透露”一个信息,大蒜价格已经持续跌了两三年了,2009年的大蒜该涨涨价了。 说来也巧,原本非常低迷的出口,在2009年逐步好转,似乎国外又开始抢购中国的大蒜了。之前他们不是说中国的大蒜质量不好、说中国的大蒜有倾销嫌疑、中国的大蒜有农药残留吗?现在怎么不说了,也没有了“必须”的“质量检查”了?其实,几乎所有的贸易战都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当他们本国的大蒜产量多了,就不要中国的大蒜了,想不要你的大蒜,那就找借口说你的大蒜有问题。而当他们本国缺大蒜了,则又要中国的大蒜了。2007年2008年外国限制中国大蒜的进口是因为他们国内不缺大蒜,但这两年中国的大蒜以极低的价格冲击了国外市场,国外的蒜农也没有积极性,播种面积也会下降。到了2009年,国外也缺大蒜了,所以出口形势肯定会好转,他们又会来抢购中国的大蒜。 2009年,国际市场不是不向中国进口大蒜,而是加倍进口,这一点出乎很多“业内人士”的意料。
2008年秋天我去金乡县各个产区实地考察,主产区播种面积减少20%左右,副产区有的减少量达到90%,也就是说某些副产区在2009年要恢复播种面积,当年生产出来的大蒜还不够用作蒜种的。因为副产区占的量不是很大,我综合考量下来,估算整个金乡的播种面积下降30%左右。 我去莱芜一个村重点考察时,发现村里大蒜种植面积减少90%以上,农民都改种小麦了。种一亩小麦收入有一千多,去掉成本还有几百元的利润,而种大蒜却是亏的,农民当然要改种小麦了,而且小麦卖不掉国家会收走,而大蒜卖不掉只能烂掉。种小麦一亩地只要100多元的肥料成本,种大蒜则要300多元,而且种大蒜费工、费时、费力,不容易机械化,种和收都要靠人工作业(大蒜种下去必须头向上才能生长,不容易机械化),非常辛苦。另外,大蒜种下后还要用塑料薄膜覆盖,这样可以增加产量,等大蒜长出来的时候,有时还要用扫帚去打一下薄膜,好让蒜苗破出来。大蒜生长的时候,少不了浇水、除草、施肥。而到了收割的时候,蹲在地里半小时,腿就会麻木,所以有些蒜农是跪着挖蒜的,但就算是给大蒜“下跪”了,也不是年年能赚钱,像2007年、2008年就是亏的,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2008年种植的大蒜有死亡现象,而蒜农又由于预期2009年大蒜价格会比较低而丧失了积极性、疏于管理,甚至有些蒜农看到蒜死了还开心了(认为反正收获多了也卖不出去,产量少还可以省点力气)。 原本,在正常年景,一亩大蒜的产量在2500斤左右,因为大蒜的死亡和疏于管理,我预计2009年的亩产要降到2000斤以下(这会进一步减少供应量)。
金乡县南店子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大蒜市场。2008年底我去考察时,那里好多“业内人士”都说“大蒜不会涨价”。 我就问他们:“以后还兴不兴吃大蒜?” “当然兴啊” “只要人们还吃大蒜,明年就要涨!” 我当时很坚定地认为,只要人们吃大蒜的习惯没有改变,只要大蒜的需求还在,明年必然要涨价,如果不涨价,大蒜就没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现在涨不了,不久的未来就会涨,而且老天也在出条件配合,这么看来,要涨的“度”已经到了,涨是一定的,并且是暴涨,只是时间问题。涨的程度和之前跌的程度是对应的,跌得厉害,涨得也会厉害。 2009年初我请南店子市场的一些大蒜贸 易商和一些冷库的储存商到那边最好的饭店“皇宫饺子城”吃饭,请了几次饭之后,对大蒜当时的种植面积、单产预期、库存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当时冷库的陈蒜只有1毛2分钱一斤。我说“不出半年5.5公分的标蒜要涨到1块5一斤。” 一个姓申的经理表示严重不认同,“要是标蒜价格超过7毛,谁买谁是傻瓜!” “那就打赌,如果价格涨到了1块5,你请客,到金乡最好的饭店请大家吃饭!” “好,赌就赌,如果价格不到1块5,你请客!” 其实我判断大蒜要涨价,除了大蒜本身的减产因素以外,其他品种的价格对比也是一个因素。我和申经理打赌说大蒜要涨到1块5,不是瞎说的,因为2000年大蒜就到过1块8毛5。我记得10年前一个小工一天的收入是15元,到了2009年则要80元,涨了5倍多,10年前包心菜一斤5分钱,到了2009年要5毛,涨了10倍。这样算来,我说的1块5毛还是偏保守的。
傅海棠老师自媒体【傅海棠频道】已上线,扫码关注 责任编辑:黄荣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