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一个充斥着石油的世界里,亚洲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市场买家也似乎无法摆脱对中东原油供应的“油瘾”。 去年,韩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量已升至了至少198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印度炼油厂也表示它们回避那些从遥远港口远道而来的原油,并加大自波斯湾的原油进口。沙特阿拉伯和阿曼今年提高了对中国的原油供应量,因为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对中国这一亚洲最大原油消费国的供应出现萎缩。 虽然因为中东临近亚洲而使得中东的原油供应占据亚洲原油需求逾50%,但是亚洲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地区的买家正在寻求结束这种依赖关系,并防范因过分依赖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不过,尽管全球原油供应过剩,但是仍然将原油从墨西哥吸引至北海和阿拉斯加地区,原油加工商表示,由于航运时间短,价格有吸引力,且对原油质量作出承诺,因而来自波斯湾的原油是“不可抗拒的”。 印度国营Hindustan Petroleum Corp.炼油厂主任B.K. Namdeo表示,如果消费者可以从附近得到低廉的货物,那么何必去远方购买呢?Namdeo同时指出,中东是印度最近的原油来源地,且价格非常优惠。 更多的石油 美国页岩油的繁荣导致了美国原油供应的持续增加,同时打压高成本产油商,且致使全球原油供应过剩,并引发了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对此,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在内的中东国家以及做出反应,削减官方原油售价来应对其它原油供应商对亚太地区市场份额的争夺,另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今年,亚太地区的原油消费占全球总消费量逾三分之一。 沙特阿拉伯将4月份其销往亚洲的轻质原油售价较中东原油基准价格下调75美分,相比之下,此前在2014年,销往该地区的原油销售较基准价格溢价3.75美元。现在免于国际制裁的伊朗已经增加其原油出口,并于3月份向亚洲买家供应重质原油,其售价折扣近十年来首次超过沙特阿拉伯。 印度最大的炼油企业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董事长B. Ashok表示,很正常,从物流和经济角度考虑,他们需要从中东进口原油,且高硫原油也需要从中东进口。非洲供应的低硫原油更加昂贵,拉丁美洲原油重质且便宜,但是物流极为不方便。 石油供应风险 印度石油部长Dharmendra Pradhan在3月28日表示,由于试图多元化其原油来源,所以印度开始购买包括美国在内的最新原油出口商供应的原油。这印证了其2014年的呼吁,即该国计划多元化原油来源,从而防范因过于依附于世界上最大的原油供应商而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 韩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在周三的全国贸易、工业和能源会议上表示,韩国的原油供应来源多元化是必要的,因为韩国严重依赖中东地区的原油供应,这意味着如果中东出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将会导致韩国的原油供应中断。 但是,这些计划在其各自国内炼油厂方面面临着阻碍。Mangalore Refinery and Petrochemicals Ltd.公司的董事总经理H. Kumar表示,大多数亚洲炼油厂的设计基于加工中东原油,现在有多个原油供应来源,例如拉丁美洲的重质原油,虽然这些公司增加目标多元化,但是在炼油厂配置方面仍然面临挑战。 石油生产商削减开支 更重要的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挤压其它石油生产商的策略有迹象显示已经奏效,从而也限制了其他产油商接近亚洲这一市场份额的可选性。IEA甚至警告称,石油生产商削减投资支出将在不远的将来增加石油供应意外中断的可能性。 2015年,韩国从中东地区进口8.446亿桶原油,录得自1980年数据记载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其去年前十大原油供应商有一半来自中东地区。 且2016年中国可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2015年在美国的原油进口因页岩油繁荣而出现放缓之际,中国自海外的原油进口量录得了670万桶/日的纪录水平。2016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预计平均为750万桶/日。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炼油设施的印度Reliance Industries Ltd.公司正在摆脱以布伦特为基准定价的原油,且开始转向等级定价的原油。 KBC Advanced Technologies公司的高级顾问Ehsan Ul-Haq表示,随着非OPEC原油供应的下降,亚洲炼油厂别无选择的购买中东石油,这里的石油不仅便宜而且可供应量充足,中东石油是为亚洲需求量身定做的。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