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外盘投资频道 >> 外盘机构资讯

德银:新兴市场危机渐褪?言之过早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6-03-30 08:42:51 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储芸

一月初,全球市场遭遇开门黑,其中,新兴市场资产跌幅更大,波动性更剧烈。不过近期新兴市场出现企稳迹象。


本月初,国际金融研究所数据显示,在经历了连续七个月的资金净流出后,资金逃离新兴市场的速度大幅减慢,流入和流出新兴市场资金规模大体相当。具体来说,有11亿美元资金流出新兴市场股市,有9亿美元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债市。


贝莱德、富兰克林邓普顿、高盛资管、瑞士信贷,都公开表示对新兴市场未来表现越发乐观。PIMCO附属顾问公司Research Affiliates LLC表示,目前新兴市场资产估值非常便宜,可以称得上是“十年一遇”的机会。


资管公司GAM首席投资官Enzo Puntillo表示,新兴市场的基本面正在出现变化,(之前)投资者对新兴市场整体前景过于悲观了。


对于新兴市场出现的反弹势头,德银在3月24日的报告中表示,全球来看共有五大因素刺激了这波反弹,但这五大因素对于新兴市场走出危机是必要不充分条件(后者可推出前者,前者不可推出后者。)


这五大因素是:


中国基本上稳住了人民币汇率,并就经济改革和金融市场政策给出了更为一致的市场指引。


二月份外储下降286亿美元,比去年12月1079亿美元和1月的995亿美元的下降幅度出现大幅缓和。


另外,三月以来的外汇结算赤字相较2月份进一步降低了9%。资金流出大幅下降30%,外汇流出大幅下降79%。据此,德银称,有理由相信中国外储在四月、五月或将出现回升。


在汇率企稳之际,中国决策者正忙着进一步开放债市,以及加快不良贷款的认定和重组。德银认为,目前中国的问题很多,但决策层最近“审慎偏宽松”的表态和政策都令市场受到鼓励。


央行2月24日发布公告称,允许各类境外金融机构及其向客户发行的投资产品、以及养老基金、慈善基金、捐赠基金等投资银行间债市,同时取消了投资额度限制。这是中国在开放债市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供应侧出现整合,大宗商品价格现触底迹象


值得欣慰的是,沙特表现出合作减产的意愿。整体来看,供给侧较为积极的态度缩窄了油价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在遭受了近两年价格压力后,这个迹象或成为中东和拉丁美洲的大宗商品出口国的一线生机。在资产价格暴跌和汇率大幅下挫之后,部分大宗商品出口国迟早会吸引到一些价值投资者。我们认为最近大宗商品的反弹迹象部分反映了这些价值投资者的需求回升。


尽管大宗商品价格在价格周期中正行至底部,或现反弹趋势。但能源价格依然保持在相当低位,在宏观环境上对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有利。


作为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印度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得益于国际油价的暴跌,印度通胀率从总理莫迪2013年执政初期逾10%下降至目前不到6%。政府财政赤字从2013-2014财年相当于GDP的4.5%,下降至2015-2016财年的3.5%。


德银指出,目前,印度的经常账户赤字处于历史低位,改善了该国外部融资环境,也支撑印度卢比汇率。值得注意的是,油价从20美元水平回升至40美元水平,也并未大幅改变印度的经济数据动态。由此,目前的大宗商品价格水平可能就在最佳位置。


美联储削减年内加息预期令新兴市场投资情绪回升


鉴于近期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美国通胀水平正持续接近2%目标。德银再次重申,对全球经济来说,目前的风险是通缩。鉴于全球产能过剩情况严重,商品通胀看来还是十分遥远,“我们收回美联储加息速度或将慢于经济回升速度的观点。”德银表示。


中国、印度、印尼等新兴经济体正在增加财政支出


公共投资增长将增加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并有利于拉动私人领域投资。德银认为,鉴于全球私营领域投资不足的现状,公共领域投资就显得很重要。没有政府引导,银行不愿意借钱,家庭和企业也不愿意借钱。在这个关键时点,我们都是凯恩斯主义拥护者。


不过,该行最后总结称,这五大迹象的出现并不足以证明新兴市场的危机正在消退。贸易、生产、私营投资数据依然显示新兴市场经济十分疲弱。


今年以来,32个国家中只有3个国家显示出口增长。亚洲、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拉丁美洲平均工业生产增长率分别为2.6%、1.1%和-4.2%,仍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印持续面临银行业压力,新加坡、韩国、台湾的贸易型经济看不到有力的需求点。能源价格走向不明令巴西、印尼等大宗出口国前途未卜。


责任编辑:张文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