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由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进程正在加速。日前,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公布《石墨烯材料的术语、定义及代号国家标准草案 (征求意见稿)》,并在一个月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虽然石墨烯市场关注度高,参与者众多,但由于国内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市场鱼龙混杂。业内普遍认为,上述征求意见标志着我国首个石墨烯国家标准制定取得重要进展。 目前,石墨烯相关的技术研发已列入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新材料领域重点的支持项目,石墨烯也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十三五”新材料发展的重点。数据显示,我国申请的石墨烯专利数量最多,已超过2200项,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事实上,石墨烯产业已获得诸多利好政策支持。根据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实现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在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石墨烯企业。《<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进一步明确未来十年我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路径,总体目标是 “2020年形成百亿产业规模,2025年整体产业规模突破千亿”。 石墨烯此次回归公众视野时,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近期纷纷布局。如昨日发布关于在石墨烯领域进行投资公告的东旭光电,公司近两个月来已发布四份投资石墨烯领域的公告;欣旺达与南开大学签署《技术开发合作合同》;中国宝安控股子公司与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北大-宝安烯碳科技联合实验室”与北大联合成立实验室等。据统计,目前涉及石墨烯概念的上市公司有20家,以化学制品、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和非金属矿物企业为主。 “随着石墨烯制备水平的发展和石墨烯应用技术水平的发展,石墨烯材料能够应用在更多的下游产品和领域中。”渤海证券分析师认为,预计至2023年,石墨烯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领域:超级电容器领域、锂离子电池、触摸屏、增强型复合材料、传感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市场空间广阔。在标的公司上,其推荐华丽家族、宝泰隆、中国宝安、德尔未来。 平安证券分析师认为,国内石墨烯相关公司将迎来产业化良机,建议关注标的德尔未来、东旭光电、中泰化学、中国宝安。 中国宝安:与北大联合成立实验室,石墨烯研究再进一步 公司控股子公司哈尔滨万鑫石墨谷科技有限公司于 2015 年 12 月 11 日与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北大-宝安烯碳科技联合实验室” , 标志公司在石墨烯研究方面有进一步进展, 维持 “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 石墨烯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新材料科学领域最为耀眼的一颗新星,未来有望在电子、 新能源、高端制造、医疗等领域展开多种应用。目前石墨烯正处于产业化攻坚阶段,石墨烯产业关键和难点是相关材料的制备、转移技术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本协议列明三大研究方向,包括石墨烯的批量制备技术、石墨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石墨烯在可穿戴器件中的应用,此举有望破除产业发展桎梏,进一步打开下游应用,实现万亿级市场。 从技术可行性层面分析,本协议研究团队负责人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为碳材料领域知名专家,近期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通过优化生长条件,在玻璃表面成功地实现了石墨烯的直接生长, 世界瞩目。团队掌握核心技术,相信在未来可大力推进石墨烯的产业化进程。 近期石墨烯产业利好不断,根据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未来强调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意见指明三大发展方向: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搭建,并提出到 2020 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实现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话,在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石墨烯企业。目前,石墨烯市场关注度高,参与者众,但多从事短平快的低端制造,具备核心技术的上市公司极少。中国宝安此举有利于本公司整合石墨烯产业高端科技人才和科研资源,通过搭建高水平产学研平台加快实现科学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进一步推动促进本公司向“以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团”的战略转型,在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甚至成为产业龙头。 预计 2015-2017 年公司 EPS 分别为 0.55 元, 0.26 元和 0.31 元,对应今年PE 为 21 倍,维持强烈推荐-A 评级。 风险提示:金融板块投资具备一定波动性,或将影响当期业绩。(招商证券) 中泰化学:PVC低迷致业绩承压,粘胶-纺纱业务前景好 事件:3月22日公告,公司201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2.63亿元, YOY35.36%,实现归母净利润767.64万元,YOY -97.69%,EPS0.0055元,扣非净利润-1.43亿元, YOY-155.5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 6.90 亿元, YOY -73.19%。 点评:新增贸易和纺织业务,营收增长。2015年全年实现营收 152.63亿元,同比增加 35.36%,主要系新疆富丽达并表引起,粘胶短纤和纱线业务总计实现营收 35.31 亿元,同时新增贸易业务实现营收24.55 亿元。 PVC 和氯碱类产品实现营收 74.38亿元和 16.36亿元,较 2014 年分别下降 12.48%和 18.35%。 PVC 价格下行至业绩承压, 烧碱盈利能力稳定。 公司全年生产PVC161.47 万吨,保持满产。但 PVC 市场震荡下行,全年销售均价 5390 元/吨,较上年下降 660 元/吨, 成本端受益于能源价格下行及产业链配套进一步完善,较 2014 下降 470 元/吨至 3552 元/吨,全年 PVC 业务毛利减少 3.1 亿元。 固碱销售均价 2082 元/吨,较上年下降 70 元/吨,但成本端也略有下降,盈利能力基本稳定,毛利减少 1.50 亿元主要由新增粘胶业务自用部分烧碱引起。 粘胶景气度好,未来受益新疆纺织业发展。 2015 年公司新增粘胶-纺纱业务,全年分别实现营收 27.25 亿元和 8.06 亿元。受益环保趋严及新增产能有限,粘胶短纤 2015 年触底回升, 2015 年最高涨至 14500 元/吨, 全年销售均价 12243 元/吨,预计 2016 年粘胶业务仍维持较高景气度,公司目前拥有粘胶产能 36 万吨,未来技改至 40 万吨,将持续受益高景气度。 纺纱方面, 目前金富纱业和富力震纶合计 115 万锭产能,在建产能 235 万锭, 2015 年生产纱线6.37 万吨。 新疆对纺织业发展支持力度大,对以新疆棉花(含粘胶)为原料销往内地棉纱给予 900~1000 元补贴, 另外当新疆棉花价格高于同期进口棉 1500 元/吨时给予 800 元/吨补贴,公司将受益于这些政策的实施。 维持“推荐”评级。 预计2016~2018年EPS分别为0.36元、 0.42元和0.52元, 25日公司股价8.02元,对应2016年PE19倍。 鉴于公司是氯碱和粘胶行业双龙头,氯碱行业竞争力强、粘胶短纤景气好、纺织业务受益于新疆纺织业发展, 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风险一: PVC需求持续疲软;风险二: 粘胶短纤景气度下行及纺纱项目进度不达预期。(国联证券) 东旭光电:产能释放引爆业绩增长 东旭光电发布 2015 年年报。公司全年完成营业总收入 46.50 亿元,同比上涨190.5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3.26 亿元,同比增加 182.84%。全年基本每股收益达 0.48 元/股,业绩增长明显提速。 立足平板显示玻璃基板业务,业绩增长迅速。公司主营液晶玻璃基板、成套高端装备、建筑安装等业务,是国内最大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商,是玻璃基板行业国产化的领头羊。2015 年公司完成了石家庄旭新和郑州旭飞等资产的注入,补充了流动资金,随着各项目产能逐渐释放,公司业绩增长显着。 把握国产化契机,不断扩充产能。公司抓住国家重视面板产业的契机,大力建设产线。目前,公司拥有五大生产基地。公司发布的 2016 年非公开发行预案,将建设 3 条第 8.5 代 TFT-LCD 玻璃基板生产产线,建成后年产能将达到 540 万片大尺寸基板。公司还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东友精细化学株式会社及拓米国际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旭友电子材料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负责采购、生产和加工(包括委托生产和加工)偏光片及在中国境内销售。利用业内优势地位,积极开拓上下游。 收购江苏吉星,布局新材料领域。公司在 2015 年 2 月以购买加增资的方式获得了江苏吉星 50.5%的股权,切入蓝宝石领域。公司拥有从蓝宝石晶体生长到衬底、窗口片制造的全套完整生产设施、设备及相关工艺技术,逐步打造成公司一个新的增长点。此外,公司还开始了彩色滤光片生产线项目的建设,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未来将拓展公司在显示材料行业的产品线。 打造石墨烯领军企业。 公司在石墨烯产业化发展上多有探索,是 2015 年 12 月成立的京津冀石墨烯发展产业联盟的发起单位。公司已和北理工设立“东旭光电石墨烯技术研究院”,作为石墨烯产学研平台。公司与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中心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打造石墨烯投融资平台,围绕石墨烯产业链各领域进行投资和布局。 盈利预测及评级。公司产能陆续释放,国家对行业支持力度大。 预计公司2016-2018 年 EPS 分别为 0.42 元/股、 0.49 元/股和 0.62 元/股。 考虑到公司 2016年的定增方案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给予公司 2016 年 20 倍市盈率,目标价 8.4 元,买入评级。 不确定因素。募投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石墨烯等新材料研发进度是否低于预期。(海通证券)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