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达商业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拟私有化退市,专家认为,退市或因价值被严重低估,退市之后万达或考虑利用壳资源回归A股。 王健林原本考虑让万达在国内A股上市,但受限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原因,万达在A股上市未获成功,2014年12月万达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发行6.52亿的港股、每股发行价48港元,但股价表现不尽人意,在冲高78港元后、一路走低至3月初的31.10港元,近日万达公布私有化消息后大涨但也只在46港元附近波动,仍低于发行价、市盈率仅7.06倍。 香港股市对境内一些绩优股是否存在严重低估,这个不好说。但在笔者看来,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以及在香港上市的境内公司,现在纷纷拟回归A股市场,这并不能算是个好事。 这些企业回归的一个理由,就是让A股市场投资者分享这些公司的发展成果,笔者觉得这个理由可能站不住脚。现在沪港通早已开通,境内投资者已经可以很方便通过港股通来投资港股,随着未来沪伦通的开通,也将有更多境外好公司可供境内投资者选择。既然境内投资者已经有港股通等渠道投资有价值的港股,公司又何必非得回归A股上市?按暴风科技等例子,这些公司回归A股,估值暴涨几倍甚至几十倍,如果它们留在境外市场上市、A股市场投资者可以更低价格买到,是不是投资者可以更好分享上市公司发展成果? 当然,目前港股通的投资标的还比较有限,可能没有涵盖一些好公司,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应该是拓展港股通的投资标的,而不是非得让其回归A股上市,另外就是降低港股通的投资者资金门槛。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境内公司在境外上市,它们估值远低于A股市场估值,如果要分享它们的发展成果,就非得让它们回归A股市场,A股市场还能承受得了吗?再拓展一下思维,全球股票市场估值较低、远比A股更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多得是,是不是也都要让它们到A股来上市? 笔者认为,这些企业回归的最大目标,或许就是奔着A股市场的高估值,奔着A股上市公司可以享受的各种特权和福利而来。境内公司到境外市场上市,等于镀了一回金,一些骨子里存在崇洋媚外心态的A股投资者自然对它们的回归追捧有加,此类公司回到A股爆炒,抽吸A股市场越来越有限的资源,让A股市场愈加不堪重负。而此类公司从境外市场私有化退市,融到的境外资本荡然无存,甚至可能让境内资本为此买单,加剧资本向外流动。 尤其这些公司想要快速回归,就可能采取借壳上市方式(正常IPO排队可能要等上一两年甚至几年),巨人网络从纽交所私有化退市后再到A股借壳世纪游轮上市,已经掀起股价疯狂爆炒,有此典范,可以预见,此类运作将导致A股市场壳资源的新一轮爆炒。现在A股市场一方面大盘蓝筹欲振乏力,另一方面中小股票、壳股却表现活跃,这对A股市场投资理念无疑形成新一轮重创。 形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A股市场估值水平还过高、尤其是一些题材概念股。如果说A股市场买方与卖方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基本对等,已经形成较为公平合理的估值体系、估值水平较为合理,那么境外挂牌的上市公司回归A股没有任何问题,在哪儿上市都无所谓,但显然,A股目前还是一个高度管制的市场,上市资格的紧缺、一些板块股票估值的奇高,使得A股市场产生诸多意想不到的特殊问题。管理层在面对此类公司回归时、理应从全盘考虑,尤其要考虑A股市场的特殊性。 再进一步深思,管理层发展股市的理念可能存在偏差。目前国人缺少财富配置渠道,而购买股票是普通人可以非常方便配置财富的手段,资金的大量涌入、以及管理层对公司上市节奏的控制,抬高了市场估值。而有关方面基于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的目标导向,也是喜涨怕跌,认为股市存在盈利效应就可引导资金入市,由此一旦A股市场有往下寻找价值支撑苗头,有形无形的托市之手就会出现,政策市迹象明显。既然政策鼎力托住市场的高估值,那么自然大量企业愿意排长队上市,甚至一些已经在境外上市的公司,目睹境内外估值巨大落差,同样会产生心理不平衡,转而回归。但政策市犹如悬在半空中的堰塞湖,非得不让这个堰塞湖泄洪,却引导股民在这个充满决堤风险的堰塞湖中遨游,随着这个堰塞湖的体量越来越大,其风险当量也是越来越大。 毋庸置疑,当前不少绩优蓝筹已经凸显投资价值,但更多的中小股票、题材概念股却仍饱含泡沫。A股市场什么题材概念都会炒,唯独就是不炒业绩,一旦炒业绩、题材概念就会露出丑陋面目、就不再值钱。最近壳股、高送转等题材概念股炒作火热,所吹起的巨大泡沫令人忧虑,但谁都知道,多数题材概念都是骗人的鬼把戏,比如高送转,如果高送转能够创造财富、能够为股民送来真正的财富,那上市公司什么也不要做,只要高送转就可以了,诸如此类的股价泡沫,或许正在让A股市场孕育一场新的股灾危机。面对这种现实,监管层应该大力整顿市场,全力防范股市局部泡沫的过度滋生,对境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奔着A股市场畸形泡沫高估值的现象,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意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一切有关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准确信息,请以交易所公告为准。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